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让三尺又何妨

再让三尺又何妨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事情越闹越大的时候,张家却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举动。清代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张姓、叶姓两家邻居。他知道,向东三尺那是张家的土地,不能明目张胆地侵占,于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一天晚上,叶老太爷带了几个长工,在东面院墙外三尺左右的地方挖了个坑,将一块写有“叶”字的界石埋入坑中。这一切,都被张家的长工赵大看到了,他把这事告诉了张老夫人。而某些时候“让”与“忍”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凡事让他三尺又何妨?

再让三尺又何妨

引语:叶家和张家的两位老人因为一面墙各施伎俩,谁也不想多给对方多让出一点地方。而在事情越闹越大的时候,张家却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举动。

 

清代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张姓、叶姓两家邻居。两家的儿子都在京城做官。张家喜欢养蚕,不过,张家除了张老夫人与一个长工赵大外,别无他人,而叶家却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两家的宅院都是一样的三进院落,很气派。但是叶老太爷嫌院子太小,整天盘算着怎么将院子向东扩大三尺。他知道,向东三尺那是张家的土地,不能明目张胆地侵占,于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

一天晚上,叶老太爷带了几个长工,在东面院墙外三尺左右的地方挖了个坑,将一块写有“叶”字的界石埋入坑中。这一切,都被张家的长工赵大看到了,他把这事告诉了张老夫人。张老夫人听了很气愤,她打着灯笼跟着赵大来到土坑边,让赵大刨起土块,将一个放了蚕宝宝的写有“张”字的木盒搁在叶家埋下的界石边,然后再用土盖好。

第二天,叶老太爷来到张家,对张老夫人说:“我家要扩大院子。老祖宗留下的地契上写着,向东三尺的地方也是我叶家的地,有界石为证。今天特地来跟张老夫人打个招呼。”

张老夫人笑笑说:“有这等事?我倒想瞧瞧这界石。”

两人来到院墙外,叶家的长工挖出了界石,但上面有一个写着张字的木盒,打开一看,一群蚕宝宝在蠕动。叶老太爷和长工脸色骤变,而张夫人哈哈一笑,转身走了。

叶家长工回过神来,然后对叶老太爷说:“老爷,昨晚的事一定是被张老夫人知道了。那……现在这院墙还砌不砌?”

叶老太爷阴沉着脸,说:“砌!谁说不砌了?”

眼见叶家的院墙逐渐向东扩张,张老夫人忙叫赵大送信到京城,让儿子快想个办法来对付叶家。

一天,叶家的长工急急忙忙来禀报叶老太爷:“不好了,张家的赵大去京城告状回来了。他一到家,张老夫人就请人拆她家的院墙。”

叶老太爷一听,心想:莫非张家也想将院墙往外移?他马上吩咐长工,快去召集所有的亲戚朋友,准备和张家拼个鱼死网破。接着他来到家门口,抬眼果然看见赵大正领着一帮人在拆墙。

“你们这是干什么?”叶老太爷问。

赵大回答:“张老夫人吩咐,拆了墙,重新砌。”

叶老太爷紧张地问:“往哪儿砌?”

赵大说:“退后三尺。”

叶老太爷大吃一惊,正要问个究竟,这时张老夫人出来了,她微笑着将儿子的回信递给叶老太爷,只见上面写着: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叶老太爷看罢,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叶家长工带着一帮人来了。叶老太爷一挥手,大声宣布:“把我家新砌的院墙拆掉,退后三尺再砌墙!”

从那以后,张、叶两家重归于好,而这“六尺巷”的佳话也流传至今。

这条平凡的巷道告诉我们不平凡的道理:胸襟开阔,谦让友善,才是与人相处之道。

 

启示: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路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亲友之间,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不休,为了点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拼得你死我活,亲人变成路人,朋友变成仇人的事例,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大打出手、以身试法。而某些时候“让”与“忍”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凡事让他三尺又何妨?后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变得简单而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