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好复习课的三个关键

上好复习课的三个关键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教师来说,上好复习课远比教授新课要难得多。所以,复习课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尤其是在面对毕业前长久的复习时。然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复习课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只要把握好三个关键,复习课同样也能像新课那样有种别样的风景。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立足情感观,以良好的师德感召学生,以丰富的涵养感染学生,以热忱的关爱熏陶学生,这样,才能让师生走向和谐的教学场,并在其中自由地徜徉。

教师来说,上好复习课远比教授新课要难得多。一是因为复习内容庞杂,与教学时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内容过多,在短时间内无法面面俱到;二是复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复习的适应度也不同;三是复习旧知识与营造新的学习情境之间的矛盾,嚼过的馍怎能再品出刚出笼时的香味呢?所以,复习课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尤其是在面对毕业前长久的复习时。

然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复习课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只要把握好三个关键,复习课同样也能像新课那样有种别样的风景。

关键一:凸显复习的主题观。

在初四总复习期间,面对颇为庞杂的复习内容,教师通常采用“轮轴”战术,即基础—专题—综合—强化四轮复习策略,这种做法自有其合理性,就好比“滚雷术”,当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引爆一个个“地雷”,走出“陷阱”时,就能坦然地走进中考这个“大炼炉”了。但是,问题是学生水平的差异,使教师很难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满兴趣地跟随自己的复习思路,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并能使复习课取得效果,首先就要突出主题,就像写一篇文章,只有做到主题突出,文采才有用武之地。

要想让主题突出,教师就要全面备课。所谓全面是指站在学生的兴趣点、薄弱点、生长点上,对教材进行统筹规划,采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拓展性的专题复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提升。我在复习时,将内容分为下列几个专题: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气体实验、化学与社会等。根据常见题型,又可分为选择题、推断题、计算题、实验分析等。以实践经验来说,专题复习应具备下列几个特点:

1.不宜过专。复习时间有限,无法像新授课那样开展深入的探究活动,过专容易导致以偏概全。

2.不宜过粗。走马观花式的复习,只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无法获得对知识的新认识。

3.不宜过大。大的专题尽管涵盖面广,但无法在一节课内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况且,化学本就具有知识点零散的特点,大专题容易产生囫囵吞枣的现象。

4.不宜过简。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复习了,学生就能掌握。其实不然,面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学生难以保持热情,如果不对知识进行挖掘,学生心头的清泉就无法“喷涌”。

因此,要取得专题复习的有效性,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点以及生长点。

关键二:抓牢复习的问题观。

复习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复习的实效性就要大打折扣,但是只有来自学生的真问题,才有解决的必要。因此,发现和寻找学生的真问题,就成为首要工作,我的做法是:

1.学生提出问题。毕业班的学生,特别是优等生,自觉性很强,他们往往能够做到客观地审视自己,所以每节课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到作业本上,自己筛选后作为课堂探究的问题。由于问题来自学生本身,他们就有探究的欲望,课堂效率也会因此提高。

但是,这样操作也有弊端,由于“后进生”提出的问题不太具有探究性,往往容易被忽略,这就导致他们成为一个被动学习的群体。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消退。

2.训练练出问题。在课堂训练中,有学生出现问题后,我会及时汇总,并分类记入备课中,同时注明是哪一类学生出现的问题。由于问题比较零散,有时很难在一节课中解决,我便将其分解到几节课中,不管什么时候处理这些问题,我都会将学生姓名一并报出,从而起到提醒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高明,学生反馈说,没想到老师这样用心,因此,更增强了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亲其师信其道”,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3.研讨议出问题。课堂研讨是复习中常用的方式,大量的训练后,如果学生不进行自主消化和主动探究,仅凭老师讲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我常常在学生训练后,首先让学生在合作组内解决部分问题。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借助学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自主提高,同时,来自同伴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思维状态。而且,大家的共性问题一经“碰”出,就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这对后继的深入探究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当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不仅局限于课堂,课间的随机交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等,都能让问题得以显现和解决。带着问题观去复习,会让复习具备灵动和生长性,也会让复习课更有实效性。

关键三:立足课堂的情感观。

复习课要立足基础,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后掌握熟练的阶梯技能,要让学生经过较充分的复习后更自信地面对考试。然而,所有的教学工作如果不以启动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心灵、提升认识观为目标,都将成为无效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立足情感观,以良好的师德感召学生,以丰富的涵养感染学生,以热忱的关爱熏陶学生,这样,才能让师生走向和谐的教学场,并在其中自由地徜徉。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自身的地位。教师的职责是教好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激励者,但是教师如果将自己的角色只定位于课堂,只把自己当成一名知识的传授者,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高分数为目标,那就偏离了教育的方向。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要为他们将来一生的幸福奠基,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仍然能够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描绘美好的人生蓝图,能够拥有战胜自我的勇气。因此,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不具备完善人格、渊博学识、高尚情操的教师就不能担当这一职责,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深悟教育大义,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置于首位,在传道的基础上完成授业的职责。教师要知道,自己才是学生最好的教材,而要让这本教材更有内涵,就要时时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做一名不倦的学习者。所以,准确定位自己,是教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中之重。

2.用心关爱生命。教师都喜欢学业优良、品质端正的学生,也会排斥那些所谓的“差生”,这是普遍现象,似乎也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其根本是教师追求教学结果所致。许多老师谈起“后进生”时往往会说:“学习不好的干啥都不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决定学生一生的不是成绩,孩子的成长也无法用成绩衡量,但是某些因素迷惑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很难将更多的热情倾注到这些学生身上,结果真的导致——学习不好的什么都做不好了。假如我们知道生命本无贵贱之别,假如我们用一样的目光或者将更温情的目光投向这些特别需要关注的人,试想,课堂上还会有优劣之分吗?学生之间还会出现无谓的竞争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爱”。用心关爱生命,才能让每一个生命活得有声有色。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需要情境,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情境,更容易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当学生面对繁杂的复习内容时,教师要善于抽取其中的兴趣点,更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譬如一句意蕴悠远的人生格言、一个催人向上的励志故事、一段富有启迪价值的美文等,都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并能打动他们的心灵。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了,复习也就变得不再繁重了。

上述策略是自己在复习课中常常采用的。此外,笔者认为,以上几点也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养,这几点适用于任何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