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铁矿堪比黄金贵

铁矿堪比黄金贵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占有垄断地位,结果却大为不同,我国出口稀土时 “黄金卖成了白菜价”,我国进口铁矿石时却“白菜买成黄金价”。导致国外铁矿石巨头利用垄断资源提高价格使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累计6.86亿吨,巨量 “中国需求”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形成强烈冲击。铁矿石是国际大宗商品,属于战略物资,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各自为政的结果,导致我国进口铁矿石时把白菜买成了黄金价。

我国与美日欧之间的 “稀土争端”同我国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之间的 “铁矿石争端”在本质上相同,虽然前者是我们出口稀土,后者是我们进口铁矿石。同样占有垄断地位,结果却大为不同,我国出口稀土时 “黄金卖成了白菜价”,我国进口铁矿石时却“白菜买成黄金价”。原因何在?天理何在!

钢铁行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8327亿吨,占全世界的近一半。自2000年以来,因快速增长的钢铁产量和钢铁消费水平导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进口铁矿石数量大幅上扬,成为世界铁矿石市场最大买主,被称为“全球吸铁石”。导致国外铁矿石巨头利用垄断资源提高价格使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20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累计6.86亿吨,巨量 “中国需求”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形成强烈冲击。铁矿石是国际大宗商品,属于战略物资,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我国铁矿石储量虽不少,但品位较低,产量也不能满足需求。

面对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应垄断的局面,我国钢铁行业付出了高额成本。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全年的主业利润为900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仅2.9%。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全球最大的三家铁矿石巨头修改定格机制后,铁矿石价格从当年1月不到90美元/吨上涨至12月的146美元/吨,年度增幅高达62%。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平均到岸价为163.84美元/吨,同比增长28.13%,我国钢铁行业因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约250亿美元,是全年钢铁行业销售利润总和的1.9倍左右。2000年以来,世界铁矿石价格上涨5倍,而同期全球钢材价格指数上涨不到1倍,世界最大的产钢国竟沦为外国铁矿石企业的打工仔。

究其原因,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料又严重不足。我国在铁矿石进口方面秩序混乱不堪,有些进口商通过倒卖牟利,有些败类为了个人私利出卖情报,甚至与外方里应外合,某些具有进口资质的大型钢企与贸易商沆瀣一气,挤压中小钢企,那些中小钢企迫于生存压力便与国际矿业企业私下往来,造成我国的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上自相竞价。2010年我国减少900多万吨铁矿石进口,却多支付270多亿美元。各自为政的结果,导致我国进口铁矿石时把白菜买成了黄金价。

对于稀土,我们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90%以上,我们非但没有掌控价格,反而相互压价,大量贱卖。据说长江流域某省的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曾把氯化钕的价格一下从50多万元一吨降到几万元一吨。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稀土工业,稀土产品依靠进口。50年代由于石油工业和汽灯行业需要大量硝酸钍,在处理独居石生产硝酸钍时,稀土仅作为副产品堆存。到60年代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半逆流萃取工艺完成16种单一稀土金属的制备,并建厂投产,我国稀土工业开始走向工业化,并在钢铁工业、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轻工纺织、农林医药逐步得到应用。

在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蕴含有巨量稀土后,我国急需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稀土生产大国,但西方发达国家的稀土分离技术要价甚高,迫使我们只能自力更生。终于在70年代后期,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不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稀土分离技术,还提出了自主创新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稀土分离,提取浓度高达每升几百克。相比之下,美国Ames实验室从40年代就开始稀土分离,是全球较早从事稀土的机构,提取的浓度仅每升百分之一克。从那时起,我国所提供的大量分离的、单一的稀土,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稀土的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对国外稀土生产的强烈冲击,被誉为 “中国冲击”。

由于单一稀土产品比混合稀土产品的价格要高许多,尤其是那些产量小的高纯稀土,价格更高出几千倍,稀土行业的高利润开始被人们认识。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技术突破、政策扶持及人力、环境成本低廉的支持下,我国的稀土产业高歌猛进。为鼓励出口创汇,我国还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1986年,我国稀土总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稀土最大生产国和供应国。

90年代,由于稀土用量不大被认为是小产业,国家放弃了宏观调控,导致行业一哄而上。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下,各种资本纷纷涌入利润很高的我国稀土行业。由于缺乏专利保护和技术人员跳槽引发的技术外溢,原本国有企业才掌握的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因为企业改制、人才流动等原因流入到这些企业。导致稀土生产门槛大幅降低,短时间内涌现出近100家地方和私营的稀土厂。再后来,那些停产的国外各稀土企业以合资形式陆续进入我国,我国先进的分离技术从此外泄。利润最大化成为他们公开的主张和行动的目标,有水快流成为大多数生产企业的行动指南。这些企业在开采时挑肥拣瘦,加工环节的利用率仅10%,原矿浪费惊人。市场上各自为政,竞争无序,价格被大大压低。由于全世界的稀土需求量仅10万吨左右,而我国的稀土产能早已超过15万吨,供远过于求,导致稀土价格下降。到90年代中期,我国大量出口的稀土产品迫使其他国家的稀土企业纷纷停产,美国在2002年封存了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矿。

由于我国出口的绝大部分是稀土初级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低下,大量稀土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乱采滥挖和大量尾矿堆积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在对外开放的旗号下,实行开放生产、敞开供应的政策,短期利润的诱惑使我国稀土产量和出口量同步扩张。在无序的市场化、民营化浪潮中,宝贵的稀土资源被不断涌现出来的地方企业进行掠夺式的开采,并向国际市场进行低价倾销。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近十倍,但价格却被压低了三分之一还多。要知道,这期间,其他矿物资源的价格却都上涨了几倍,如图23-1。

由于市场上有大量廉价的稀土供应,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开发稀土应用技术,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进行囤积,我国却只是把稀土看作是调换外汇的普通资源和一般商品。到后来我国才开始逐步重视稀土的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但仍未真正认识到稀土的战略价值,导致我国在稀土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几乎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当年日本想从废渣中得到稀土的愿望,在机敏的周恩来总理那儿化为了泡影。时过境迁,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后,他们却以非常廉价的方式实现了他们当初的愿望,而且得到的不是废渣,是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以及纯度很高的稀土金属。

图23-1 1986~2010年稀土与黄金、铜、铁矿石价格变化比较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导致稀土白菜价的原因不外乎我们的产能太大导致自残式的竞争、环境成本被忽视导致生态严重破坏、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沦为原料供应国、私挖滥采现象和出口走私严重导致市场混乱。

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稀土居然出现了恶性价格战,这实际上是敞开国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抛售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一种变相的开门揖盗行为。众多的国内稀土生产企业其实就是这几年来稀土争端的始作俑者,也是把稀土卖成白菜价的败家子。造成我国稀土资源大量浪费,使我国稀土储量从80年代占全球总量的84%降至如今的仅36%。由于我国现在也是稀土消费大国,按目前的开采、出口规模,再过30~50年我国将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资源小国。徐光宪院士对此痛心疾首:“稀土资源非常宝贵,特别像是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150万吨,现在已经开采掉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廉价稀土的大量供应,不仅为美、日加快开发稀土高技术材料及相关产品创造了难得的条件,也为他们进行 “战略储备”提供了天赐良机。在全球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需求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美、日等发达国家一方面不断加大稀土材料的技术创新,推出了大量依赖稀土资源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和民用消费品,另一方面加快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步伐,美、澳、加等拥有稀土矿的国家普遍实行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政策,转而从我国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美、日等国储备的高质量单一稀土至少可供工业生产使用20年。

经徐光宪等人多方呼吁,2005年,我国取消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起限制全国稀土生产总量,并对稀土出口加征关税,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发起一场稀土保卫战,采取了包括暂停采矿权批准、控制开采总量、削减稀土出口配额、提高出口关税、制定和实施国家稀土储备工作、严打稀土走私等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开始收到一些成效,也预示着稀土 “白菜价”时代的终结。

稀土的开采和分离冶炼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不仅大量消耗稀土这种不可再生资源,还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国的稀土资源产业长期处于盲目开发的失控状态,破坏性、掠夺性开采是其中的突出问题。90年代后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在稀土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极为严重,导致我国稀土生产回采率低、浸出率低、回收率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国有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率一般为60%,民营矿山普遍不足40%。最大的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回收利用稀土仅为开采量的10%左右,其余90%进入尾矿坝储存。

南方地区离子型中重稀土资源,是世界罕见的中重稀土资源,储量十分有限。南方稀土矿山山体规模小而分散,一些地区中重稀土埋藏在花岗岩风化壳之下,每采一吨稀土,需剥离的土层就达1000吨,不适合大规模开采。发达国家通常在工厂车间萃取和生产稀土,对稀土的利用更充分,对山体、水体破坏也较小。在稀土贸易的鼎盛时期,赣南、粤北的有些山区布满了从地表以下萃取稀土的白色管道,细长的管道深入山体,仿佛饕餮之徒吸食骨髓一般,成为我国独有的景象。普遍存在的小矿对稀土进行无节制的开采,有些还被地方政府认定为招商引资项目,获得优惠和照顾,有些则通过打点官员拿到许可证直接开工,当然有些纯属盗采。

离子稀土矿开采时需要使用一些盐类来淋矿浸取,会污染地下水源和一些河流。有些中小企业及非法企业、盗采企业不仅没有严格的规划设计,对原矿的品位、储量等数据分析不到位,还在开采过程中,采取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等落后工艺,未采取分流、分堆等保护措施,导致大量稀土在浸取中流失。另外,滥采滥伐现象也极为严重,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和水体被严重污染,其稀土资源的平均利用率只有20%~50%。

在对稀土进行萃取分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酸、碱和萃取剂等化学药剂,需要经过多道化学工序,消耗大量的水,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及废渣,这些排放物中含有高浓度的化学药品,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由于本位主义和受官商勾结的利益驱动,一些稀土开采和分离企业从来不做环保上的考量,在少数个体获得暴利的同时,对环境却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众多稀土产区开采留下的后遗症可说是触目惊心,甚至大型国企、龙头企业也是如此。包钢稀土多次因环评问题差点得不到配额许可,但最后都能顺利搭上末班车,说明我们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对环保的考量有时太过柔性。

美国宇航局特拉卫星曾拍摄到白云鄂博铁矿的两张高空鸟瞰彩色照片,时间分别是2001年7月2日和2006年6月30日,是用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 (ASTER)拍摄的。照片显示该矿区时隔五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也反映了开采矿石后留下的污染情况。照片中植被呈红色,草原是浅棕色,岩石显黑色,水域表面显绿色。两个圆形露天矿清晰可见,还有尾矿池和尾矿坑。通过图像对比,可清晰地看到五年后白云鄂博铁矿区大了许多。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报告指出,2001年中国生产稀土金属8.1万吨,2006年增至12万吨。

据中国稀土协会估计,我国稀土行业每生产1吨产品,大约会产生8.5千克的氟和13千克的烟尘。利用浓硫酸高温焙烧工艺,平均生产1吨稀土焙烧矿要产生9600~12000m3含有精矿粉尘、氢氟酸、二氧化硫、硫酸等的废气,75m3的酸性废水和1吨左右的放射性废渣。稀土生产企业每年排放的氨氮折合纯氨10万吨、氟6000吨、放射性元素钍300吨。这些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中的人、畜和农作物都有极大危害。

图23-4 2001年7月2日,白云鄂博铁矿的鸟瞰图像

图23-5 2006年6月30日,白云鄂博铁矿的高空图像

北方稀土矿伴生大量钍和氟,那些废弃的尾矿也会对水体、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钍具有放射性会致癌,氟会导致骨质疏松、牙齿脱落。目前包钢的尾矿约有1.8亿吨,占地面积达10平方千米。尾矿坝四周陆续发生动物致畸、村民患癌、庄稼减产等事件,已成为地不能耕、水不能喝的所在,可见环境被破坏的惨烈程度。另外,国内年处理包头精矿(50%REO)12万~15万吨,其中含钍240~300吨、氟0.8万~1.1万吨。在提取稀土生产中 (以12万吨稀土精矿计),流失的钍可供1.7亿千瓦的核电站运转一年。其他伴生的钪、氟、磷等也全部流失,不但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

工信部一位副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2002~2005年美国一家公司的测算显示,在美国生产1千克稀土大约需要2.8美元的环境成本,但在中国,环境成本高达5.6美元。可当时我们的稀土售价仅5.5美元每千克,比环境成本还低,等于把稀土白白送人。仅江西赣州的稀土开采造成的污染,据当地政府说需要380亿元来治理,而当年全国稀土的产值仅有800多亿,真是得不偿失啊!

稀土资源的开发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这是我国稀土业无序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代价之高,真是全球仅见。

长期以来,我国的稀土之所以能卖得那么便宜,就是因为忽视了环境成本,这个环境成本最后却由全社会来共同承担,由采矿区和冶炼厂周围的全体民众共同承受。如果把这些环境成本让那些生产企业独自承担,让他们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来处理好三废问题,何愁稀土不卖到黄金价?

所幸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的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提高稀土行业入门的 “环保门槛”,希望能使我国稀土产业尽快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据了解,稀土产业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比率为1∶24,随着稀土资源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大。美日企业目前雄居稀土产业链高端,掌握着生产稀土功能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系列专利,并始终利用专利战略扼制住我们发展的势头。稀土大量出口的根源,本质上在于我国在稀土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研发有限,大量生产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只得依赖出口。

2004年以前,我国稀土产品有70%出口,在暴利驱动下,稀土在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环节不断膨胀。此后我国稀土约有30%用于出口,加上走私出境的2万~4万吨,故出口仍达50%~60%。2011年,我国稀土冶炼产品产量为9.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这里面也包括我国自己的消费。

其实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重视稀土行业中下游产品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发和技术引进,稀土在传统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稀土消费量增加迅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消费国,所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但由于缺乏原创性核心技术和受外国技术专利的限制,我国稀土高新材料仍主要处于稀土产业链的中游。例如,我国稀土永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市场份额不足10%。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前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还有就是因为缺乏总体规划和地方利益的纠葛,行业发展总存在一哄而上的短视行为,大量重复的建设造成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供过于求的大量同质化产品必然引发恶性竞争,造成这些中游产品价格出现崩塌现象,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稀土深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日本是目前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也是稀土产业的最大受益者。由于具备对稀土进行深加工的高技术开发能力,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处在稀土产业链的顶端,并因此赚取了惊人的利润。这一点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1998年,为了保护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我国政府开始对稀土产品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制度。配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数量和金额上的控制,目的是调整国际收支和保护国内工农业生产,属于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随着我国对稀土保护意识的加强,稀土出口配额逐年减少,但国际稀土需求却日益增多,稀土出口配额变得炙手可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配额是禁止进行交易的。但稀土配额的非法交易却一直存在,也是稀土行业的公开秘密。2010年稀土出口配额的非法交易价一路飙升达到10万元。在暴利驱使下,部分获得配额较多的企业和那些没有生产能力却有配额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开始违规倒卖配额或进行代理出口,而那些没有配额或者配额较少的企业为了出口,不得不在黑市上购买配额或寻找有配额的企业代理出口。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基地——内蒙古2005年分得的配额仅占总量的10.9%,不少企业一半多的产品出口是靠在黑市上购买配额来完成的。造成我们的配额制度形同虚设,反而沦为权力寻租和食利者的温床。

还有,稀土盗采及走私现象严重,所形成的黑色利益链也是导致稀土被卖成白菜价的重要原因。

1999~2006年间,我国实行了对稀土出口的配额管理,却没有发挥对市场应有的影响,稀土价格还有所回落。2008年,我国开始对稀土实行严格的出口配额管理,稀土价格反而大幅回落。其原因是日本等国早已储备大量稀土,当我国稀土企业想涨价时,国外厂家纷纷消耗前期的库存,来抑制稀土价格上涨,使我国企业丧失稀土产品价格的话语权。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在我国稀土矿区投资或合资办厂,大量买入稀土原料或稀土金属后,经过简单加工再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规避出口配额限制。加上走私泛滥,导致我国稀土资源流失严重,也严重扰乱了国际市场。

有工信部官员说,在我国,违法违规开采和生产稀土情况严重,2012年全国非法产量预计有4万多吨,违规冶炼分离产品有5万多吨。其中南方矿区的离子性稀土矿生产指令性计划为1.34万吨,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南方矿区至少生产了3.7万吨,近70%来源不明。

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写道:“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

多年来,稀土在开采、生产、销售上已经形成了一条规模庞大的黑色利益链,黑稀土大量冲击市场是稀土价格持续低迷的一大原因,其暴利诱惑还增大了对稀土黑产业链的打击难度。北方矿区出产的稀土矿每吨资源税在0.5万~1.4万元,南方矿区的稀土矿每吨资源税在0.6万~3.6万元,资源税加上其他税费占其售价一半以上,而私挖盗采不缴纳任何税费,于是获利空间巨大。这些黑稀土还对守法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以江西等南方中重稀土矿区为例,其稀土矿每吨在16万~17万元,加工成本4万~5万元,环保成本1.5万~2万元,加上办采矿权、资源税等支出,已大幅高于每吨17万~18万元的售价,导致守法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对此 《法制周末》曾报道,江西2013年第一批生产指标仅3950吨,指标与产能之间存在巨大差额,吃不饱的稀土分离企业便大量使用黑矿。2011年是稀土价格暴涨,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足足高出120%,可见黑市流通之恐怖。

稀土走私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随着我国政府收紧出口配额,走私的回报越来越大。以日本需求较多的中钇富铕矿为例,国内市场价约13万元一吨,走私200吨货物,纯利可达4000万元。如此暴利,自然诱惑一些不法之徒不惜以身试法。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手段加大打击力度,仍无法遏制日益猖獗的走私行为。2009年我国正常出口的稀土约5万吨,据测算走私流出的稀土至少有2万吨,比例之高,令人瞠目。

稀土走私一般都有固定渠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人分别负责采购、收货、报关。他们通常低价集中采购,然后运到某个地区,再通过关系送到货轮上,报关说是矿渣,海关里有他们的帮凶。近年来,南宁、青岛、深圳、包头等地多次侦破稀土走私案,金额动辄数千万、上亿元。走私的目的地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约占走私总量的80%。由于海关查处的数量远远小于走私量,进一步刺激了走私的发生。

在南宁和青岛海关查获的两起稀土走私大案中,嫌疑人将稀土匿藏于各类铁合金内,虚假报关,计划将稀土卖往印度和日本。由于政策不完善,我国未限制稀土合金的出口,故稀土铁合金出口不受配额限制。有些外资或合资企业将国内采购的原材料经粗加工后制成低端的钕铁硼合金,其中含镨钕30%,含镝3%,有些含镝甚至高达50~80%,由于从外观上不易辨认,容易在海关蒙混过关,出口到国外通过重新提纯做成高端产品,附加值或升高十几倍。这种变相走私的方式逐渐成为不法之徒的 “新宠”,有些走私涉案金额已达数亿元之巨。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联合组织打击稀土开采、生产、流通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稀土非法开采,买卖、加工非法矿产品,无计划、超计划生产等行为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

其实,对于稀土生产的现状,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以来进行过无数次的清理工作,针对的问题包括滥挖滥采、产能过剩、秩序混乱,采取的措施包括总量控制、毁非法矿井、没收生产设备、司法介入、许可证、与基层签订责任状、与矿山签订合同书等等。2005年,商务部开始用税收控制稀土出口。这些措施力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几乎达到了管理部门的权力极限,然而乱象依旧!

从稀土层面上,我们不仅已经交了昂贵的学费,还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刺激出口,刺激经济的前行,九十年代风行出口换汇和出口退税,让我们不仅贱卖了很多资源,破坏了环境,还给环境生态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对于高昂的环境代价,我们利用稀土资源换来的很少的外汇,真是得不偿失。

我国稀土资源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80年代下降到69%,90年代末下降到45%,除了因国外先后发现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外,与我国稀土资源消耗过快密切相关。

稀土,这个特殊的战略资源,我国地质学家把稀土称为 “上帝对苦难中国人的唯一眷顾”,本应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优势,但世事难料,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小平同志当初的想象,如今成了中华儿女们的心头之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