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倾听,就够了

倾听,就够了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放下”会以“倾诉”的方式释放给妈妈。提高倾听这个环节的质量,而不是将解决问题、安抚孩子作为睡前交流的重点,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放松心情。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苦恼、他的问题、他的难处,把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良好的倾听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更加开放自我,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和妈妈关系亲近。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关系。孩子叙述得越无障碍,当妈妈的听得越完整。

如果妈妈能真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便是给孩子很特殊的一份礼物。让我们回想自己曾有过的经历——当好友真诚地听我们讲话,我们会多么的愉快;相反,如果亲近的人对我们的谈话心不在焉,我们又会多么的沮丧。

每天晩上临睡前,女儿小Z(三年级)会跟我说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昨晚讲了一个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的事情,觉得自己的礼物不够好,说着说着就委屈地哭了;有时会说到同学的言行让她感觉不好,比如班长对同学很凶;也有一些感觉到不公平的吐槽,很郁闷。我就听她说,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回应,怕回应得不合适让她更加伤心。

亲子之间的睡前交流像一个小小的仪式,为一天的活动画上一个句号,将手上的事情心里的事情都放下,进入休息模式。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放下”会以“倾诉”的方式释放给妈妈。

Z妈虽然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多了解孩子以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还是觉得有些压力,一部分来自对孩子的感同身受,孩子的开心与郁闷都很自然地传递给家长,好的想要保持,不好的想要改变;另一部分来自当下的回应,不知如何说如何做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

Z妈感觉到有些事确实是外界因素引发的,比如老师的确有失公允,同学的确倚势霸道,但更多的是孩子自己的敏感和认知偏差。

既然睡前的交流是放松的机会,希望孩子将心里的事情倾诉完了可以轻松入睡,那就不如将重点放到倾听上。提高倾听这个环节的质量,而不是将解决问题、安抚孩子作为睡前交流的重点,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放松心情。

我们和孩子接触的机会还有许多,接送的时候、共进晚餐的时候、散步的时候、周末游玩的时候,或许这些时候更加适合摊开来说、讨论着说、思考着说。如果说白天更加合适用脑,那么,晚上更加合适用心,白天思辨晚上体悟。

如何听孩子的睡前倾诉?只是倾听就有意义吗?

倾听是理解孩子思维框架的一种方式。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苦恼、他的问题、他的难处,把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良好的倾听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更加开放自我,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和妈妈关系亲近。

妈妈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教会他倾听别人,包括那些令他烦恼的人的声音。良好的倾听是一种安静而兼具启发功能的情感传递,从内部促使孩子产生反应、思考、改变,而不是通过语言指导等外部压力。孩子有时候会因为没有耐心或没有用心倾听而误解他人的意图,这些误解会给他带来烦恼和困惑。学会听“懂”别人的话,能使人际关系顺畅起来,减少人际困扰。

其实妈妈在倾听过程中并非只用耳朵,只是更少地用语言去影响孩子的表述,倾听过程仍然会发生: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肢体语言和表情都会表达出来,不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用自己的观点去左右他。倾听过程更多的是展现陪伴的力量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力量,它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提供温暖、接纳、尊重、真诚的安全氛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关系。

倾听过程中,妈妈对孩子是全心全意、带着包容的态度听,除了倾听孩子讲述的故事内容,也关注孩子的表情和下意识动作;除了倾听孩子自己的感受,也倾听他描述的其他人的信息以及事情发生的背景;一边听一边回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得到关注,自己讲述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边听边试图去感同身受和理解孩子。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暂时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指导欲望。孩子叙述得越无障碍,当妈妈的听得越完整。对孩子来说,复述一遍就像是把发生过的事情重新经历了一遍,由此会生发出许多新的思考和应对方式,这些是真正宝贵的,也是难以从外界植入的。静能生慧,孩子若能在一个安全的情境中充分地重新体验自己的故事,他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个不一样的感受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情绪上的释放,还有生发出来的智慧。有时候孩子会和妈妈边求助边自己找到点子,也符合这个道理,解决方案不一定向外求,只是向内求需要合适的情境。

如果妈妈能真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便是给孩子很特殊的一份礼物,让我们回想自己曾有过的经历——当好友真诚地听我们讲话,我们会多么的愉快;相反,如果亲近的人对我们的谈话心不在焉,我们又会多么的沮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