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线描迹图解法

光线描迹图解法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正确的作图条件下,由轴外物点B发出的上述三条特殊光线的像方共轭光线应该严格交于一点。第三条光线可用于校核。轴上点作图求像的原理与轴外点一致,也是设法求A点发出两条光线其像方共轭光线的交点。这样,只要找到AM的像方共轭光线,则它与光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轴上像点A'。为确定此像方共轭光线的方向,可以利用物方焦面上轴外点的成像特性。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根据理想光学系统物像共轭关系的理论(即共线成像理论),当已知系统的基点、基面位置后,利用它们的性质,用光线描迹的作图方法,求出与给定位置的物(点、直线、平面)共轭的像(点、直线、平面)的位置,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光线描迹图解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图解法”,或“作图求像”。

这种图解法不仅可以快捷、直观地确定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而且也是导出解析公式的基础;此外,它对建立和加深理解物像空间的共轭概念很有帮助。

整个图解法的进行是以如下的分析为依据的:

空间的物体是由点组成的,因此解决物体的作图求像问题,可以归结为解决物点的作图求像问题。按照点相对于系统光轴的位置情况,可以区分为两类,即:轴上点和轴外点。因此,我们将依次研究轴外点和轴上点的作图求像规律。在光学系统理想成像的条件下,物空间的一点发出的一束光线,经光学系统折射后,必交于像空间的一点。为确定像点位置,只需找到由物点发出的任意两条光线在像空间的共轭光线,它们的交点,即为物点的共轭像点。但是,在实际作图时,为了简便,我们并非随意选择两条光线,而是尽可能选择特殊光线(例如:通过焦点或节点的光线)。

根据作图求像的难易程度,首先研究轴外点的图解法,再研究轴上点的图解法。

1)轴外点的图解法

如图3.13,在给定轴外物点(如图中B点)和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主面、焦点、节点)位置后,根据基点、基面的性质,有三条可供选用的特殊光线:

(1)通过物点B且平行于光轴的光线a,经光学系统折射后,其像方共轭的出射光线(或延长线)a'必通过系统的像方焦点F';

(2)通过物点B与物方焦点F的光线b,经光学系统折射后,其像方共轭的出射光线b'必平行于光轴;

(3)通过物点B与物方节点J的光线c,经光学系统折射后,其像方共轭的出射光线(或延长线)c'必通过像方节点J'且平行于物方入射光线。应该指出,当系统两边介质不同时,系统的f'≠-f,节点与主点不重合(见图3.13(a));当系统两边介质相同时,系统的f'=-f,节点与主点重合(见图3.13(b))。通常,在未加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均按n'=n情况作图。

img211

图3.13 图解求像的三对特殊共轭光线

在正确的作图条件下,由轴外物点B发出的上述三条特殊光线的像方共轭光线应该严格交于一点。实际作图时,可以任选其中两条特殊光线,求其共轭光线的交点即可。第三条光线可用于校核。

在求出轴外物点B的共轭像点B'的基础上,过B'作垂轴线段与光轴交于A',则A'B'就是物AB的像。上述过程表明,利用作图法可以求出与物共轭的像的位置和大小。

图3.14给出了正透镜和负透镜轴外点作图求像的几个例子。其中:

(a)为正透镜(f'>0),实物(f<l<0)成虚像(l'<0);

(b)为正透镜(f'>0),虚物(l>0)成实像(l'>0);

(c)为负透镜(f'<0),实物(l<0)成虚像(l'<0);

(d)为负透镜(f'<0),虚物(l>0)成虚像(l'<0)。

img212

图3.14 正负透镜的轴外点作图求像

2)轴上点的图解法

如图3.15所示,已知系统各基点和基面位置,求轴上物点A的共轭像点A'。

轴上点作图求像的原理与轴外点一致,也是设法求A点发出两条光线其像方共轭光线的交点。不同的是,过A点只能引一条特殊光线——即沿光轴方向入射的光线,其像方共轭光线仍沿光轴方向出射;由A点发出的另一条光线AM是一条任意光线。这样,只要找到AM的像方共轭光线,则它与光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轴上像点A'。

求AM的像方共轭光线有两种方法:

(1)在入射光线AM上选择两个特殊点,求这两点在像空间的共轭点,连接像空间两共轭点的直线即为AM的像方共轭光线。

AM上的两个特殊点应尽量选择其像方共轭点容易确定的点。其中一点可选择物方主面上的M点,根据主面上β=+1的特性,M点的像方共轭点M'易于确定;另外一点可选择光线AM上在物方无限远处的B-∞点(即轴外无限远点)。显然,B-∞的共轭像点B'应为像方焦面上的一轴外像点。B'点的具体位置,可以借助于物方一条平行于AM的辅助光线来确定。这条辅助光线可以是过物方焦点F且平行于AM的光线b,其像方共轭光线b'必平行于光轴;也可以是过物方节点J且平行于AM的光线c,其像方共轭光线c'必过像方节点J'且平行于c。这两条辅助光线的像方共轭光线b'和c'必交于像方焦面上同一点,该点即为B-∞的共轭像点B'。过M'和B'的连线即为AM的像方共轭光线,它与光轴的交点即为轴上点A的共轭像点A'(见图3.15)。

img213

图3.15 轴上点的作图求像

(2)在已知M点的共轭像点M'的基础上,设法确定AM的像方共轭光线的方向。

为确定此像方共轭光线的方向,可以利用物方焦面上轴外点的成像特性。如图3.16,设B点为光线AM与物方焦面的交点,B点发出的光束,经系统后,成为与光轴有一定夹角的斜平行光束,此斜平行光束的方向可用过B点的一条辅助光线来确定。该辅助光线可以利用过B点的两条特殊光线中的一条,例如:过B点且平行于光轴的光线a,经系统后,其像方共轭光线a'必通过F'点;或者过B点和物方节点J的连线c,其像方共轭光线c'过像方节点J',且平行于c。显然,a'和c'方向完全一致,该方向就是AM的像方共轭光线的方向。

由于BM(因而AM)可以视为B点发出的光束中的一条光线,因此,过M'点作平行于上述辅助光线a'或c'的一条光线,则该光线即为AM的像方共轭光线,其与光轴的交点即为A的共轭像点A'。

借助于图3.16,可以分析线段(或共轭点移动方向)之间的共轭关系。以上只笼统地说到,过A'、M'的光线与光线AM是一对光轭光线;但是,进一步分析表明A'M'与AM却并非一对共轭线段。当物点从A点沿AM线移动并趋近于B点时,其共轭像点则从A'点移动趋向于B+∞';当物点从B点移动至M点时,其共轭像点则从B-∞'移动至M'点。因此,AM的像方共轭线段是由A'点到B'-∞和B'-∞到M'点两部分线段所组成。

img214

图3.16 物方、像方线段的共轭关系

最后,对有关光线描迹图解法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1)首先要看清所给光组的基点位置,明确光组的性质,例如是正光组(f'>0)还是负光组(f'<0),光组两边介质n、n'是否相同(即是否等于f'是否等于-f)。如果f'≠-f,则不能在主点处利用第三对特殊光线作图。

(2)根据物像的共轭关系和光路的可逆性,可以给定物作图求像;反之,也可以根据已知像的位置和大小,作图求物。

(3)在作图中,应注意物像的虚实性。在正向光路的前提下,物在物方主面左侧为实(l<0),右侧为虚(l>0);像在像方主面右侧为实(l'>0),左侧为虚(l'<0)。实物、实像以实线表示,虚物、虚像以虚线表示。

过物点的光线在物方主面左侧画实线,右侧画虚线;交到像点上的光线在像方主面右侧画实线,左侧画虚线。实线交出实(物、像)点,虚线交出虚(物、像)点。

(4)物方与像方共轭光线的转折点必在主面上。其中,物方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转折点在像方主面上;过物方焦点的光线,其转折点在物方主面上。

(5)为保证作图结果的正确与精度,应利用三角板等作图工具严格按作图规则进行。另外,当轴外物点距物方焦面很近时,最好不利用过物方焦点的特殊光线作图;当轴外物点距物方节面很近时,最好不利用过物方节点的特殊光线作图。

(6)当光组可以视为薄透镜时,其物方主面与像方主面重合,作图的原则和方法不变,但更为简化。

(7)上述作图规则可以应用至两个以上光组的连续求像。

表3.3和表3.4依次给出了图解法正透镜和负透镜的物像共轭变化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