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考试很害怕或者满不在乎

对考试很害怕或者满不在乎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苗苗很快就要参加中考了。妈妈听苗苗说不想考试了,也很着急,连珠炮似的对他说。他们告诉苗苗不必太在意考试成绩,因为它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而对于对考试满不在乎的孩子,家长则应该严肃认真,不能让孩子将考试当作儿戏。无论是对考试有所惧怕还是毫不在意,都是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后的放弃表现。

真实案例:

苗苗很快就要参加中考了。他初一、初二时学习一直很优秀,成绩始终在年级前50名。进入初三后,他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但前几次考试成绩均不太理想,特别是最近的一次考试,名次退到了年级80多名。他感到很苦恼,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听到考试就害怕,甚至多次对父母提到“真想不参加考试了”。

一般家长的反应:

“不考试怎么行呢?你是一个学生,考试是最平常不过的。快中考了,你千万不能有这种畏难情绪。考不上好高中会影响以后考大学的。”妈妈听苗苗说不想考试了,也很着急,连珠炮似的对他说。苗苗心里比谁都急,他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妈妈担心他还不重视,又提高嗓门说道:“我们这几年都陪着你读书了,你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以后再也不许说不想考试了,听到没有?小心你爸听见了收拾你。”苗苗感觉心情更加沉重了,默默地回到了房间里。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妈妈针对苗苗近来的情况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应帮助他恢复自信心。

爸爸妈妈首先端正了自己的心态,不再每天问孩子学得怎么样、今天考没考试、考得好不好,而是问他在学校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他在考试中都有哪些收获,等等。他们告诉苗苗不必太在意考试成绩,因为它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苗苗每次小考以后,父母不再奖励或是批评他,而是肯定他的正确与收获,同时提出“保持住”的希望。

同时父母还教他把担忧都逐条写下来,然后在旁边一一写上反驳的理由,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好的地方保持,不足的地方找出改进的办法。

苗苗的基础并不差,因为打开了心结,对考试和成绩有了正确的认识,再加上合适的学习方法,他的成绩又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也不像以前那样郁郁寡欢了。

教养心得:

面对孩子出现的考前焦虑或毫不在意的“症状”,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冷静,并及时分析孩子产生这种状态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帮孩子尽快走出心理困境,使他重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乐观迎考。

家长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要对孩子的表现有一个综合评价。孩子没考好,本就承受着压力,父母唉声叹气的反应或者非打即骂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内向的孩子因此惧怕考试,外向些的孩子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破罐子破摔,不在乎考试。无论哪种方式,都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不利。所以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一切以爱护孩子为基础。

家长也可以找一些试卷在家里进行模拟考试。对于惧怕考试的孩子,可以营造一种比较轻松的“考场”氛围,让孩子把考试看得淡一些。而对于对考试满不在乎的孩子,家长则应该严肃认真,不能让孩子将考试当作儿戏。在家庭模拟考试逐步与学校的考试接轨后,孩子无疑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专家解读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考试。首先家长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成绩与孩子,哪个更重要?如果你的答案是后者,那么就请你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你的孩子。家长要用自己的爱和包容告诉孩子:无论考试结果如何,孩子都是自己最爱的孩子,是分数无法取代的。

在鼓励孩子争取好成绩的同时,也应当使孩子看到考试的分数只代表所学知识的一部分,同时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很难通过回答题目这种类型的考试测量出来,因此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必须端正认识:考试就是一次经历,无论成功与失败,对自己都是一笔财富。

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精神。良好的竞争精神是孩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它能够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于考试,虽然我们不提倡排名,但可以鼓励孩子与以前的自己作比较,将考试当成一场比赛,这是一个检验自己是否有进步的机会。

盖茨先生在读小学时就很有竞争精神,只要他想办的事情,他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有一次,学校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课本内容不感兴趣,就找了课本中最枯燥的一段文字对孩子们说:“谁要是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好这段文字,就可以免费参加在太空尖塔餐厅举行的聚会。”去太空尖塔餐厅是当时所有孩子都希望参加的事。竞争心极强的盖茨参加了这次比赛,最后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背下了指定的内容。有竞争精神的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这些名人故事,激发他的竞争意识。

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孩子明白不放弃的重要性。无论是对考试有所惧怕还是毫不在意,都是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后的放弃表现。这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效果才会显现出来。而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检测手段,不要把它妖魔鬼怪化。即使失利了,也不能代表全部,要学会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不言败,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制定考试目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确定下次考试的目标,目标千万不要定得过高,当然也不能太容易达到。一般每科比以前多5分左右就可以了。这个目标要确保孩子努努力就能达到,以此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自信。

考试结束后,哪怕只有一科达到了目标,也要实施鼓励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快乐,这样下次他会继续努力。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对考试的恐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样的,消除孩子的恐惧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