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恐龙未解之谜(三)

恐龙未解之谜(三)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氏禄丰龙体长约6公尺,站起来高达3公尺,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院士窝居于昆明瓦窑村,几经寒暑的成果。而十九件恐龙骨架复原标本,完整地代表了两大支系、五大家族的成员份子。近几年来,有的报刊报道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湖南省石门县等地发现了九头鸟的事件,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一旦捕获到九头鸟,那么将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发现。

恐龙未解之谜(三)

半个世纪前,中国人亲手发掘、研究、复原装架的第一只恐龙,至今昂首矗立在重庆的北培。

许氏禄丰龙体长约6公尺,站起来高达3公尺,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院士窝居于昆明瓦窑村,几经寒暑的成果。从此,龙的传人便开启了恐龙研究的崭新领域;龙的图腾与恐龙的科学,于是分道扬镰。

杨老游走于科学与人文两界,题诗以记之:

“千万年前一世雄,赐名许氏禄丰龙。种繁宁限两洲地,运短竟与三叠终。再造犹见峥嵘态,像型应存浑古风。三百骨骼一卷记,付与世者究异同。行草飞扬,豪情奔放,典型在夙昔。”

分布于中国各地的蜥脚形恐龙这个家族,是中生代时期的巨无霸。在孩子们的印象中,恐龙是庞大的、迟缓的、愚笨的、注定要失败的,这多半是来自于这群恐龙制式的传统概念。那么它们果真是如此吗?

从侏罗纪最早期原蜥脚类的禄丰龙;到侏罗纪中期娇小的巧龙,它是圆顶龙的亲戚,是一只未成年的幼体;到侏罗纪晚期巨型的峨嵋龙,则又是梁龙的亲戚。在侏罗纪公园的地景中,枝叶扶疏,生意盎然;金黄的阳光,洒遍大地。峨嵋龙成群结队,呼朋唤友,正在悠闲地啃食树梢的嫩叶,山中林间仿佛冻结了岁月。

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恐龙,有着长长的脖子。大象的鼻子灵巧摇摆,可是恐龙的脖子能活动自如吗?还是僵直生硬?它们是昂首高举?还是水平摇摆?好比是一具利用杠杆原理的吊车,上方经由拉力而张驰,下方承受压缩力。蜥脚类恐龙长长的脖子,也要妥协于机械动力杠杆原理,还有活生生分节颈椎的组构。背侧张力拉紧的单元,是由肌肉、筋、腱所构成的;而腹侧无法压缩的单元,是由矿化的骨骼或软骨所构成。迷惑龙(雷龙)是背侧拉紧型,活动自如;马门溪龙、峨嵋龙、圆顶龙是腹侧拉紧型,天生无法大幅度摇摆自如;梁龙则拥有着双重系统型,颈子十分长,却不能活动自如。

从侏罗纪最早期到白垩纪结束,董枝明教授将恐龙归位成十个组合带,凸显了王朝递变的更迭:

(1)禄丰龙一卞氏兽组合带(禄丰龙,双脊龙;侏罗纪最早期)

(2)云南龙一中华尖齿兽组合带[侏罗纪早期]

(3)蜀龙组合带[巧龙,单脊龙;侏罗纪中期]

(4)峨嵋龙一四川龙组合带[峨嵋龙,沱江龙;侏罗纪晚期]

(5)马门溪龙一永川龙组合带[马门溪龙,永川龙,盐都龙;侏罗纪晚期]

(6)鹦鹉嘴龙组合带[鹦鹉嘴龙,中华似鸟龙,准噶尔翼龙;白垩纪早期]

(7)原巴克龙组合带[白垩纪中期]

(8)巴克龙组合带[亚洲古似鸟龙;白垩纪晚期]

(9)原角龙组合带[原角龙,绘龙,迅掠龙;白垩纪晚期]

(10)南雄龙组合带[白垩纪最晚期]

除了(2)、(7)、(10),其他七个组合带都有代表性的成员。而十九件恐龙骨架复原标本,完整地代表了两大支系、五大家族的成员份子。

中国九头鸟之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当真有一件稀罕的事物或学说出现时,人们通常又不知所措,疑团重重,不敢相信,直至亲眼所见为止,甚至亲眼所见,也还会画上众多问号,这是不是在做梦?是不是幻觉?

如今又有人超出常规,说地球上有九个脑袋的大鸟——九头鸟,当然又会有那么一部分人摇头不信,这是因为他没见到。然而九头鸟自古至今一直流传着,而且还有人亲眼见到,这就不能再随便加以怀疑了。

提到九头鸟,人们都听过“天上九头鸟,湖上湖北佬”这句有趣的民谣。久而久之,“九头鸟”便发展成为湖北人的戏称或代名词了。

近几年来,有的报刊报道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湖南省石门县等地发现了九头鸟的事件,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驰名中外的生物宝库、奥秘王国一一神农架,奇禽异兽种类繁多,更是有不少关于九头鸟的目击者

张新全,初中文化,据说,他是在1982年11月的一个阴天的上午10时左右看到九头鸟的。当时,他在神农架林区泮小张八角庙燕子附近的承包土地上种土豆,突然之间听到空中有鸟的奇特嘘叫声,如同沉闷的哨音,跟他以前听到的各种鸟叫声不同。他感到十分奇怪,便抬头望去,结果他大吃一惊:发出怪叫声的是一只簸箕大的巨鸟,包括翅膀在内大约有两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令他惊骇的是这只鸟有一簇脑袋,大约有九个头,嘴巴呈红色;它的尾部也十分奇特,呈圆扇形,既像孔雀开屏,又像车轮,旋转而飞。一会儿,这只九头鸟便飞进了远方的山林。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许多学者认为:

一、九头鸟类在古代诗文中记载颇多,现代也多处发现,能够设想它是一种珍贵罕见的鸟类动物,只是科技界还没有获得标本罢了。

二、自古迄今,九头鸟常发现于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其中又以湖北为中心。所以,人们常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具有实物作依据的,也许不仅仅是神话传说。

三、古今目击者看到九头鸟滴血或嘴巴是红色的,也许是九头鸟捕食动物或身体受伤后残留的血迹所致。

四、当代发现的九头鸟仅限于鄂西的神农架和恩施自治州以及湘西北的石门县南坪河乡,而这三地正好连成一片,地处北纬300至32。东经109’至lll’之间,也许这并非仅仅是巧合。

五、神农架是华中屋脊,恩施自治州是山区,壶瓶山是湖南屋脊,都显示了九头鸟主要生活于人烟稀少、森林茂密的中山和高山地带,非常难见到,所以不应轻易否定九头鸟的客观存在。

六、神农架的九头鸟极有可能栖息于八角庙燕子洞等处。此洞地势险峻、高深莫测,人们往往很难攀人洞里,说不定九头鸟就以燕子为主食。神农架山洞密布,栖息于洞穴中的燕子(短嘴金丝燕)最少有数百万只,以动物为食的鸟类十分容易人洞捕食燕子,所以九头鸟不愁食物。

据此推测,九头鸟很可能是存在的。

倘若能科学地证实九头鸟的存在,那么,九头鸟将是地球上鸟类王国中最珍奇的瑰宝。从生物工程角度看,它具有十分重大的科研价值,也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旦捕获到九头鸟,那么将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发现。

楚民族是一个崇拜龙凤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凤鸟的化身。在《白虎通·五竹篇》中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便是凤。因而楚人对凤总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们特别喜欢以凤喻人。

传说楚庄王刚刚即位时,整天寻欢作乐不问国事。大臣伍举便进谏问:“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于是庄王答日:“三年不蜚不鸣,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以鸟喻庄王,庄王也以鸟自喻。这鸟飞能冲天,自然便使人联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鹏者,凤也”。其凤后观有一头,上看有一头藏于身下,前看仰首观云。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风是一种神鸟。《山海经》记载:“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日九凤。风鸟飞腾,继之以日夜”,“凤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凤其展鸣,惊天地,泣鬼神兮”,三凤九头,“其志大兮,其慧远兮。”

古时楚国辖现今湖北、湖南两地。自古英才辈出,而荆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劳且聪慧,举国皆知,于是有了一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现在人们对“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则流行谚语的褒贬不一,理解各异。九头鸟的传说,其实脱胎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话。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日九凤。”这九头凤就是九头鸟的最早说法。我们也可以说九头鸟就起源于《山海经》中的九凤。凤本是中国神话中的神鸟,九头凤就格外神奇了。《山海经》中不仅有九首之凤,还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我们知道在讲究阴阳和合的古代中国,九是阳数,寓吉祥神圣意味,因而九头鸟最初并不含妖气。

关于九头鸟染上妖邪之气,在中国民俗中演变成招人厌恶的反面角色,则主要是从汉代小说所载“周公居东,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犹余九首”开始的,接着后来的《荆楚岁时记》、《酋阳杂俎》、《齐东野语》诛书的记述又加渲染而致广为人知。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留下《鬼车诗》一首,对此有非常生动完整的记述:“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属,弯弧陴遂出九州岛岛,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透,自从狗嗤一头落,断头至今清血流,迩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咻鹞。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有时余血下点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两头反为祥……”这里写道,对九头鸟的仇视,是从春秋时曾被楚人战败的周公开始的。后来此鸟被天狗咬去一头一尾后,断头处血流不止,人们以为被血滴玷污即属不祥,因而九头鸟就成妖邪之物了。然而欧阳修不信此说,而是主张“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见妖由人生,同九头鸟的形态习性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以九头鸟象征人事,也可从历史上举出两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为相有关。这里又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而他患病时,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迹近铺张,事为九大御史前后参奏,而张之地位并没有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所以当日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以为九头鸟再厉害,也敌不过一个湖北佬。在这个说法里九头鸟实是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其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后来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所以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不难看出,这九头鸟的谣传,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

另一说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据史料记载,鄂之圻黄地区,曾据山岩拼死抗清。大局既定后,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又拒绝同清廷合作,一旦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则为众所共弃;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莫不恼恨交加。在无可奈何之下,由于荆楚向有九头鸟传说,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

后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又一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因而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高唱:“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

不过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有人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往往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诈较多。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一般都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本来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由于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后来就变成湖北佬了。

可以看出,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后,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络起来。不过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有时则用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这些含义和用法都是历史形成的。既然这样,我们在今天也就没有必要就九头鸟本身确定一个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