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各一方瑜亮无争

天各一方瑜亮无争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在中国近现代的各个时期,像罗庚那样的传奇人物都是受大众关注的。那年“中央研究院”公布了首批院士,罗庚和省身榜上有名,另外三位当选的数学家是姜立夫、许宝騄和苏步青。自从一年多以前回国以来,省身忙于筹备成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秋天来临,随着新中国成立并定都北京,中国数学界面临同时失去两位领军人物的危险。

上回说到罗庚访苏,那是当年中国知识界无人不晓的事件,因为他撰写的三万字日记在上海《时与文》周刊上连载了四期,这家杂志在20世纪40年代十分红火。由此可见,在中国近现代的各个时期,像罗庚那样的传奇人物都是受大众关注的。在苏联,罗庚见到神交已久的维诺格拉朵夫。几年以前,罗庚和省身早年的得意门生、数学家徐利治谈到两位恩师时认为,他们都是入世的。也就是说,他们都对政治比较感兴趣。相比之下,徐利治认为西南联大“三杰”之一的许宝是出世的。

许宝与罗庚同年,祖籍杭州,出生在北京,祖父曾任苏州知府,父亲是两浙盐运使,姐夫俞平伯是著名的红学家。从清华毕业以后,宝留学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他被公认是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面第一个获得国际声望的中国数学家,可惜在“文革”期间英年早逝,那时离省身第一次回国访问只有一年多时间。徐利治回忆说:“许宝淡泊名利,凡是权位、官职一概都不放在心上。这个人专搞学问,是很清高的,但也喜欢议论政治。”许宝的这一个性与他的出身、学识和身体状况等应有关系,他终生未娶,与省身尤其是儿女成群的罗庚截然不同。

罗庚在普林斯顿期间,在代数学尤其是典型群论和体(无限维代数)方面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特别是得到了被阿廷称为“华氏定理”的半自同构方面的重要结果,并给出了被后人称为“嘉布劳韦华定理”的一个直接简单的证明,这个定理说的是:体的每一个正规子体均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一位美国同行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可以改进的地方。”韦依评价道:“华玩弄矩阵就像玩弄整数一样。”1948年,罗庚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教授,年薪达到了一万多美元。

罗庚把妻子和三个儿子接到美国,但已上大学且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大女儿留在中国,出生不久的小女儿则被外婆接回金坛老家。那年“中央研究院”公布了首批院士,罗庚和省身榜上有名,另外三位当选的数学家是姜立夫、许宝和苏步青。伊利诺伊大学以数论见长,罗庚指导了两位数论方向的博士生,其中一位叫埃尤伯,撰写过一部有影响的数论教程。1985年,即罗庚去世那年,埃尤伯曾宣布证明欧拉常数的无理性,结果被发现有错。这个难题源远流长,哈代当年曾表示,谁要是能证明它,他愿意让出剑桥的教授职位。

就在罗庚抵达伊利诺伊那年,即1948年的最后一天,省身率领全家离开了上海,搭乘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抵美。此前一个多月,省身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的电邀,在获悉南京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以后,便做出了携家赴美的决定。自从一年多以前回国以来,省身忙于筹备成立“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该所成立前后,作为实际主持人的代理主任(所长),省身广泛吸纳年轻人,他网罗的人才包括吴文俊、廖山涛、周毓麟、曹锡华、杨忠道等。省身亲自讲授拓扑学,期间他先后婉拒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大学和印度塔塔研究所的正式聘请。

省身抵达普林斯顿以后,主持了一个讨论班,撰写了一本几何学讲义。夏天他受聘为芝加哥大学教授,这与他的好友韦依在那里不无关系。有意思的是,省身接替的莱恩教授恰好是其硕士导师孙光远当年的博士导师。那时这所日后经济学家辈出的大学里还有两位初出茅庐的中国物理学家,即刚博士毕业留校的杨振宁和正在攻博的李政道。罗庚和省身同在伊利诺伊州执教,本应该有许多机会谋面,但省身的回忆里只提到芝大邀请罗庚来讲学时,两人见了一次面,再就是罗庚临走时的话别。

秋天来临,随着新中国成立并定都北京,中国数学界面临同时失去两位领军人物的危险。庆幸的是,一年以后,罗庚决定放弃美国的高薪,率领全家返回中国。至于罗庚回国的原因,虽有种种猜疑和分析,但无论如何,他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他的行动对中国数学界是个福音。多年以后,挪威出生的美国数论学家、菲尔兹奖得主赛尔贝格这样评价说:“很难想象,如果他(罗庚)不曾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而省身则选择留在美国生活,成为中国数学家在美国的标志性人物,他对中国数学更多的帮助和贡献,要等到退休以后。

虽说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的哲学里也有“瑜亮之争”和“一山容不下二虎”之说,但罗庚与省身还是终生维系了友谊。尽管他们的友谊并不是非常亲密,却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无论早年的“中央研究院”,还是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都会遇到所长的人选问题,省身和罗庚都是最值得考虑的人选,而所长只能由一个人担任。幸运的是,“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成立时,罗庚正在美国访问或筹备出国之中;而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成立时,省身已经定居美国。

如果一定要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人留在美国,以笔者之见,省身更为合适。一来在他的研究领域美国最为活跃,二来他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游合作更广泛密切。而罗庚可能运气不是太好,也可能是个性原因,一直以来单打独斗,较少获得外国同行的帮助或提携。而就在中国生活的适应能力来说,底层出身的罗庚可能更胜一筹,事实证明,历次政治运动对他的冲击在知识分子中相对较轻。甚至在学术研究方面,罗庚的生存能力也极强,他在严重缺乏资料和交流的情况下,仍在多个领域取得世界性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