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代枭雄曹操

一代枭雄曹操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并非名门望族。为统一天下,重建中央集权,曹操从政界转入军界。曹操看清董卓所作所为不得人心,难免要垮台,便试图谋杀董卓,失败后连夜逃回家乡沛县。曹操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纵观曹操一生,他的功劳是无可抹杀的。过去人们长期受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把曹操视为奸雄,这歪曲了他的形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魏国沛县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终年六十六岁。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并非名门望族。但他不以出身低贱而自卑,而是胸怀大志,功勋卓绝,成为一位很有影响的历史英雄人物。

曹操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他十分崇拜大军事家孙武,反复研读了《孙子兵法》,并把这本书加注题名为《孙子略解》。由于他资质高,见闻广博,经过几年的认真学习,他的才能,特别是军事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众多的宦官子弟中,他脱颖而出。以慧眼识人著称于世的许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时他虽还很年轻,但名声鹊起,成为受人瞩目的人物。

曹操生活的东汉末年,是历史上极黑暗、动荡的年代,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非常尖锐,那些世族豪强巧取豪夺,兼并农民土地,使许多农民破产,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农民起义的风暴此起彼伏,军阀混战连绵不断,这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中原大地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景。战争使天下大乱,国家需要统一,人民渴望结束战争。

曹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公元174年,刚满二十岁的曹操开始步入仕途,后来又担任议郎,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他看到朝廷一些贪污腐败、营私舞弊现象,十分气愤,但无论他怎样疾呼、慷慨陈词,终因位低言轻,根本不受重视。

为统一天下,重建中央集权,曹操从政界转入军界。汉灵帝病逝后,董卓把朝中大权抓到自己手中,他非常残暴,纵容手下将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洛阳城内外,尸横遍野,田园荒芜,当官的和平民百姓整天在惊慌中度过日子,景象十分悲惨。曹操看清董卓所作所为不得人心,难免要垮台,便试图谋杀董卓,失败后连夜逃回家乡沛县。他回乡着手建立军队,打造武器,散发家产收买兵马,很快就建立起一支二千多人马的军队,正式起兵讨伐董卓。他因人力单薄,加入袁绍的联盟讨伐董卓,虽然失败,但仍不灰心。后曹操自知无法与董卓抗衡,他决定拥有自己的地盘,首先打败袁术,又打败陶谦和刘备,平定张邈叛乱。公元195年,在钜野打败吕布,控制了衮州。

就在这期间,大奸贼董卓被部下谋杀,曹操抓住有利时机,把汉献帝胁持到许昌,操纵了中央政权。迁都许昌后,他面对的是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百姓和军队缺衣少食。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减免租税,放宽政策,招募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军队有了足够粮草。

曹操巩固自己地盘后,着手扫平北方军阀割据。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公元206年,占领了冀、青、幽等州,奠定了统一北方的有利基础。公元207年,挥师北伐乌桓,打败了乌桓,从此北方出现了安定局面。公元208年,班师回邺城,把朝廷政治、军事大权把握在手。同年挥师南下,想扫清南方群雄,一统天下。打败刘表,占据荆州,但在赤壁遇到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大败而回,因此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曹操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在军旅生活中,他写下了大量诗歌,如《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他的诗气势非凡、慷慨悲凉、风格独特。

晚年的曹操始终想挥师南进,完成统一大业,但终因条件、情势等原因未实现。

纵观曹操一生,他的功劳是无可抹杀的。过去人们长期受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把曹操视为奸雄,这歪曲了他的形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就是公正的评判,曹操的智慧才能都是值得去了解、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