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奇的倒影

神奇的倒影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一村庄有个奇怪的倒影塘。塘内的倒影来自广东花县最高的山峰独秀峰。人们称这一奇观为“佛山倒影”。在数以百计的古代歌咏大明湖的诗章中,最早描绘“佛山倒影”这一明湖胜景的是明代万历初任历城知县的张鹤鸣。《历城县志》的这一说法普遍被人们NRN,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倒影塘”和“佛山倒影”的倒影成因有些令人费解,若用光的折射原理和光线在空气中直线传播来解释,似乎都难以解释清楚。

神奇的倒影

广州一村庄有个奇怪的倒影塘。塘内的倒影来自广东花县最高的山峰独秀峰。此峰并不高,海拔仅400多米。它离那口鱼塘有5千米之遥,然而它的倒影竟然出现在那口鱼塘里。附近有许多类似的鱼塘,但都没有倒影,唯独那口鱼塘是个例外。更有趣的是,独秀峰在鱼塘西边,倒影也出现在西边,如果倒影在下午出现,也许是夕阳斜射的结果,可是,上午太阳从东方升起,鱼塘也有倒影出现。

位于山东济南老城区内北部的大明湖,面积数百公顷,是济南著名风景区之一,其水面环抱老城区,故有“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之美誉。历史上的大明湖,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芙蓉泉、濯缨泉等众泉,水源充足,水质清冽甘甜,游鱼随处可见,形成多处闻名遐迩的景观。

春秋时节,每当旭日初升抑或夕阳西下之时,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平静的大明湖面上,便会呈现出城南千佛山那清晰的倒影。人们称这一奇观为“佛山倒影”。

在数以百计的古代歌咏大明湖的诗章中,最早描绘“佛山倒影”这一明湖胜景的是明代万历初任历城知县的张鹤鸣。作为诗人的张鹤鸣确实是写景咏物的高手。他常常利用白描的手法,将他视野中的景物和自己对景物的感触融为一体。既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景物的风貌特色,又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使人读后犹如亲临其景,分享诗人那一份真挚的情怀,十分感人。他的《游湖十绝》中写道:

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

花外小舟吹笛过,月明香动水云舟。

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对“佛山倒影”描绘的更为真切: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g-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然而,“佛山倒影”是否为历史上的“济南八景”亦即“历城八景”之一呢?答案是否定的。“历城八景”之说起于何时,至今未见确凿可靠的文献记载,故而无从考证。有关“八景”最早的文字记述当属于刘勒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编撰的《历乘》。《历乘·景物考》记道:“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余广为十六景,以供达人之游览云。”而“八景”具体是指哪些景物,通行的说法应是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刊印出版的《历城县志》。《历城县志》是清代方志纂辑体的代表之作,作者均为清代饱学博才的著名学者,既长于金石目录之学,又精于考据训诂。他们编纂的《历城县志》体例严整,编次有序,甄采广博,考注精审,被清代史学评论大家章学诚称誉为“海内善本”,成为清代地方志的佼佼者,故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历城县志》卷首刊出历城“八景图”,八景是:趵突腾空、明湖泛舟、会(汇)波晚(返)照、白云雪霁、历下秋风、锦屏春晓、鹊华烟雨、佛山赏菊。《历城县志》的这一说法普遍被人们NRN,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此后济南历代志乘再未收列新的“济南八景”。

“倒影塘”和“佛山倒影”的倒影成因有些令人费解,若用光的折射原理和光线在空气中直线传播来解释,似乎都难以解释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