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苏核潜艇海难之谜

美苏核潜艇海难之谜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美国仅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20余次核潜艇海难,苏联核潜艇海难事故次数更多。核潜艇依其装备,可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由于巡航导弹的出现,模糊了战术核潜艇与战略核潜艇的界限。巡航导弹与核弹头结合,可使装有该种装备的攻击型核潜艇具有战略威慑的作用。机上死亡人数不是美方宣布的269人,而是29名间谍。“库尔斯克”号比“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海难更糟,爆炸之谜难于寻找。

1954年1月,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建成下水。

1958年7月,苏联第一艘核潜艇“十一月号”建成下水。

由于核潜艇可作为活动的导弹基地,使之成为了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中坚。所以,各国竞相研制、生产核潜艇。

人们预料,将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将以海上战略核力量为主。

然而,美国仅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20余次核潜艇海难,苏联核潜艇海难事故次数更多。有的海难至今还没找到发生的原因。像“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大爆炸,实在太蹊跷,5年后才惊爆内幕。而美国“长尾鲨”与苏联“共青团”号核潜艇突然失踪的事件,至今还是个谜。

核潜艇的威力与发展

常规潜艇要想长期埋伏在占地球面积71%、平均深度达3800米的海洋里是不可能的。然而,核潜艇的续航能力、适航能力,使它可以在世界各大洋中纵横驰骋。

未来大规模的立体作战,若设在地面上的导弹发射井以及作战指挥部被对方“第一次打击”所摧毁,那么埋伏在深海、能够发射核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就能出其不意地给对方以还击。

就是说,只有核潜艇才是未来核威慑力量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武器,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军事技术上空前的大变革,也是世界各国军事竞争的焦点。

例如,“9·11”事件后,美国为了报复,美、英两国的核潜艇向阿富汗发射了巡航导弹。

1999年,美、英核潜艇在爱琴海发射导弹轰炸南斯拉夫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海军核潜艇的数量减少了2/3,携带弹道导弹的核潜艇从1990年的62艘削减到18艘(其中包括失事的“库尔斯克”号)。普京上台后,为重振往日雄风,力图加快海军建设步伐,立即恢复了中断4年的核潜艇建造计划。

核潜艇依其装备,可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若以承担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攻击型核潜艇(主要武器是远程自导鱼雷)和弹道导弹核潜艇(主要武器是弹道导弹)。前者是与敌方面对面作战的战术性武器,后者是在大海深处静无声息地作战的战略性武器。

现在各国核潜艇既能发射巡航导弹,也能发射各种型号的鱼雷;既能反潜,也能攻击水面舰艇

由于巡航导弹的出现,模糊了战术核潜艇与战略核潜艇的界限。巡航导弹与核弹头结合,可使装有该种装备的攻击型核潜艇具有战略威慑的作用。

核潜艇越造越大。苏联“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978年开工建造, 1980年10月潜航,水下排水量26500吨,长171.5米,是为抗衡美国装载“三叉戟”弹道导弹的核潜艇而建,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潜艇。世界上最小的核潜艇是法国的“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长73.6米。

“俄亥俄”级是美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1976年4月开工建造,1979年3月下水,1981年11月服役,到1997年9月最后一艘服役为止,在长达17年中共建造了18艘。据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是美国“海狼”级核潜艇,被称为“21世纪的核潜艇”,每艘造价21亿美元,1989年10月开工,1994年1月下水,1995年5月服役。排水量9150吨,艇长99.4米,水下最大航速35节,下潜深度600米,人员130人。

核潜艇速度一般都在30~40节(常规潜艇18~20节),38节相当于时速70公里。目前,最先进的核潜艇水下最高航速已达42节,下潜深度可达900米,可连续工作10余年,航行100万海里;可在水下逗留60~90昼夜,主要取决于氧气量的储备、给养和艇员的体力。

核潜艇广泛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解决了隐蔽性和准确性。

美国有以18颗卫星为基础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苏联有24颗卫星配置在相隔120°三个约2万米高的近圆轨道上,可为地面和海上机动兵力提供连续、定时的定位数据。

“剑鱼”撞沉“K-129”?

1968年2月,太平洋舰队“K-129”号从堪察加基地出发执行计划外的战斗巡逻任务,潜艇上装备有3枚带核弹头的R-13型弹道导弹,以及2枚核弹药鱼雷。

3月8日,潜艇未能按规定汇报航行情况和战斗位置,苏联海军中央指挥所在确认潜艇可能失事之后发布警报,太平洋舰队情报局在此期间得到一份重要情报:与“K-129”号潜艇在亚瓦琴兹科海峡巡逻的同时,美国海军“剑鱼”号多用途核潜艇曾在相邻水域活动,极有可能是在秘密跟踪苏联潜艇。

而就在“K-129”号失踪的三四天后,“剑鱼”号核潜艇抵达日本横须贺基地,其战斗甲板损毁,当晚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了紧急维修。

根据情报,可以判定,美军“剑鱼”号核潜艇秘密跟踪“K-129”号潜艇时因距离过近,不慎相撞,导致大量海水涌入“K-129”号潜艇舱室,后者很快就沉没到5200米深的海底,具体方位距离堪察加2300公里。

但美国当局对此予以坚决否认。

后来美方想打捞出潜艇,得到密码本、作战文献、加密无线电联系设备,这样就可掌握苏联海军全部无线电联系情况,破译密码,掌握属于绝对机密的苏联海军密码原理。

美国“珍尼弗”行动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只有尼克松总统、中情局局长科尔比、行动主赞助商和掩护人休斯知道这一行动的真实情况。

7月中旬打捞工作正式开始,打捞船用浮筒系住苏联潜艇艏,向上拉升。但在拉升到一半时,曾受到撞击的“K-129”号潜艇艇体承受不住拉力,从第3隔舱处断裂,艇尾沉入水中,美国人只打捞出了艇艏。

除了两枚核弹药鱼雷外,没有其他有用的东西,密码本和加密通信设备也不见踪迹。

1975年7月,潜艇打捞事件曝光后,苏联外交部曾向美国国务院递交抗议照会:“你方违反国际海洋法,秘密打捞我方潜艇。”美方回复:“你方未公布自己潜艇沉没的事实。根据国际法,这是遗弃的无主财产。”

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克夫宣布“K-129”号潜艇沉没海域无限期举行“战斗友谊”演习,禁止任何无关船只往来。美国国会迫于压力,明确禁止当局继续进行打捞行动,“珍尼弗”行动到此结束。

由这件事,引发了美国间谍飞机被苏导弹击落的事件,世界嗅到了核战争的气息。

1983年8月31日夜,一架从美国安克雷奇飞往汉城的波音747客机在萨哈林岛上空被苏军击落。美国媒体称,机上共有269名乘客,其中包括69名美国公民。那时从华盛顿到汉城,成千上万人上街游行,控诉邪恶帝国苏联的行为。

其实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次间谍行动。苏联远东军区司令伊万·特列季亚克大将20年后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波音747进入我国领空有很多机会可以击落,但怕会引爆我们堪察加半岛潜艇或其他设施上的核弹。如果迫使对方在我军机场降落,若美国人引爆飞机,我们的战略航母就停泊在附近,上面也有核武器,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所以导弹击伤了飞机,并没有击落,它又滑行了17公里到达中立水域上空爆炸。正因飞机内爆而解体,可以断定是一架间谍飞机,所以一旦迫降,飞机内爆,一切秘密装置便会荡然无存,又会给我国造成想象不到的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多个国际委员会调查都承认,苏方的做法是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法的。机上死亡人数不是美方宣布的269人,而是29名间谍。于是美国当局与苏方达成交易:苏方无罪,也不要公布被击落的飞机是间谍飞机。这事就此过去,以后不要再提。

叶利钦后来访问汉城时,曾向韩国送交了两个黑匣子,而黑匣子里的胶片却留在了俄罗斯,等待重见天日的一天。

“共青团员”号为何永沉大海

“库尔斯克”号比“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海难更糟,爆炸之谜难于寻找。而“共青团员”号爆炸失事,由于有艇员被救,找到了失事原因。当时外国人估计,打捞失事的“共青团员”号大约需要苏海军一年的预算。就这样“共青团员”号就永沉海底了。

1989年4月7日上午,距挪威海岸490公里的挪威海中立海域深处,苏联“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在完成了例行巡逻任务后,悄悄返回基地。

寂静的大海深处好像时间过得特别慢。11:03控制台机械师尤金眼睛突然发直了,一个仪表数据吓得他话都说不出来了。七号舱温度指示超过70℃,是不是电气线路故障造成的,他不敢想了。

“火……火,七号舱……烧起来了。”尤金结结巴巴地向艇长报告。

七号舱温度上升到80℃,“灌注氟利昂。”艇长命令!七号舱已变成一座火炉,喷出管道的压缩空气助长着肆虐的火龙。

接着五、四号舱噼啪的危险声将潜艇垂直舱卡住,各舱电话中断,然后燃烧起来。这时艇距海面150米,距海底1000米。

海军上尉奥尔洛夫是电脑遥控组的指挥组长,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如果指挥电脑键盘上出现任何差错,都会艇毁人亡。尽管他不知道潜艇将浮出海面,还是像秤砣一样沉入海底,只见他娴熟地关闭反应堆,降低舱面平衡度,确保放射区冷却正常进行。他知道这几个动作的价值,至少北大西洋不会再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1:14,“共青团员”号潜望镜伸出了水面,艇壳上厚实的橡胶保护层已熔化,海水与烧得发烫的钢板接触后,生成了浓浓的蒸汽。

13分钟后机舱内出现有毒气体,大量一氧化碳压进了防毒面具中,大家中毒了。当一架飞机拍来电报,预计18时有渔船相救,大家才稍松了口气。

16:24,舱内氧气再生罐突然发生爆炸,钛壳炸裂,海水涌入,10来秒钟,潜艇尾部淹入水中。

17:08,这艘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沉没,永远地沉睡在大洋深处。

从水下失事潜艇逃生上浮到海面的艇员,在海面气象和寒冷条件下,生命力十分脆弱。69名艇员中,有34人由于体温过低,心力衰竭以及溺水而丧生。

美国“长尾鲨”号失踪之谜

美国是世界上核潜艇最多的国家,也是核潜艇事故最多的国家。然而,最使人感到奇怪的事故是“长尾鲨”号核潜艇突然失踪事件。

1964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百慕大三角地区北端一片2600米深的海域作潜水试验而失踪。

配合试验的水面舰“云雀”号记下了如下事实:

10日晨,预定海域波涛滚滚,“长尾鲨”按计划进行超过300米的深潜试验。

6:30,淡淡的晨雾刚刚散开,“长尾鲨”开始下潜,巨鲸般的舰身沉入水中,水面上只露出那架灵巧的潜望镜。

8:10,下潜到150米深度。

8:35,距测试深度还有90米,潜水舱内空气不断排出,储水舱徐徐进水,舰艇缓缓下沉。

这时,一只气压表的红色指针急剧乱晃。艇长担心会发生意外,随即命令:“排水上浮!”

但无论操作员怎样揿动电门,排水上浮系统都不听使唤。“用高压空气吹除压载水舱”,艇长再次发出指令,仍无效,只有嘶嘶的空气泄漏声,不见艇上浮。声呐紧急呼叫,没一丝回音,仍然只是嘶嘶的空气声。随后听到来自深海的可怕的声音:水密封舱破裂、潜艇断裂、海水压烂艇体的轰鸣声。

“云雀”号按约定的联系措施,扔下一枚枚手榴弹,也没有任何来自“长尾鲨”的回音。

后来进行大规模搜索,借助深水器“阿基米德号”10次大面积搜集,才发现了完全陷进淤泥中的一只2吨重的压缩空气瓶,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

后来,美国做了大量试验,证明核艇下潜到水下300~400米将承受不了过高的压力而解体沉没。

惊心动魄的海底逃生

1983年6月24日,苏联攻击型核潜艇“K-429”号被派到堪察加半岛东部白令海执行训练。海军大尉阿列克谢·古谢夫作为视察人员随往,他认为该艇当时状况不良,出发前还在修理,不易出海。但上级无视他的报告,强令出海。

艇长博卡罗夫大尉命令下潜,紧接着事故就出现了。负责控制下潜设备的乘员昏昏欲睡,忘记了控制下潜速度,潜艇下潜过快而直抵海底,下潜不到1分钟,就听到潜艇撞到海底的沉重的响声。然后所有照明设备便全部失去了作用,艇内陷入一片漆黑。

艇长不知所措,视察员阿列克谢·古谢夫立即命令与核反应堆控制舱联系,但已无任何反应。估计该舱人员当时已全部牺牲。2小时后,电池爆炸,随即产生毒气,所幸当时大家还比较冷静,核潜艇沉在只有42米深的海底。

第二天早7时许,4名艇员由鱼雷发射管缓缓游出并浮出海面,向救援部队通报情况。42米的水深对潜水员仍有生命危险,但当时只能那样做。乘员依次从鱼雷发射管慢慢游出,整整耗费了三天时间。艇长从管中游出的一刹那突发心肌梗塞而死。

三天后鱼雷发射管开始进水,视察员和另外5名艇员最后也设法游了出来,视察员游到距海面10米时,因肺破裂,口吐鲜血昏迷被救出,经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全艇共有14名艇员牺牲。

后来认定事故的原因为艇员缺乏训练和指挥不当。

潜艇后来被打捞上来,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仍深深地埋在海底。

苏联“K-431”号大爆炸

1985年8月,苏联太平洋舰队的“K-431”号核潜艇,按计划在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恰日马角海湾更换潜艇上两个反应堆的活性区。

当顺利更换完第一个反应堆的燃料后,在换装第二个反应堆时出现了麻烦。当把所有放射性燃料放进反应堆后,盖上了顶盖,然后往密封舱内加压,检测其密封性能。船头的反应堆检测结果不正常,但换装队队长却隐瞒了实情,没有报告,认为第二天“悄悄”排除故障,将顶盖密封圈内异物去掉,再装好就是了。

第二天,平台上的吊车开始起吊重达12吨的顶盖,反应堆的防护网和其他保护装置同顶盖一起被吊了起来,正在这时,一艘捞雷船以每小时11~12海里的速度从海上驶来,激起的波浪使平台发生晃动。吊在钢缆上的反应堆顶盖和整个防护系统被超限度抬高了,反应堆失去了平衡,连锁反应开始了。

一阵撼天动地的爆炸声之后,仿佛来自地狱般令人眩目的绿色氖光瞬间弥漫了整个天空,紧接着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红色火球。爆炸之后的平台成了一片火海。

随后,又颤悠悠地出现了一个火球,周围滚烫的海水翻滚着,冒着白色蒸汽。

作业队的11个人瞬间被强大的热气流“蒸发”了,后来在事故现场只找到半截手臂。根据手上的一枚戒指判断,爆炸时产生的辐射当量相当于9万吨TNT。平台的吊车被抛到离海湾很远的地方。重达12吨的盖子冲天而起又落到潜艇上,将吃水线以下厚达20毫米的高强度钢板砸穿。

顿时,海水涌进反应堆舱室,潜艇着火,爆炸碎片飞向四面八方,“K-431”号沉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