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检查磷酸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液检查磷酸偏高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中的铅是铅中毒的外剂量指标,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根本原因,有时又称外源性铅暴露。因此要特别警惕低剂量铅暴露对人体的危害。成人骨组织容纳了占体内总铅量90%以上的铅。脑组织是铅重要的靶器官,海马回和大脑皮质的铅含量最高。儿童体内的铅只有75%以三盐基磷酸铅的形式存在于储存池的骨骼中,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则占25%左右,成人仅10%,这部分的铅是能发生毒性作用的。

(一)铅的交换池和储存池

铅通过肠道和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后即进入肝脏,一部分由胆汁排到肠内,随粪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进入血液,数周后,大部分铅被转移到骨性组织中,因此根据这些特点,把体内铅的分布分为交换池和储存池两部分。

储存池主要指骨骼系统中的铅,交换池中的铅主要是指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成人的交换池中的铅占体内总铅量的10%左右,其中血液中的铅90%以上存在于红细胞,只有10%以下存在于血浆中,红细胞内外的铅也维持着一种平衡。

(二)内源性铅暴露

所谓内源性铅暴露指体内储存池中的铅向交换池移动,造成血液和软组织的铅含量升高的过程。

铅吸收进入人体后,随血液主要以铅盐形式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最初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特别是肝、肾、脾、脑、肌肉等器官中。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在25~35d,约95%可溶性磷酸氢铅以不溶性磷酸铅[Pb3(PO42]形式转移到骨性组织(如骨骼、牙齿等)及毛发、指甲等硬组织中,骨性组织的铅约占体内总铅量的90%。

仅有10%左右的铅存留于肝、肾、脑、心、脾、大脑基底核等器官和血液内,并可进入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例如,经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会在短期内明显下降后出现再度上升。孕期钙补充不足使骨质脱钙时,可引起血铅上升,这是由骨组织(即储存池)的铅向血液移动造成的,这时即发生内源性铅暴露。环境中的铅是铅中毒的外剂量指标,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根本原因,有时又称外源性铅暴露。环境中的铅被机体吸收后,经过体内代谢过程,一部分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留在体内成为铅中毒的内剂量。内剂量是引起儿童铅中毒的直接原因,这部分的铅多储存在骨组织中,当骨组织中的铅向血液和软组织转移时将直接产生毒性作用,这个过程又称内源性铅暴露。

铅对人类的毒性作用在低剂量的铅暴露状态下即能产生,尤其是儿童。这是由于暴露铅的挥发作用和人体对其吸收后的累积的作用,有些环境因素在短期、单独作用时虽然不致产生明显的危害,但是在较长时间暴露、或与其他暴露因素同时存在时,即能对机体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要特别警惕低剂量铅暴露对人体的危害。

(三)血液中的铅

参与血液循环的铅占体内铅负荷量的2%,存在于红细胞中的铅约有80%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另20%存在于红细胞膜,离子钙能置换红细胞膜中的铅,从而调节红细胞内外的铅平衡。血浆中的铅部分呈血浆蛋白结合铅;另一部分呈活性大的可溶性铅,主要为可溶性磷酸氢铅(PbHPO4)和甘油磷酸铅。

(四)骨组织中的铅

成人骨组织容纳了占体内总铅量90%以上的铅。骨铅的蓄积始于胎儿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骨铅的蓄积可持续约50年。各种类型的骨组织均能成为铅的储存池,约95%可溶性磷酸氢铅以不溶性磷酸铅[Pb3(PO42]形式储存在骨骼、牙齿、毛发、指甲等硬组织中,另一部分呈活性大的可溶性铅,主要为可溶性磷酸氢铅(PbHPO4)和甘油磷酸铅。

转移并储存在骨骼内的不溶性磷酸铅,先进入骨小梁,尔后进入骨皮质,半衰期长达10年以上,致密的骨皮质含铅较高,而疏松的骨小梁含铅相对较少,骨小梁中所含的铅较具游动性,直接参与血铅的交换。铅储存于骨骼时不发生中毒症状,但由于感染、创伤、劳累、饮用含酒类的饮料或服酸性药物等破坏体内酸碱平衡时,骨内不溶解的三盐基磷酸铅转化为可溶的二盐基磷酸铅移至血液。中等水平铅暴露者骨组织中铅储量为40~50mg,而职业性铅暴露者,骨铅总量可达200mg。骨组织中20%的铅受到降钙素、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3和钙、磷的调节。

(五)其他组织中的铅

脑组织是铅重要的靶器官,海马回和大脑皮质的铅含量最高。由于海马回是控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中枢部位,因此铅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可能能够部分解释铅对儿童智能和行为的影响。

(六)铅在体内的半衰期

半衰期(t½)是指某种元素或药物在体内通过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过程而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铅在不同组织中的半衰期是不同的,血液和组织中铅的半衰期为25~35d,血液和组织中的铅绝大多数经25~35d,转移到骨组织中储存起来,转为储存池中的铅,即血液中的铅含量减少到一半需要25~35d,再经过25~35d又减少到1/4。肾脏中铅的半衰期为10d,肝脏中铅的半衰期为23d,骨骼中铅的半衰期随年龄不同而不同,为3~10年不等。1~6岁儿童骨铅半衰期约为1 135d,8岁时骨铅半衰期约为2 560d,15~20岁时骨铅半衰期约为3 424d。因此,骨铅水平能反映较长时间的慢性铅暴露状况,而血铅只能反映近1个月左右时间内的铅暴露状况。

(七)儿童体内铅的分布与成人的差别

儿童体内的铅只有75%以三盐基磷酸铅的形式存在于储存池的骨骼中,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则占25%左右,成人仅10%,这部分的铅是能发生毒性作用的。由此可见,即使儿童与成人体内有同等量的铅,铅对儿童所造成的危害也远大于成人。而且,儿童储存池中的铅流动性较大,容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移动,增加了内源性铅暴露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