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野心和网络中立

野心和网络中立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取消了一次 Newsfeed的大型改版。当最终的结果是取消这次改版时,很多极客用户立刻表示不满。扎克伯克宣布,接入互联网是一种基本人权。更大的批评则是“Free Basics”破坏网络中立。结果,2016年1月,TRAI先是批评 Facebook 的广告存在误导,并且有意规避相关监督,没有配合公众调查。最后,网络中立问题用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在第三世界引发了一场讨论,倒是让人想起威廉·吉布森那句“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的名言。

文/陈朝 | By Chen Zhao

2014年3月,Facebook宣布取消了一次 Newsfeed的大型改版。这次改版已经测试了近一年,简洁清新的风格让当前线上的设计显得老土。一些试用过的用户已经在等待第二天打开Facebook时新版设计全面上线。

依据Facebook灰度上线的传统,新设计往往先投放给少数用户,经历各种测试、修改后才会最终发布。对于“Newsfeed”这样的核心产品,这个过程恐怕要更复杂。毕竟,很多用户在Facebook上“刷”的主要就是这个页面。即便如此,耗时一年的测试在业界也不多见。当最终的结果是取消这次改版时,很多极客用户立刻表示不满。新版设计在他们的设备上可用性太差,导致Facebook不得不选择“保守”的老设计。

一家以连接世界为己任的公司,当然要连接大多数没有高速互联网和高端手机的用户,连接没有上网的十几亿人。2015年,Facebook的工程团队开发了Facebook Lite应用,有着超小的安装包,能在2G环境下、廉价手机上正常运行。根据2015年10月Business Insider的报道,现在每周二,他们的办公室会人为模拟2G网络的速度一小时,让员工体验低速互联网状态下如何使用自己的服务,以及如何优化它。熟悉大公司的人恐怕要说,这种“搞运动”式的工作,难讲能产出多少有用的结果。不过,Facebook对低速互联网的投入可并不光是摆摆样子。

2013年8月,Facebook宣布了叫做“Internet.org”的计划,公布了10页白皮书勾画愿景。扎克伯克宣布,接入互联网是一种基本人权。对于Facebook,推动这种人权落实的办法,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帮助人们上网。2014年,开始在赞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推广,到了2015年进入印度的一些邦。这一年,Facebook 将提供基础接入服务的应用更名为“Free Basics”。

什么是“Free Basics”?简单理解,它有点像中国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免流量服务。一些视频、音乐应用会消耗大量流量,用户往往只在有WiFi时才会使用。运营商的4G带宽没有充分利用,用户也不喜欢购买根本用不完的流量。于是,提供视听内容的公司和运营商一拍即合,用户只需付上一点钱,就可以不花流量在特定应用中听歌看视频。内容方的消费和运营商的流量一起打包出售,用户花起流量来也更心安理得。

这个模式用在“Free Basics”上有点近似,Facebook和发展中国家的运营商合作,为用户提供2G免费服务,同时制作能够在2G环境下正常运行的应用。不仅是Facebook自己,在医疗、紧急救助、教育等领域,Internet.org的合作方也可以免流量接入。Facebook还提供工具帮助开发者测试自己的服务能否用于低速互联网,以及帮助他们在Internet.org上发布服务。

为贫困的人提供免费流量乃至免费手机,一直是很多非政府组织积极争取的目标。2015年2月,扎克伯克在自己的 Facebook页面贴了一篇语气热情的贴子,宣布了他们要将免费接入带到印度。和一些非洲、拉美国家一样,印度也有很多人无法接入互联网,不同的是,很多邦有稍好一点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直接和运营商合作。Facebook也正是这么做的。

如果上述部分带有某种理想主义色彩,那么Facebook还善于制造科幻效果。2014年,他们建立了连接实验室(Connectivity Lab),由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马古埃尔(Yael Maguire)带队,研发各种技术,哪怕其中一些要等上10年才能成熟。

上面的这些元素凑齐,在加上Facebook 这家在财报上能满足投资人的大公司,足以凑成一个朋友圈里传播的热帖了。但现实世界就是现实世界,和Instagram不断蹿高的用户活跃比起来,连接另外十几亿人太难了。

在印度,接入工作更是命途多舛。《纽约时报》走访了印度孟买贫民窟,这里的用户不是不知道这项服务,就是抱怨服务连不上,或者只是为了让他们买流量套餐。根据这篇报道,负责Internet.org的高管丹尼尔斯(Chris Daniels)也表示,很多用户试用了免费接入后,一部分人放弃了,一部分成为付费用户,只有5%的人还在用免费服务。

更大的批评则是“Free Basics”破坏网络中立。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是 2003 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吴修铭(Tim Wu)提出的概念,强调互联网应该提供对所有内容的接入,无差别对待不同来源的信息,并且不屏蔽特定的网站、服务等。在美国语境下,它针对的是权力过大的互联网运营商。他们动辄要对“Netflix”这样的流量大户单独收费,激起了很多用户的愤慨。’

这样的概念,怎么看都是个第一世界的问题。然而在第三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非政府组织和创业公司这里,Free Basics又触动了另一根敏感的心弦:只有少数获准接入的服务才能加入这个免流量专区,只有合作运营商的网络才能使用。

Facebook没有坐视不理。扎克伯格本人奔走于印度政府、联合国等地公关,2015 年12月,还在《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上发表了雄辩的文章《Free Basics捍卫网络中立》(Free Basics Protects Net Neutrality)。文章中提到,印度电信监管部门(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 of India ,TRAI)正在收集公众意见,以决定是否在印度继续推行“Free Basics”。

结果,2016年1月,TRAI先是批评 Facebook 的广告存在误导,并且有意规避相关监督,没有配合公众调查。到了2 月8日,他们禁止了“Free Basics”。

我们知道,这绝对不是句号。我们也知道,在这件事上,技术要遵循的科学法则、商业和政治法则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后,网络中立问题用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在第三世界引发了一场讨论,倒是让人想起威廉·吉布森那句“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的名言。帮助另外十几亿人接入网络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彩,然而不得不说,即便是这样的事业,也可能有几个商业上的赢家(和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