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应答性。10000>分子量>4000——弱免疫原性。分子量并非决定免疫原性的唯一和绝对因素,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一般而言,抗原物质从非经口途径进入机体可显示较强的免疫原性。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_免疫学与免疫制剂

第一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应答性。

一、异物性

异物性的程度取决于其与机体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即种属关系)越远,则异物性越强,即免疫原性越强。例如:鸡卵蛋白对鸭是弱抗原,对哺乳动物则是强抗原;灵长类(猴或猩猩)的组织成分对人是弱抗原,而病原微生物对人则多为强抗原;临床上选择同种器官移植物时,供者与受者的亲缘关系越近(例如有血缘关系),则排斥反应的程度越轻。

1.异种物质:如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异种血清蛋白、组织细胞等。

2.同种异体物质:同种不同个体间,如血型。

3.改变和隐蔽的自身物质: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等作用下,结构改变,成为“非己”抗原,产生应答。

二、理化性状

1.大分子物质: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多数蛋白质为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一定的免疫原性,此与其化学性质有关。

分子量>10000——免疫原性好,如:异种蛋白、多糖。

10000>分子量>4000——弱免疫原性。

分子量<4000——不具有免疫原性,如:小分子多肽、核酸。

大分子物质成为抗原的原因:

(1)表面抗原决定簇多。

(2)组成复杂,结构稳定,不易被破坏和清除。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可持续刺激。

分子量并非决定免疫原性的唯一和绝对因素,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例如:简单重复的有机大分子不具免疫原性(如磺化聚苯乙烯);明胶的分子量逾100kD,但其仅由直链氨基酸组成,故免疫原性很弱;胰岛素分子量仅为5.7kD,但其序列中含芳香族氨基酸,故具免疫原性。

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例如:颗粒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多聚体的免疫原性强于单体。

2.化学结构: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三、免疫方法的影响

1.抗原的剂量太低或太高都不行,纯化的抗原每次要达到ug或mg水平。

2.免疫途径:同一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应答的强度各异,依次为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一般而言,抗原物质从非经口途径进入机体可显示较强的免疫原性。经口服给予的蛋白质类抗原物质(如鸡蛋、牛奶等),可在消化道内被降解为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免疫原性。

四、机体应答性

1.同种但不同品系的动物,其对同一抗原产生应答的强度或性质各异。如:纯化多糖在人、鼠是强抗原,在豚鼠是弱抗原。

2.同一品系有个体差异:如:疫苗对有的人有保护力,对有的人是弱保护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