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化石了解恐龙

从化石了解恐龙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曼特尔将这种动物命名为“禽龙”。现在恐龙三角区内建有4个陈列恐龙化石的博物馆,在世界上颇有影响。蒙古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内蒙古地区,是白垩纪早期至晚期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在中国内蒙古一带,恐龙化石的发掘工作取得了显赫的成果。中国的四川盆地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是侏罗纪早、中、晚期恐龙的重要埋藏地,以中晚期的恐龙化石最丰富。

恐龙化石

恐龙类动物出现在距今约2.45亿年的三叠纪,经过侏罗纪,消失于距今约6500万年的白垩纪,前前后后有着1.6亿年的历史,但人类直到相当晚的时候才知道有过恐龙的存在。

人类发现恐龙是从研究恐龙化石开始的。

“化石”这个词原来字面的意思是指“挖出来的东西”,而现在指的是石化了的生物(包括动物或植物)的遗留部分。`

古代的生物被掩埋在沉积物中,这些沉积物可以堆积在陆地上,也可以堆积在江、湖、河、海的水底,还可以堆积在沼泽地。生物体中的软组织部分(皮肤、肌肉、内脏等)很快就腐烂了,但是坚硬的部分(如骨骼、牙齿、外壳等)被遗留下来,经过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含有矿物质的地下水浸入了它们,矿物质就逐渐代替了它们的有机组织,也就是说逐渐形成了化石,化石仍然保持了原来有机组织的形状和大小。

由于不同时期的化石存在于不同的地质层中,科学家就可以据此分析生物进化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对化石的分析,用比较解剖学的原理,由不完整的骨骼化石推测出整个动物的大小、形状乃至于它们的习性。

19世纪以来,研究岩石中的动物、植物化石并解释它们存在的一门特殊科学已经发展起来,这门介于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的学科,被称为古生物学。

当时,经过与宗教和迷信的长期斗争,人们对于化石的本质有了较正确的认识,但那时候许多古生物学家还是“业余”的,英格兰的曼特尔就是其中的一个。

曼特尔的主要职业是乡村医生,但他和妻子都爱好收集化石标本。1822年的一天,他的妻子陪他一同出诊,当他在为患者诊治时,他的妻子在屋外修路的工地上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牙齿化石。

曼特尔描述说,这是一些很大的牙齿,根据牙冠被磨光的斜面来判断,很像是某种大型“厚皮兽类”已经磨损的门齿的一部分。曼特尔医生追踪找到了出产这批化石的采石场,他希望能找到这种兽类的其他部分的骨骼化石,但他未能成功。

这种牙齿化石出现在白垩纪铁砂组的岩层中,这使研究化石的专家们感到很惊异,因为这个地层太古老了,当时认为,在这个地层中根本不可能有哺乳动物的化石。

作为一名科学家,曼特尔对这种与当时传统观念不符的发现持慎重态度,他希望在正式展示他的发现之前,多听听同行的意见,更希望得到著名专家的指点和支持。

在伦敦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曼特尔把他发现的牙齿化石给三位著名的专家看过后,这三位专家的回答使曼特尔感到非常失望,他们断言他的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曼特尔并不甘心,他把一颗牙齿化石送到巴黎,请当时负有盛名的解剖学家巴龙·居维叶作鉴定,居维叶给他的答复说:“这是犀牛的一颗上牙。”

由于权威人士的断然否定,曼特尔明智地推迟了自己著作的发表时间。他把自己发现的牙齿化石带到了伦敦的亨特利安博物馆,与馆藏的各种化石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未能找到与他发现的牙齿化石类似的标本。

帮助曼特尔进行研究的一位青年科学家斯特契贝雷发现曼特尔找到的牙齿化石与他正在研究的中美洲生存的一种名叫大鬣蜥的牙齿很相似。

普通的大鬣蜥只有1.2米长,按牙齿的比例类推,曼特尔发现的“大鬣蜥”体长可达约12米,显然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巨大的食草爬行动物。曼特尔将这种动物命名为“禽龙”。

1825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发表的一篇简报中,报道了关于禽龙化石的发现,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关于恐龙的论文

以后,恐龙之类的化石又陆续有所发现。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为了说明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的陆栖的大型爬行动物,首先创造了“Dinosaur”(恐龙)这一名称。该词是由“Deinos”(恐怖的)和“Sauros”(蜥蜴)组成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中国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所以译为“恐龙”了。

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

世界上有些地区,恐龙化石特别丰富。如美国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一带、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非洲的坦桑尼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的内蒙古地区以及四川盆地、云南禄丰盆地和河南南阳地区等。

美国西部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一带,盛产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尤其在两州之间的“恐龙三角区”,化石特别集中。大名鼎鼎的恐龙大汉雷龙、梁龙和身披奇怪骨板的剑龙、大型食肉恐龙——跃龙都是在这儿发现的。恐龙化石的发掘工作始于1877年。现在恐龙三角区内建有4个陈列恐龙化石的博物馆,在世界上颇有影响。

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达省产有大量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在这里发现的霸王龙、鸭嘴龙、甲龙、角龙等化石非常有名,发掘历史已有80多年,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公园,园内的梯雷尔恐龙博物馆负有盛名。

蒙古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内蒙古地区,是白垩纪早期至晚期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有学者认为,白垩纪时这儿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恐龙王国。在中国内蒙古一带,恐龙化石的发掘工作取得了显赫的成果。内蒙古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恐龙之乡”。这儿主要产角龙和甲龙的化石,而且从幼年到成年的个体都有,十分难得。

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坦达古鲁,是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的著名产地,发掘历史已有80多年。曾经有大量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在那里出土。最有名的要数腕龙了,它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恐龙。

中国云南的禄丰产有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是中国早期恐龙化石最重要的产地。著名的禄丰龙化石就是在这儿发现的。

中国的四川盆地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是侏罗纪早、中、晚期恐龙的重要埋藏地,以中晚期的恐龙化石最丰富。著名的马门溪龙、峨眉龙、永川龙、华阳龙、沱江龙都产自该盆地。四川恐龙化石也很多,研究恐龙的历史已近70年。但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和较详细的研究工作,还仅在自贡市郊的大山铺一地。

中国河南南阳地区,盛产保存完好的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

白垩纪末期的恐龙蛋化石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了恐龙蛋化石,但数量不多。据1993年前的统计,总数为500枚左右。

奇怪的是,恐龙蛋化石在产出的时代上,绝大多数是白垩纪晚期的,尤以白垩纪快结束的时候最多。

1993年,从中国河南省爆出一条轰动世界的科学新闻:南阳的西峡等县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仅西峡一县就出土了5000多枚。

有意思的是,河南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也是白垩纪晚期的;这不是说其他时代的恐龙蛋化石绝对没有,而是数量很少。比如在侏罗纪、三叠纪都曾有恐龙蛋化石发现,但比起白垩纪来要少得多。

人们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白垩纪晚期的恐龙蛋化石这么多,而其他时代的恐龙蛋化石却那么少,是那个时代的恐龙特别爱下蛋,最容易成为化石吗?不是。

白垩纪末期的恐龙蛋化石之所以多,说明当时恐龙蛋孵化率很低,大量蛋不能孵出小恐龙,结果长期埋在沙土中变成了化石。相反,其他时代的恐龙蛋大多已孵出了小恐龙,因而形成化石的机会很少。

至于恐龙蛋不能孵化的原因,目前大体上有两种观点。有的科学家认为白垩纪末期气候变得干燥、寒冷,雌恐龙内分泌失调,导致生下了没有孵化能力的薄壳蛋。

另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的性别是由孵化时的温度决定的。白垩纪末期气候开始变得寒冷,致使孵出的恐龙女多男少,造成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雌恐龙下的蛋没有机会受精,就成了育不出后代的“哑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