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之谜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之谜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平天国北伐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除了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了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天文地理这方面来看,气候因素确实对太平天国北伐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气候对太平天国北伐军将士的身体状况、战斗力、意志力等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使北伐军的粮草等后勤物资补给受到威胁,严重影响战局。

太平天国北伐失败之谜

说起太平天国战争,就不得不说起太平军北伐这次被称为“太平天国第一次大失败”的战略行动,在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自述里谈到“天国十误”,其中第一误就说是北伐军的全军覆没。在中国历史中,太平天国战争是很值得研究的战争,历史学者对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颇多争议,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对于北伐,也是议论颇多。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在欢快的歌谣声中,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经过激烈冲杀,突破清军的重重围堵,终于杀到了太平军北伐的第一目的地——天津近郊,这一时间,正是1853年的10月底。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芳带领下,冲破重围,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东光连镇。为接应北伐援军,李开芳又与林凤祥相商,于5月28日统带630余名骑兵南下,次日占据高唐,在高唐与胜保为首的清军相持9个多月。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连镇,旋奉命“带兵驰往高唐督办军务”。李开芳又于3月17日夜率余众300余人自高唐突围而出。太平天国北伐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

自高唐突围后,太平军直奔东南而去。僧格林沁亦整队穷追。途中,太平军打听到茌平冯官屯粮草甚多,遂一鼓而进,向屯内发动攻击。当地地主武装企图抵挡,但经不住太平军的锐利攻势,武监生邹桂林、武庠生李连元及邹怀勤等执械阻挡,先后被杀,太平军乘胜占领了冯官屯。鉴于该屯不仅确实有粮,而且还有城堡,加上后面官兵追赶甚急,太平军遂决定在此据守,进行最后的抵抗。

与号称前后出动数十万大军的西征战役相比,北伐军只有区区2万人,所以历史学者一直认为,北伐军只是一支用于牵制清军八旗主力南下的偏师,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但是北伐军士兵绝非太平军中的劣等部队,恰恰相反,他们是太平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这2万人,就是跟随洪秀全一直从广西打出来的广西籍太平军,也就是日后曾国藩多次提到的“老长毛”、或者“桂籍长毛”(“长毛”就是当时清朝对太平军的称呼)。洪秀全从广西带领的3万精锐老部队,从广西一直打到江苏,虽然期间偶有失利,但是总体表现十分强悍,以致于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后期,他在战场上面对后期以安徽、江浙人为主、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马出动、但是战斗力却奇差的中后期太平军的时候,一次面对自己的幕僚的谈话中,不禁发出了“长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的类似感慨。参加北伐的这2万人,就是先期从广西打出来的那3万广西兵剩下的部队,当时驻守天京,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御林军”,这些士兵个个都是百战余生,战斗力很强,是太平天国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在北伐过程中,北伐军的表现也向世人给予了证明,同时,他们的覆灭,也宣告了广西士兵在太平军中的结束,此后,太平军士兵中,广西士兵就很少了,虽然一些主要将领还是广西的,但是士兵已没多少广西人了。

在北伐战争中,清军八旗绿营和地方团练部队的阵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7万余人,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只是一支人数仅有自己十分之一、远离后方、缺少补给的孤军深入之师,但是就是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给清军造成了7万余人的重大损失,北伐军甚至一度逼得咸丰皇帝险些迁都。这不得不说此时的清军八旗绿营战斗力已经非常低下了。

但是北伐军毕竟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数太少。这个是最客观的因素,也是最大的硬伤之一,相对于太平军西征的数十万人,北伐只出动2万人,确实太少,就算这2万人再怎么精锐,他们面对的是清朝心脏地带,清军可以集中整个北方的军队来打;

2.后勤补给跟不上,或者说是没有及时跟上。在前期北伐军连连获胜、清庭震动的时候,当时如果能派有力的部队跟上,攻克天津,达到超预期效果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北伐的援军一直到1854年2月4日才出发,当时北伐军出击已经有8个多月了,而且只派出了7500人,而且要命的是,在此期间,天京方面没有给北伐军任何粮食和衣物,致使北伐军无御寒衣物,广西士兵从小生活在温暖的南方,面对如果冰天雪地的战场,非常不适应,2万北伐军的全军覆没,其中冻死的就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援军和补给没有及时跟上,这是重大失误,当然也有说是洪秀全为了排斥异己,借清军的手消灭了这支部队,因为这支部队确实是杨秀清的嫡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北伐军的2万广西士兵,就死得太不值得了。

3.战术失误。北伐军战术过于死板,要么是流动作战,要么就是困守孤城,当然这也和上面两点因素有很大关系。清军之所以能战胜太平天国北伐军,除了人数众多、粮草充足外,清军避开了与北伐军擅长的打野战的战法,因为北伐军缺乏攻城器具(其实当时在冷兵器时期,攻城都是一个大问题),清军利用北伐军攻城来一点一点消耗他们的兵力和锐气。而北伐军在得知援军出发后,老是想固守一城和等援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围城的清军,所以在后期老是被清军包围在孤城里。虽然他们一次次很轻松地突围,并且一次次在突围战中打败清军,但是由于缺少粮草,当他们一次次地“找县城来守,以希望来个里应外合”的时候,他们已经渐渐由于缺粮而陷入疲惫,最后终于无力再突围了。当然,这对当时这样的一支孤军来说,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确实不能责备他们。

除了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了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天文地理这方面来看,气候因素确实对太平天国北伐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对太平天国北伐军将士的身体状况、战斗力、意志力等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使北伐军的粮草等后勤物资补给受到威胁,严重影响战局。正因为北方严寒的冬季,使交通运输道路受阻,征粮补给不足,加上清军将领又充分利用了北方特殊的气候和北伐军不习惯北方气候这一弱点对太平军严加打击,因此北伐胜利的希望必然很渺茫,更别说取得最后的胜利了。由此可见,气候确实是导致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外因。

……总之,太平军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以2万之众,纵横2500里,横扫6省,与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连败敌军,先后攻克数十城,最后由于后勤补给不足而失败,这足以表明他们的善战,以致于在后期,曾国藩下达命令,为了防止“长毛”中的“桂籍长毛”再次集中在一起,命令所有部队凡是以后如果抓到广西籍“长毛”,一律就地处决。曾之所以这样做,也有北伐军造成的巨大影响的因素在里面。虽然,太平军北伐是自太平军起义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但是北伐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同数倍于己的敌军英勇作战两年多,横归六省,转战2500公里,连克数十城,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表现了革命的农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