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北生教授指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即一种艺术化的教学。也就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完美统一的优化教学。

王北生教授指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10]可见,教学艺术的本质可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即教学艺术必须遵照教学的规律和艺术审美原则。教学艺术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符合美学规律,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产生教学艺术。科学性是教学艺术的前提,离开了科学性,就无从谈论教学的艺术性;教学艺术又必须遵循美学原则,离开了美学,也就不会有教学艺术。二是师生优化发展,教师通过灵活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取得最佳效果,在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交融进程中得以优化发展,其中,教的优化发展是学生优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教师教的优化发展,才能说得上学生方面学的优化发展。三是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性,没有教学的创造性,也就谈不上教学艺术。教学的个性是教学艺术的灵魂,没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也就谈不上教学艺术。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有机结合,也就构成教学艺术的特性。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去认识、理解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语文学科尤为如此。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遵循科学程序再现教学内容,而艺术性又要求将审美表现与科学再现交融,完美地传达教学内容信息,产生形象化的艺术表达效果。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播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已不再是单一抽象枯燥的符号信息,而是一种形声义情的艺术形象,刺激、震撼、滋润、陶冶学习主体的心灵,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以形感人,生动直观,这就构成了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这种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更能开拓学生思维领域,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情理性

教学艺术要求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统一和优化发展,没有情与理交融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师生情感交流,教师的思想情意,必然与科学再现教学内容之理,水乳交融,师生共同创造审美教学情景,获取优化效果。这种情理性是教学艺术的显著特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主要反映在对待客观事物、教学内容态度和师生相互间的交流上,这种情感是理智的,是建立在科学再现特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基础之上的,具有情理结合,富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理感人的特征。

3.审美性

审美性指形象本身即审美对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可以给人以美感,使人得到美的愉悦的享受。王北生指出:“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同时体现在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教师外在的美,主要表现在仪表的美、教态的美、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板书的美等方面。内在的美,主要表现在理性的美、意境的美、机智的美、风格的美和人格的美等方面。当然,外在美和内在美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学艺术的美就是这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结合。”[11]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指教师全身心进入角色,成为学习主体特定的审美对象时,显示出来的教学魅力或审美价值,它以美育人,增强美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4.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共同的特征,也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中显示出来的独具个性,灵活新颖的教学风格或特色。它是一个教师政治思想、文化教养、业务能力、审美情趣、性格气质的综合体现。教师由于这种综合素质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鲜明独创而又稳定成熟的风格特征。教学创造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没有创造性,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和创造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