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类型与特点

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类型与特点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专家认为,在网络条件下,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系统是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三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围绕三要素在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已经产生了三代不同的数字图书馆机制演变:从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系统形态逐步过渡到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系统形态,并开始向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环境的系统形态发展。

有专家认为,在网络条件下,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系统是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三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围绕三要素在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已经产生了三代不同的数字图书馆机制演变:从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系统形态逐步过渡到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系统形态,并开始向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环境的系统形态发展。据此,我们可以将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概括为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形态、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和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三种类型。

1.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形态及特点

这是一种面向信息资源的,并以信息产品为中心的数字资源服务形态,是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从传统图书馆机制脱胎阶段所采用的工作模式。此时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主要是由特定的数字化馆藏资源构成,并作为独立系统嵌入传统图书馆系统中,其服务形态主要是提供跨越时空的特定文献检索、浏览和存取服务。

其特点表现在:

①离散性:信息产品以独立的体系出现,各自之间缺少必要的、有效的联系和协调,分散在不同的面上,成一种分散的点对点或点对面的服务状态,各点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结。现有的通用索引擎不能对其内容建立索引,用户如检索多个数据库需逐个地进出于数据库之间。

②隔绝性:信息系统与用户的信息利用过程相对隔绝,数字化文献的信息描述、组织、检索与传递是信息服务的基点和中心,还没有对用户的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把用户放在从属地位,由产品去引导需求,用户的需求与能动性被忽视。

2.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及特点

所谓信息集成,是指根据某一特定的主题,将相关信息从不同的信息源(无论其地理位置、数据结构和通信要求)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借助于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支持,提供用户访问。信息集成检索是信息集成服务的主要形态。

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于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的集成检索和服务,如“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的复合图书馆项目组推出的集成化信息检索系统和清华同方的异构统一检索平台等,主要是在同一部门的异构数据库之间进行;第二个层面是基于分布式、多样化信息资源的集成检索和服务,以分布式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的互操作和整合为出发点,打破原部门之间的严重分离,全面支持分布式异构信息的检索与索取,强调对信息资源进行规范的利用与管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产品与服务。如大英图书馆的BLDirect服务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的集成化服务平台等。

基于信息集成服务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优化整合。通过营造集成数据环境,实现信息的一次生成、多次传递、共享使用。对若干信息制作、管理单位中分散存储和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统一管理,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

(2)以用户服务为核心。信息集成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资源分散性与读者信息需求综合性的矛盾,从以机构/资源为建设的出发点转换到以服务/利用为建设的出发点,用户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其在信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强调。

(3)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标准化。信息集成服务涉及了资源、服务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与规范描述体系,按照统一原则、框架和基本方式,规定应遵循的各个层次的标准与规范,从而支持在整个数字信息环境中有效使用、广泛获取和长期保存信息。

3.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及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使人、工具和信息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户希望数字信息资源体系能在信息集成服务的基础上,与其知识需求、行为习惯、工作学习环境紧密结合,实现数字图书馆由“信息存储地”向“信息空间”的转变,即在分布式数字资源系统和集成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个性化定制机制,形成适应用户或用户群组需要的动态过滤、析取和组合的资源、工具和服务集合,为数字信息用户构建一个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交流与工作的虚拟空间。

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看来聚合资源、服务、信息利用活动的动态机制,其目标和功能都着力于支持用户利用信息、提炼知识、解决问题,成为用户工作环境和流程的有机部分。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用户需求驱动。相对前述两种服务形态,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将服务的重心更多地放在“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我是否提供了用户所要的文献”)。围绕用户个性化信息活动和环境,充分集成和动态组合各种资源、工具与服务的个性化使用环境、个性化资源共享等服务模式逐步成为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常态,服务机制不再游离于用户活动和用户环境之外,用户需求真正成为主导要素。

(2)交互性。智能化代理、网格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信息服务在交互性和个性化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NSDL提供了基于用户文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和环境,允许用户创建学习对象,执行、评估并控制学习经历,支持基于疑问或异步的学习过程,显著增强了系统与服务的交互性。

(3)知识性。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本体论、语义网络等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令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的“粒度”变得更细,通过信息的析取、链接、嵌入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成为可能。

(4)开放性。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机制要求以开放标准来定义数字信息系统的各层信息模式,引入诸如数字对象、开放链接、分布式代理、开放系统框架等概念和技术,建立开放灵活的信息组织技术机制,令信息资源和服务可描述、可解析、可抽取、可转换、可链接、可嵌入、可互操作、可重组、可扩展,文献成为一种有机系统,知识体系和信息系统也成为动态变化、联系和组合的有机体,可随着用户的信息需要、利用过程和新信息产生而以不同形式来呈现、组合和变化,从而支持丰富的信息处理和服务功能。

很显然,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将成为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