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良劝刘邦

张良劝刘邦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除秦朝的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到了秦王的宫殿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可是刘邦不肯听,觉得打了胜仗,就该庆祝和享乐。楚汉之争后,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很多家长认为应该在物质上严格要求孩子,不能随便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樊哙、张良劝刘邦

引语:无论中外,被百姓所推翻、被后世所唾骂的暴君都是不知节制之人:商纣王搜刮民脂民膏,建立起了酒池肉林,修建了豪华的鹿台;秦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自己的陵墓,统一六国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每年动用民工70多万人。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秦朝时,他因释放刑徒而藏在芒砀山中。到了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参加了推翻秦朝暴政的大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除秦朝的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刘邦到了秦王的宫殿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当时,他手下的武将樊哙劝阻道:“不可以啊,您不能因小东西而失去大的东西啊!”可是刘邦不肯听,觉得打了胜仗,就该庆祝和享乐。

这时,刘邦手下的臣子张良说道:“我们能够打败秦国,是因为秦王不节制自己的欲望,残暴无道,连他的子民都讨厌他。我们应该改变秦朝以前不好的风气,推行艰苦朴素的风气。您要是学秦王一样去享乐,就是助纣为虐的行为啊!”

刘邦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灞上。

楚汉之争后,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他登基后,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此举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如果不端正自身,节制欲望的话,是无法受到百姓的拥护的,迟早会遭到被颠覆的结局。

延伸问题: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历代暴君自取灭亡的故事,让孩子思考放纵自身导致的结局。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对已为父母的人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其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使你迟早有一天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北京有个教子胡同,它的由来与一段故事有关。一位寡妇和儿子相依为命,虽然生活清苦,寡妇却一点也不肯亏待儿子,甚至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渐渐地,儿子养成了懒惰骄纵的习惯。周围邻居劝阻寡妇管教儿子,她却怎么也不听。后来,儿子长大了,越来越坏,钱不够就去偷去抢。在一次抢劫中儿子杀了人,被官差给抓去了,马上要行刑砍头。行刑前,监斩官问儿子:“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儿子说:“我只想和母亲再说一句话。”寡妇哭哭啼啼地来了,儿子要她把耳朵凑过来,怨恨地说:“娘啊,就是你养子不教,我才落得了这个下场,你长着耳朵怎么不听人劝呢!”说完,他一口咬掉了寡妇的耳朵。又羞愧又伤心的寡妇看见儿子被处死了,自己也一头撞死在路边的石头上。大伙儿为了记住这个教训,将寡妇母子住过的胡同改名为教子胡同,以此告诫后人,

所以,父母的爱心,不能造成孩子的任性和索取无度,否则孩子会越来越难以满足,甚至有走上邪路的可能。很多家长认为应该在物质上严格要求孩子,不能随便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但也要重视精神教育,让孩子多受挫折,爬山、竞技体育、武术等都是很好的挫折教育方式,还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务,甚至适当的饿肚子,这个办法也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