首页 理论教育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写考察报告的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写考察报告的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师大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一次撰写考察报告的综合活动,照应了以上要求。一提起考察,学生便感觉新鲜,甚至神秘,自己似乎不可能成为考察的主角。就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我再次问学生:“撰写考察报告,你们觉得有什么要提醒自己注意?”有了前面的引导和铺垫,学生对于考察报告已经不很陌生了,而在真正动笔的时候,却不知先写什么,资料放在哪里合适,怎样安排报告的结构。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写考察报告的

曹晓君

(凤翔县东关逸夫小学,陕西 凤翔 7214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要求:“学生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习作,提出“会写常见应用文”。北师大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一次撰写考察报告的综合活动,照应了以上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对这次综合活动进行有效安排,学生将会看得仔细、写得轻松、改得合理。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 报告

一、接近考察,缩短学生与考察的距离

一提起考察,学生便感觉新鲜,甚至神秘,自己似乎不可能成为考察的主角。于是,我让学生找一找家乡附近有哪些遗迹与古迹。待学生一一说出之后,我告诉学生:“你们去那里细致地观察和调查,就是考察。而你们要看的地点,就是我们要考察的目标。”学生一听,恍然大悟,脸上的表情也随之轻松。

二、分享考察,品味成果带给自己的快乐

这一过程我采用分组交流的形式,一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准备。这里不再赘述。

三、立足考察,有效凸显考察报告

由于时间和人数都有限,在一个组交流的考察成果还显得单薄,看着学生欲罢不能的表情,我乘势引导:不如我们撰写考察报告,张贴在教室里,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地看,好不好?学生面露难色。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考察了,还将记录表填得满满当当,自我感觉很有成就。可现在又写考察报告,他们再一次感到遥远了,并且比听到“考察”还遥不可及。

我没有多说什么,让学生看课文《索桥的故事》,并对照记录表,看看课文所写的内容,能不能也填到记录表上?学生细细一读,果然纷纷举手:“我找到关于索桥的故事了!”“我找到两个故事!”“第一自然段是关于索桥现状的描写。”“‘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是作者巴金考察之后的启示”……

于是,我很轻松地说:“大家看看,考察报告难写吗?不难写。它不仅仅写事物,还写事物的历史和有关的传说。最终,所写的内容都是为作者的启示与感受服务的。这就是《索桥的故事》中作者为什么写勇士丹柯的原因,因为他也有一颗为了别人而燃烧自己的心,和作者的感受是相符的,而这里的感受与启示,就是我们平时作文的中心。”学生豁然开朗。

就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我再次问学生:“撰写考察报告,你们觉得有什么要提醒自己注意?”学生们在思索片刻之后,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我逐个点评后,将学生的发言加以归纳:

(1)对所搜集的资料必须挑选、整理,不能什么都要。如果是大家知道的或不准确的资料就不要了。

(2)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相关的数字应该是准确的,不要给大家错误的信息。

(3)可以仿照《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写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这样,同学们读了会备受感染和启迪。

我设计这样的提醒环节,其实是通过学生自己感悟,深化写法的指导。

四、回顾考察,有序撰写报告

有了前面的引导和铺垫,学生对于考察报告已经不很陌生了,而在真正动笔的时候,却不知先写什么,资料放在哪里合适,怎样安排报告的结构。基于此,我相机出示了一般的考察报告的组成,它可以分为三部分来写:

(1)概况部分,也叫报告的前言或序言,主要介绍考察的动机、起因、背景、时间、地点、范围以及考察的方法。

(2)内容部分,可以按考察的先后顺序写,以考察的活动为线索,把考察的各点串起来写,既写各“点”的情况,更要突出考察重点,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分明。

(3)启示与收获部分,以议论为主,不宜详写,可以写总体的印象看法,总结所受的教育、启发或者提出建议等。

同时,我还强调资料与故事在报告中所起的作用,它们应该放的位置。学生在听完之后,动起笔来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一时间,教室里安静异常。

五、完善考察,完成考察报告习作

在学生写完草稿之后,我继续组织学生同桌交流修改。同时,我提供了三条修改建议供学生参考:

(1)看看这篇考察报告最终想要写什么。

(2)所选的资料与故事和报告的启示是否有联系。

(3)报告的详略是否恰当。

学生们依据这三条修改标准很快完成了修改,并进行了誊抄与展示。从习作效果来看,学生心里明白,笔下自在,收放有度,评写自如。其中,不乏一些优美的习作,例如:

游法门寺

前年国庆长假,爸爸说要带我去法门寺参观。久闻佛教圣地法门寺,历史久远,今日竟要前去参观,我真是太兴奋了。一番草草的收拾后,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往楼下飞奔。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法门寺。史称“关中塔庙始祖”的法门寺,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渭河之北,岐山之阳,扶风县城北9千米处,是西周文明腹地。

我和爸爸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来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地宫。

爸爸给我读了介绍:1981年,法门寺佛塔因年代久远和阴雨连绵,中裂倒塌一半。工作人员在清除残塔时,发现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板,搬开石板后,发现一个古墓,它就是法门寺千年地宫的隧道口。

我们走进地宫,发现了佛教圣物——佛指舍利。舍利有四枚,大小不一,大的有2、3公分,灰黄晶莹,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其中有一颗还能清楚地看见北斗七星图呢!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过世后,其弟子用香木燃火焚化佛陀尸身,在尸灰中发现了未化的骨骼等物,这就是舍利。接着,我参观了许多石碑、佛像、佛经等珍品。我们还去了法门寺珍宝阁,那些实物再现了法门寺两千多年的延续,真是看一百遍也不够啊!

参观完法门寺,我为那些珍宝历经数千年,躲过了战乱和掠夺一直保存至今而庆幸、惊叹。珍贵的舍利子,它不仅是佛教圣物,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晶。法门寺,不愧为中华佛都!

(老师点评这篇习作虽显稚嫩,但小作者能恰当地将自己的所看、所想有序地写下来。更可贵的是,能将所了解的资料不露痕迹地穿插在报告中,读来既长了知识,又明白了写作意图。身临其境,如坐春风。)

回顾这次指导学生实践与写作的过程,总体感觉是我在引导学生直至完成任务。在教完之后反思,自己这样做对吗?是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常翻阅、学习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或看到一些名师写自己如何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的文章。和自己对照,感到很困惑:他们的做法似乎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而我还在一步一步引着学生走。我试着学别人的做法,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慢慢的,我发现真正的学情是千差万别的,而要教会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正如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是一种技能,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教小学生,靠的是工夫,要‘手把手’地教”。看到我的学生一个个拿着自己的考察报告,评说着别人报告的得与失,俨然专家学者的时候,我觉得:我做的并没有错。于是,我告诉自己:学生学到才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