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爱劳动意义大

热爱劳动意义大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农忙的时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65名青少年所作的追踪调查表明:87%青少年由于经常参加各项劳动实践,当升入大学后,学习良好,各项能力均明显优于很少参加劳动的同学。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

对比哈佛大学20年的最重调查结果,我们现在的劳动教育确实令人汗颜。每个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根本不明白劳动的含义。

作为家长我们不会忘记几个非常熟悉的观点: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等。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永远不会过时。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劳动是幸福之本,懒惰、好逸恶劳是万恶之源。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美好的东西须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获得。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给了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因为朱德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妈妈做事,在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仅能够帮助妈妈挑东西,而且还会下地种田了。每当朱德放学回家,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然后就帮助妈妈去挑水或放牛。有时候,他上午读书,下午种地。农忙的时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优良的思想品德和各种能力

1、劳动可以使孩子学习到各项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孩子未来的生存能力。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65名青少年所作的追踪调查表明:87%青少年由于经常参加各项劳动实践,当升入大学后,学习良好,各项能力均明显优于很少参加劳动的同学。尤其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能较快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适应性强,并能较快地取得成果。

2、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勤劳俭朴的品德。据有关专家调查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的独立性密切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家务劳动的时间与儿童勤劳俭朴的习惯养成密切相关,即儿童从事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儿童勤劳俭朴的品德。其原因在于孩子经常参加劳动,首先可直接学到各项技能,增长才干,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能力,自然他们的独立性就相应提高,而通过辛勤的劳动,更让他们体会到每一份财富和每一点成果的取得,都凝聚着劳动的汗水,从而使他们懂得这一切的珍贵,更好地珍惜这一切,进而养成勤劳俭朴的好品德。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假如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靠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靠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3、劳动可以使孩子学到知识,发现问题,激发起创造热情。在我们日常观察、了解中发现,经常参加劳动的孩子在学习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等课程时往往显得更顺利。首先,各项劳动实践为写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其次,劳动实践与许多课程内容紧密相连,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课程。而家务劳动中的购物劳动更有助于孩子对价格的认识和数字的运算。至于在劳动中积累的有关动、植物知识,家用器具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自然、社会等课程的学习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在劳动中能使孩子有许多新发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因此,许多孩子的小创造、小发明都是在日常劳动中获得的启发和灵感。

4、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细心、耐心、条理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许多劳动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孩子能力的锻炼,更是对孩子意志的考验。如在从事缝衣、钉纽扣、择菜、打扫卫生等劳动时,没有细心和耐心是做不好的;而在做菜、烧饭、整理居室等劳动时,没有条理也是不行的;在从事较繁重的农艺或体力劳动时,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更是完不成的。因此,经常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这一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

5、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情趣、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几十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值得人们学习的劳动模范。诸如王进喜、时传祥、张炳贵、徐虎、李素丽……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这些著名劳动模范的产生和成长都和劳动实践紧密相连,正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造就了他们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出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的劳动热情,从而练就一身精湛的技艺。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经常参加各项劳动,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敬业、负责、热爱劳动的品质,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优良素质的未来一代。

6、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练习,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练习,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7、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8、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假如您期望你的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孩子早期劳动练习的机会。

9、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培养孩子爱劳动是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应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这样可以促使孩子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环顾我们的周围,也会发现热爱劳动的孩子,这也是他们父母精心教育的结果。

生活在深圳的王灿很小就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6岁时,他负责给家里的盆景浇水,7岁时,每天清晨,他要早早起床到楼下取报纸和牛奶。爸爸看着他一天天地变化,一天天地独立,心里很高兴。

爸爸常跟他讲自己当年勤工俭学的故事,王灿也激发了劳动热情,他选择在暑假打工赚零花钱。王灿热爱劳动,爸爸也一直支持他。现在,王灿只有13岁,却已经有了1万块的存款,这些都是他通过劳动赚取的。

王灿独立性强,品学兼优,个性坚强乐观。他最大的特点是勤奋,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中,王灿都愿意以勤奋获得最优的成绩。

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每天平均劳动时间为:中国10分钟,韩国0.7小时,美国1.2小时。可想而知,中国儿童的劳动时间非常少。

劳动能够提高孩子的技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孩子的许多生存技能都是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给了孩子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到充实、幸福,还能有效调节大脑。

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劳动并非和痛苦相连,它也可以是愉悦的体验。爸爸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劳动的愉悦,让孩子借助童年时对劳动的美好体验,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

孩子不能只一心学习不爱劳动,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潜能。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他的综合能力才会显著提升。

建议一 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

孩子要形成勤劳的品质,需要具有“劳动光荣”的观念。爸爸要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拥有一种充实、幸福、愉悦的感觉。劳动给孩子带来了美好的体验,孩子也就会喜欢上劳动。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是孩子要从小铭记于心的。孩子要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人的劳动是创造世界的活动。孩子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伟大,才会喜欢做个勤劳的人。

建议二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自我服务也属于劳动范畴。爸爸鼓励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就是在鼓励孩子劳动。在孩子两三岁时爸爸就让孩子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及时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让孩子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庆振在家里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爸爸将他视为掌上明珠,从小他就理所当然地接受着爸爸无微不至的照顾。

今年他上幼儿园了,吃饭、穿衣这些事情还是由爸爸代劳。在幼儿园,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个橘子让他们吃,庆振拿着橘子竟然哭了起来。老师询问之后才知道,他在家里根本就没有自己剥过橘子,所以才会哭。

老师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庆振的爸爸,爸爸这才知道自己在教育方面所犯的错误。于是他有意识地开始教育庆振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整理玩具。没过一个月,庆振就学会了很多简单的生活技能。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动手能力就会逐步增强,生活技能也会慢慢得到提高,就会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建议三 要求孩子分担家务劳动

孩子在幼儿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务劳动充满了热情,爸爸要抓住时机,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无论大小,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4岁的江帅很爱劳动,看到爸爸在扫地,执意要帮忙。爸爸把扫帚递给他,他很认真地把瓜壳、纸屑扫进垃圾筐里,看到有“漏网之鱼”,就会马上补救。不到半个小时,江帅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一次,爸爸要修电风扇,也让江帅来帮忙。他的劳动热情非常高,兴致勃勃地帮爸爸拿东西,还非常专心地看着爸爸修理。从那以后,爸爸只要做家务,都会请江帅来帮忙。

爸爸别怕孩子干家务活慢、质量差,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孩子的技能是在反复实践中提升的。爸爸多给予孩子鼓励,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让孩子乐于做家务。

建议四 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

爸爸可以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地点,让孩子看到劳动中的爸爸。孩子观察了爸爸的劳动环境、劳动状态,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劳动。孩子最终要参加社会劳动,爸爸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明白爸爸是如何用劳动创造财富的。

爸爸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劳动,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爸爸要将劳动的热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理解社会劳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