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缸”制取氢气危险

“热缸”制取氢气危险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马上制取氢气,有点危险。在考察船上负责制取氢气的是高海欣同志,他在王维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经制取氢气近30瓶了,基本规则已经掌握。但用“热缸”制取氢气,还是小心为好。由于我站在左侧,不好用力,紧急中没有把“三通筏”的螺纹与氢气缸的螺纹对好,上下不得。会后,海上晕船反应很重的刘广仁同志主动承担制作一个“三通筏”的任务,高海欣愿意协助刘广仁工作。

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研究中,观测海洋表面以上至对流层顶之间的大气要素随高度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利用这些大气要素资料可以计算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和能量交换。这里所谓的对流层大气是指大约海拔高度16千米以下的大气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各种热量、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主要表现在两个区域:一是海洋与大气交界的海洋大气边界层,它包含海拔高度1千米以下的大气;二是海拔高度1~16千米范围的大气。

当前,观测海洋大气边界层内的大气要素随高度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采用系留汽艇携带无线电探空仪来进行;观测对流层内大气要素随高度变化,主要是施放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来完成。上述两种观测方法都必须用比空气轻的气体来填充探空气球和系留汽艇,这样,系留汽艇和探空气球才能够在大气中升起,他们所悬挂的无线电探空仪就能够在不同高度上发射出这些高度上的各种大气要素的无线电信号,由船上的接收机接收后经过信号处理,转换为各种大气要素的资料(图4~6) 。

氦气和氢气都是比空气比重小的气体。从考察船的安全出发,应该采用氦气,因为它不会自燃,而氢气是可以自燃的。但是,氦气的价格为氢气的20多倍,由于参加这个项目的研究课题很多,海上观测的费用很少,没有能力购买氦气,只好采用氢气了。

在考察船上制氢气,必须确保安全。由于我多次在山地施放探空气球中,都采用制取氢气来填充探空气球,熟悉气象站制取氢气的常规方法,经过我在学术委员会上答辩通过后,考察船才同意我们在船上采用气象站制取氢气的常规方法。

气象站制取氢气的常规方法是,打开氢气缸的瓶盖(它的专业名称是“三通筏”),按照苛性钠、矽铁粉、水的规定比例和先后顺序倒入氢气缸内,盖上瓶盖。有时可以适当地用手摇动氢气缸,帮助制取更多的氢气。当氢气已经制取好了,应该过1小时左右,等待氢气缸的温度适当降低后,才可以使用氢气。氢气缸内的氢气用完以后,拧开充气筏的开关,打开瓶盖,用水清洗干净在氢气缸内的残渣。之后,又可以再一次制取氢气了。

④观测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系留汽艇

⑤在海洋上进行对流层内大气结构观测

⑥准备施放无线电探空气球

在当时,考察船上只有安放一个制氢缸的空间。在加密观测的站点上,每天要施放6次无线电探空气球,进行12次系留汽艇观测,以取得特殊的观测资料。这种观测密度,平均每天需要8~10缸的氢气。因此,制取氢气成了主要的困难。有时,系留汽艇泄漏氢气,需要补充的氢气增多,或者施放探空气球失败,需要重放,如此一来,要及时制取氢气就更困难了。这时,由于观测急需氢气,我们只好在刚刚制好氢气后就马上使用,然后又立即重新制取氢气。这种次数多了,就容易出问题。

1986年10月27日,那天是加密观测的最后一天。连续3天的加密观测确实让人感到疲劳了。夜里10点左右,刚刚施放完成一次探空气球,曲绍厚的系留汽艇又急需充气,否则就不能进行定时的观测。氢气缸刚刚放完氢气,温度非常高。要马上制取氢气,有点危险。

在考察船上负责制取氢气的是高海欣同志,他在王维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经制取氢气近30瓶了,基本规则已经掌握。此时,王维正在收听无线电探空仪发射的大气资料的信号,无法再来帮助他,只好由他一人完成了。但用“热缸”制取氢气,还是小心为好。高海欣在氢气缸的右侧工作,我站在氢气缸的左侧,准备必要时帮助他。危险情况果然发生了,制取氢气的反应很快,已经开始在向外喷。他盖不好“三通筏”,也拔不出来,着急地喊“快!”我赶紧用力帮他把“三通筏”拍了出来,又紧急地再装“三通筏”。由于我站在左侧,不好用力,紧急中没有把“三通筏”的螺纹与氢气缸的螺纹对好,上下不得。氢气不断地在往外喷出,我知道要出问题,高喊“闪开!”甲板上的队员立刻闪开了。大约1分钟后,只听“砰”的一声,“三通筏”像炮弹头一样被发射到大海里去,氢气缸由于巨大的反作用力脱离开支架,向后退了近两米。甲板上洒满了氢气缸里的残渣……

虽然没有人受伤,但这沉痛的教训令我心里很难受。队员们来看望我,安慰我。在我的建议下,全队开了一次大会,我主动做了检查,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希望全队引以为戒,提高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会后,海上晕船反应很重的刘广仁同志主动承担制作一个“三通筏”的任务,高海欣愿意协助刘广仁工作。在考察船的轮机长的帮助下,10月29日,一个新的“三通筏”诞生了,我们又开始了正常的观测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