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觉游戏的指导

感觉游戏的指导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觉游戏是指以刺激、训练婴幼儿感觉器官为主要目的的游戏种类。婴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游戏。注意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发挥游戏的整体功能,使婴幼儿获得较好的发展。在台湾地区,感统训练系统在幼儿园中的普及率为95%,每100家大型社区内便有80个设有大型的“儿童感统训练会所”。

一、感觉游戏的指导

感觉游戏是指以刺激、训练婴幼儿感觉器官为主要目的的游戏种类。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在大脑的支配下,通过动作来完成的。人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先决条件。美国心理学家克罗韦认为:运动是智力大厦的砖瓦。每个婴幼儿都蕴藏着无限的运动潜能,动作发展是测定婴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经常性的感觉训练游戏可以帮助婴幼儿整个脑部“串联起来”。经常的抓、触碰、爬动、走路、伸手拿东西、推、拉、转能促进手眼的协调、运动技能以及前庭动作能力;转圈、保持平衡、翻筋斗、做操、跳舞、摇摆、滚动对提高平衡、运动甚至写作、阅读能力非常有益。用形象、声音、色彩作用于婴幼儿的感官,不断增强他们对外界刺激物的综合反映能力。另外,通过抚摸、拥抱和一起游戏,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学会与人交流及社会合作的技巧。

(一)感觉游戏的特点

1.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开展感觉游戏的重要依据

学前阶段特别是0—3岁,婴幼儿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差别显著:动作发育水平、言语能力、视觉、听觉、触觉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以粗大动作的感觉训练游戏为例:0—6个月的婴儿可以选择与仰卧、侧卧、翻身、蠕行、抱坐、扶坐等动作有关的游戏;7—12个月的婴儿应选择与坐、爬行、扶站、姿势转换、扶走等动作有关的游戏;13—18个月的婴儿可以选择与站立、独立走、攀登、掌握平衡等动作有关的游戏;1—3岁的婴儿可以选择与稳步行走、跑步、攀登楼梯、跳跃、单脚站立、翻滚、走平衡木、抛接物等动作有关的游戏进行训练。

2.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是组织开展感觉游戏的主要依据

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婴幼儿,个体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同一种类的感觉游戏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组织实施:安排的时间、次数、强度、难度等等都应有差别。

3.生活化、情境性是感觉游戏的重要特征和组织原则

(二)感觉游戏的指导要点

1.遵守活动性、游戏性原则

婴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婴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与物体相互作用,又能与同伴交往,与人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婴幼儿的思维、想象、感觉等心理活动充分展开,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活动中还可以获得认识周围事物的机会,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快。

2.遵循整体教育思想原则

注意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发挥游戏的整体功能,使婴幼儿获得较好的发展。整体教育思想体现在设计各领域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上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婴幼儿身心发展迅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要把婴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完整的人、生长发育中的人来看待,设计各领域发展的游戏活动,才能促进其和谐发展。

(2)教育理念要渗透到各个领域。领域的划分是根据婴幼儿所接触的周围环境和应当获得的生活经验确定的,并不是若干个系统的学科。在游戏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强调某一个领域而忽视另一个领域,若干个领域的内容要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实现游戏手段与教育功能的整体性。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婴幼儿的一日生活,将游戏活动有机地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

(4)把家庭、社区、亲子园、早教机构几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为婴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遵循环境育人原则

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如为婴儿发展提供可感知的丰富的玩具和材料)、精神环境(如营造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如父母、保教人员的情感、态度、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婴幼儿的影响等)两个方面。

4.遵守反复性原则

婴幼儿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在多次反复中获得的,每次反复都是对获得的感知和经验的一种整合,都是一次积累的飞跃。婴幼儿喜欢反复操作同一种玩具,反复做同一种游戏。因此在安排设计感觉游戏时,也要充分考虑婴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有选择、有间隔、有变化地反复进行训练,帮助婴儿积累多种经验、熟练操作各种技能、促进各领域的发展。

资料

“感觉统合”介绍

(一)感觉统合概说

“感统”即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应教育类型又叫“感觉学习”。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在1972年创导的。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既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训练会馆”的方式开始普及感觉统合训练系统。在美国,每100个幼儿园就有98家幼儿园内设有“儿童感统会所”。感统训练系统80年代初传入亚洲的日本和韩国,9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台湾地区,感统训练系统在幼儿园中的普及率为95%,每100家大型社区内便有80个设有大型的“儿童感统训练会所”。而在中国内地,普及率还不到5%,且家长的重视率极低。感统失调通常表现为:多动不安、黏人、自私、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偏食、依赖父母分离焦虑、学了就忘、手脚笨拙,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语言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教育。

(二)感觉统合的意义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借助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各部分工就日趋精细,功能就越来越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三)感统失调的危害

感统失调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来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的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教师非常操心。家长和教师应及早地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课、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美国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婴幼儿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感觉统合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也就是说,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非常的困难,换句话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是100%。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原因

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不是病症,只有轻重程度之分,这是人类小家庭制度及活动空间少的后遗症,也是世界性的问题。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3.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4.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5.容易跌倒和撞墙;

6.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7.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8.固执,脾气暴躁;

9.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10.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爱尔丝认为最主要原因有:

1.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2.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3.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4.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5.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8.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9.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10.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五)感觉统合训练

1.感统训练的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2.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对儿童来说,就是游戏。在训练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愉快的成功体验。但训练的计划性也很强,因为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儿童才可能在游戏中取得预期的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使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