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种好习惯做事要有计划

第种好习惯做事要有计划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事要有计划是良好习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再比如,吴军和同学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妈妈问吴军是否需要帮忙,吴军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吴军的尴尬是计划不周造成的。今日事,今日毕,是做事要有计划的具体体现。周密的计划与不懈的奋斗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而做事没有计划的坏习惯往往使人陷入被动。

第9种好习惯做事要有计划

智海拾贝

星星点灯

做事要有计划是良好习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业成功离不开周密的计划,做大事须从做小事开始,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智海拾贝

做事要有计划,做学习生活有条理的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从26岁开始,每天都要核算自己所用的时间,每个月底做小结,年终做总结。他几十年如一日,直到去世的那一天。

他靠的是记日记。没有什么能打乱他的这一习惯——休息、看报、散步、剃胡须……甚至女儿找他问问题,他都要在纸上做记号,一丝不苟地记下用了多少分钟。

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乘电车时复习需要牢记的知识;排队时思考问题;散步时兼捕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演算习题。读书时间盘算得更细,清晨头脑清醒,看哲学数学方面比较严肃的书籍;钻研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后,看历史或生物学方面比较轻松的读物;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他算出自己一个小时的看书进度是:数学书4~5页,其他类书20~30页。1966他统计自己年所用的基本科研时间为1906小时,超出原计划6小时,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13分;与1965年相比,超出了27小时。1967年他已经77岁,他对这一年时间的统计是:读俄文书50本,用去48小时;法文书3本,用去24小时;德文书2本,用去20小时;游泳43次;娱乐65次;同朋友、学生交往用去151小时……

他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甚至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他将它视为神的赐予,于是时间也就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这个牢牢驾驭了时间创造出“时间统计法”的人,就是当代杰出的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可是很多人却无视时间的流逝,没有时间概念。在他们眼里,半个小时很短暂,浪费一天无所谓。其实,如果你不认真对待时间,时间也不会认真对待你。时间抓不住就像流水匆匆,而要抓住他却像金子般沉甸甸的。

再比如,吴军和同学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问吴军是否需要帮忙,吴军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吴军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

吴军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他回来了,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吴军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下次如果你去海南岛,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海南岛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那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吴军的尴尬是计划不周造成的。做事情之前不冷静思考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常常会让人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作为父母,就要教孩子学会有条理地安排事情,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大家都熟悉的著名作家张海迪。5岁时得了脊髓血管癌造成高位瘫痪,成了残疾儿童。每当看到窗外上学的小孩,她心里就非常羡慕。张海迪虽然不能去学校读书,但她的爸爸妈妈利用下班的时间亲自教她。这使她感到非常地高兴。

有时,张海迪实在感到疼痛和疲倦,连作业都无法完成,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些作业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张海迪明白了,她要和学校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完成作业,不能拖拉。她还给自己立了计划,要是不完成当天就不睡觉。

就这样,她把小学、中学的课程全部学完了,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还写了《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今日事,今日毕,是做事要有计划的具体体现。如果今天拖到明天,明天又要拖到后天,长此以往,只能永远也做不完。可是偏偏总有一些人,不懂得这一点,成天想着如何计划美好的未来,却不知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

以上的例子说明:培养孩子做事要有计划的好习惯,最好采用家长的示范作用与孩子自我约束能力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在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的情况下去完成。

周密的计划与不懈的奋斗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当少年儿童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一个伟大的变化就开始了。

哲思连线

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的命运的巨大能量。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而做事没有计划的坏习惯往往使人陷入被动。

好的计划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成功的人似乎永远在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总是在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此分析说:“没有别的,是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每天晨跑,他就会几十年如一日地跑;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事可做地四处瞎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像爱迪生一样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所向披靡。”

每个成功的人士,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们具有许许多多良好的习惯。培根在论说人生时指出:“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

成功是一种习惯。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也就是培养了一种成功的习惯。即使做小事也要争第一,做最好,不断进取,不断地奋斗,这样才能不断地赢得进步。譬如说第一个起床、第一个吃完饭、第一个到学校、第一个到公司,学习成绩第一、工作业绩第一……时时刻刻做第一,求最好。久而久之无疑就养成了不断激励自己的习惯,这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成功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坏习惯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养成时间的紧迫感

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首先要让他形成时间的紧迫感,不能吊儿郎当,总觉得还有明天。我国古代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时间不会留恋什么,如果现在不珍惜时间,不抓住时间的分分秒秒,它只会一去不复返。孩子越有时间紧迫感,越能珍惜生命,越不会虚度年华。

2.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安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再复习功课,有的孩子却恰好相反。

一天学下来的功课,没有消化就急急忙忙写作业,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做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错误百出。

而反过来先复习再写作业,把一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再用作业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最能发现学习上存在的漏洞。这样做作业,既是总结,也是查漏补缺。这样,哪种方法更好就很清楚了。所以,做计划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顺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当然,光顺序合理是不够的,还要找到重点。还要教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所在。

同样以孩子的学习过程为例,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平均分配精力呢?不是的。平均用力就失去了重点,有的孩子上课时接受速度较慢,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那就需要在预习上多花点时间;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就要在复习的环节下工夫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时间安排得太满,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只会积蓄压力,时间安排得太松,又会使人懒散,所以要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的节奏能帮助孩子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所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节奏,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觉得不是很妥当,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进程进行调整。

3.学会运用和把握时间

这是做事有计划最首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运用和把握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时间规划的制定。首先要保证日常的基本需求,其次才能谈得上对事情的安排。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也要注意紧凑。

二是保证孩子的睡眠。孩子现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无论做什么计划都不能以破坏身体的正常发育为代价。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帮助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更好更快地完成计划的必要前提。

三是孩子对时间的安排有模糊的地方,父母或者老师要帮忙。由于孩子对一些事情的时间需求量不是十分清楚,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不见得就十分合理,因此需要父母或者老师帮助,以使时间的安排更加合理。

4.教孩子学会合理计划

一是对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如每天用半个小时写作业、在一个星期内学会某种家务等。

二是有所准备。既要有心理的准备,如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目标的自信等,也要有必要的物质准备,比如学习做菜要提前买好菜、准备好调料等。

三是有具体的措施和安排。在某一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措施,最好有明确的安排。比如孩子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么周一到周五除了上课之外,还要抓好早自习和放学回家后的时间。早上可以背诵、记忆基础知识,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还要安排出玩和劳动的时间。周末应该做一次小结性的复习、做作业和参加课外活动。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还可以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文体活动等。

5.监督孩子按计划办事

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可是,制定了计划不去执行,等于没有计划,甚至比没有计划更糟糕。因为这样很可能让他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缺乏执行计划的行动力。这就需要父母监督孩子执行。

监督孩子执行计划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必须完成。计划制定完了,必须执行,不能放在一边不管。“完成”是一种意识,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自己所做的事情画上句号,又要保证较好的质量,也就是“干得漂亮”。

如果孩子制定了计划,却不执行;或者计划执行了一半就不再坚持,这时父母就要提醒孩子。当孩子完成了一项计划,父母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是严格按计划办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大儿子詹姆斯20岁时独自去欧洲旅行。回家之前,他看到一匹好马,便用手中余下的钱款买下了它,然后打电报给父亲,让他快点给自己汇差旅费来。结果,父亲给他回了一个电报:“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碰了这个钉子,詹姆斯不得不卖掉马,买了票回家。从此,他懂得不能随便无计划地乱花钱。

三是可以适当调整计划。计划的执行虽然要求严格,但不等于呆板地执行。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遇到突发情况,完全可以灵活处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求时间安排有弹性的原因之一。

6.让孩子学会每日小结

“一日三省”是很必要的环节。因为反省可以使孩子发现自己执行计划时的遗漏,清楚自己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小结的方法有很多种:一是睡前十分钟小结。结束了一天的生活,躺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今天做了什么?是否完成了阶段计划的目标?今天有进步吗?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呢?明天还要继续坚持吗?二是写日记进行小结。把计划制定、实施情况、心得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计划完成了,孩子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笔财富

7.建立评估表格

“选择目标”、“自我检测”部分由孩子自己填写,“父母评测”由父母填写,“班主任评估”由班主任填写。

做事有计划,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处理各种事情。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反映了一种态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常常得益于做事有计划。

箴言点击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个做事大而化之没有计划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而凡事都有计划,关注做事的每一个细节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能够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并且从中找到自己成就事业的道路,所以他们往往事半功倍,最终赢得了自己成功的人生。

具体做法如下:

◆制定计划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安排计划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和条理性。

◆贯彻计划要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

◆执行计划要善于驾驭和管理时间。

◆调整计划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具体策略。

◆落实计划要有准备有远见做事就要做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