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战初期的“静坐战”之谜

二战初期的“静坐战”之谜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的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或者“奇怪的战争”。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西方则称为“假战”。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静坐战”的物质基础。在这种形势下,英、法政府只有实行“静坐战”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英法的本国人民也在一战中认识到了战争的强大破坏力。据悉,战后英国出现了许

二战初期的“静坐战”之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当德军在进攻波兰的时候,西线那里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几乎没有放过一枪。英国和法国已正式向德国宣战,声明要援助他们的盟国波兰,但当纳粹匪徒肆意践踏波兰国土、残酷屠杀波兰人民时,英法却无动于衷,西线出现了惊人的平静。德国的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或者“奇怪的战争”。而在西方,人们也很快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假战争”。关于这场战争,在法国的法西斯间谍让·伊巴涅加尔曾写道:“在天空飞航但不投炸弹轰炸机,无声无息的大炮及其旁边地积如山的垧弹,面对而部署的大军……显然都没有任何开战的意图”。

虽然东线战事形势千变万化,可是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虽然屯重兵于国门,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著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著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予以形式上的谴责而已。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西方则称为“假战”。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对西方的绥靖一语道破:“对于这种结局,波兰人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

其实,静坐战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一个表现,而绥靖政策的实行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第一,英法国内政治经济局面并不稳定乐观,因此两国在战争初期表现的比较保守。英、法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得到很大的利益,但元气大伤,在经历1929-1930年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它们的力量逐渐衰落。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静坐战”的物质基础。德国和意大利日益法西斯化,尤其是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对英、法的霸主地位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东方的日本法西斯,侵占了中国东北,又逐步向华北进逼,并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威胁到英国在远东的利益。面对着德、意、日,尤其是纳粹德国的进逼,英、法欲战无力,但又不甘心拱手交出世界和欧洲霸权。在这种形势下,英、法政府只有实行“静坐战”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英国和法国的当权者因此就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第二,英法希望“祸水东引”,期待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静坐战”,的推行也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所以不为德国制造西线压力。在1937年5月28日继鲍尔温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是绥靖派的代表,张伯伦不顾反对派的反对,积极地推行绥靖政策,企图在不损害大英帝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以牺性弱国、小国、别国的利益作为诱饵,将纳粹德国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想让希特勒到东方去开辟德意志的“新疆界”,在德苏冲突中谋求渔翁之利。英法在二战之前一直实行的绥靖政策,即放任法西斯扩张,并希望祸水东引,希望法西斯将矛头调转向苏联,而自己保存实力。之所以在德国进攻波兰时宣战是迫于国际压力。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不得不对德国宣战。但是他们一心想把德国祸水东引,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德国也一再打出发社会主义的旗帜,迷惑英法。所以,英法对德国绥靖政策的执行就导致了二战爆发初期出现的奇怪“静坐战”可是法国没有想到,它和英、美一起牺牲了奥地利、牺牲了西班牙、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牺牲波兰,到明年就轮到英国牺牲它法国自己了。牺牲小国利益。实际上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三,英法对战争形势和德国实力估计不足,没有预计到德国会在短期内对西线进行有威胁大规模的进攻。还有就是法国和德国边境的的马其诺防线,是法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当成了天堑,以为德国法西斯的军队无法通过防线来进攻英法,英法可以在防线后高枕无忧。何况英法还私下与德国签有秘密协议,德国承诺不会进攻英法。在这种情况下,当然选择静坐了。英法一直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避免引起与德国的直接对抗。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在被消灭之时,西线也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英法的军队躲在钢筋混凝土工事里静坐,从不出击。号称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陆军一直龟缩在马奇诺防线之后,法国政府每天发布“西线无战事”的战报,新闻机构不断渲染希特勒垂涎乌克兰,说德国将进攻苏联。

第四,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如果探究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最深切的启迪,不妨说是对“反战求和”的热切渴望。英法的本国人民也在一战中认识到了战争的强大破坏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表现。所以不打仗,当人家已欺负到了门口,由不得不打。所以便出现这种奇观!英国在一战中直接参战600万人,伤亡244万,战争双方开支达18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一片萧条。“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它对英国人传统的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战争表示出十分的反感和厌倦,并进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示恐惧,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据悉,战后英国出现了许多颇具影响的“不再战运动联合会”和最大的“和平誓约协会”等和平主义组织,和平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他们宣称“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诉诸武力都违背人类精神上的和谐与理智”,呼吁“拒绝支持或效力于任何付诸武力的政府所从事的战争。”甚至宣称“放弃侵略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放弃防卫。”1936年,英国和平主义组织进行了民意测验,90%的人拒绝参战,反战求和思想深入人心。

第五,英法两国决策者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从“绥靖”政策的战略理念中走出来。法国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不愿意在新的战争中流血牺牲,不愿在新的战争中丧失它舒适的生活与环境。所以法国总理达拉第就讲,如果德国不进攻我们,我们就不要打仗,等到两年之后,我们的力量强大了,美国人支持我们了,我们再打这场战争。那么英国呢?英国当时也不愿意作出更大的民族牺牲。到1939年10月,它的远征军在欧洲只有四个师。丘吉尔讲得很清楚,这四个师只不过是象征性的援助,英法当时的决策者与其说是德国的敌人,不如说更是斯大林的敌人,他们更关注苏联的威胁。于是出现了“奇怪的战争”这个现象。

“奇怪的战争”,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只不过是英法国家的“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的战争中的继续运用。英法军队所以“静坐”,就是怕打;所以弄“假”,就是还存在幻想。希特勒在吞并波兰以后,继续玩弄声东击西的老把戏来麻痹英法。英法不仅没识破他的阴谋,反而加速了战争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邪恶战争面前,我们不能退缩,退缩只会恶化战争的影响,扩大反和平人士的野心,我们要奋起反抗,打到一切威胁和平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