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怕凶残的杀手

可怕凶残的杀手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可怕凶残的杀手微生物除能给畜牧业带来巨大好处外,更多则是带来灾难。绝大多数动物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能引起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及真菌,以细菌和病毒对动物危害最大。这是引起寄主机体发生病变,甚至死亡的物质。既有病毒粒子或病毒其他成分的直接毒性作用,又有细胞发生病变后自身发生的继发作用。病毒与细胞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稳定态感染。
可怕凶残的杀手_生物圈里的隐身人

3可怕凶残的杀手

微生物除能给畜牧业带来巨大好处外,更多则是带来灾难。绝大多数动物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能引起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及真菌,以细菌和病毒对动物危害最大。

(1)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叫做致病力,这是微生物“种”的特征。微生物的致病力是相对于寄主而言的,对某种动物有致病力的微生物,对另一种动物则不一定引起疾病。有些微生物能引起多种动物疾病,有些则能引起一些人畜共患疾病。

毒力是指同一微生物内每一株之间致病力程度的不同,这是致病微生物“株”的特征。例如弱毒株、强毒株、无毒株都是指同一种致病微生物内致病力各不相同的菌株。

有毒力的微生物能成功进入机体并造成疾病,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首先病原菌必须突破并克服动物免疫防御体系,进入动物体内。其次,病原菌一旦进入体内,必须能在体内生长繁殖。最后,产生一些致病因子以对抗寄主的免疫体系,并造成病理变化。这些因子可大致分为两大类:①侵袭力或辅助性致病因子。此类因子并不一定具有毒力,但可抑制寄主的防御能力。②毒素。这是引起寄主机体发生病变,甚至死亡的物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外毒素、内毒素以及其他毒性物质。

(2)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传染,除与其致病力有关外,还必须有相当数量。其一,取决于致病微生物本身毒力的强弱。其二,取决于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在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的情况下,少数病原菌就可以引起疾病。反之,则必须有足够量的病原微生物,才具有传染性。

(3)感染途径和感染部位

病原微生物只能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并定居于机体的一定组织内,才能发挥其致病作用。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部位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血液传染和体表传染。

病毒是另一类重要的病原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病毒的致病机理更复杂,引起疾病更多,流行规模更大,防治更加困难。

病毒感染在医学和兽医学范畴内是指病毒侵入机体、增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而感病的过程。在病毒与机体的相互关系中,可把病毒感染概括地归纳为3个主要类型。

杀(溶)细胞性感染杀细胞性感染是指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因代谢障碍迅速死亡,大量新复制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释放到细胞的液体内。

病毒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病毒粒子或病毒其他成分的直接毒性作用,又有细胞发生病变后自身发生的继发作用。

继发性作用主要是指细胞自身的酶活性作用。细胞内溶酶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通透性增加,甚至发生溶崩,致使溶酶体内的活性酶大量释放,对细胞本身成分呈现自身溶解作用。

稳定态感染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并不严重影响细胞本身的生命活动。被感染细胞甚至还能正常繁殖,即使病毒在细胞内大量复制,而且经常由母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细胞正常的代谢机制依然不被严重破坏。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或者由细胞到细胞进行传播。病毒与细胞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稳定态感染。

整合性感染另有一些病毒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病毒核酸整合于细胞(寄主)基因组上,并随着细胞分裂而繁殖,成为细胞转化或癌变的原因。

在动物病毒中,不少DNA肿瘤病毒如腺病毒、多瘤病毒、SV40和RNA肿瘤病毒都可以引起整合感染,其结果往往导致细胞发生转化,即细胞形态、生长生理行为以及细胞膜表面性质发生改变。转化细胞又称恶性病变细胞,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具有快速生长特性,分裂周期缩短,并能无限制地繁殖,易于体外培养,并形成细胞系。转化细胞形态异常,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出现新的病毒特异抗原,同时由于接触抑制功能丧失,细胞呈无序生长,经常交叉重叠,并有可能在动物体内引起肿瘤。

大多数转化细胞都不产生完整的病毒粒子,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整合于寄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才能转入增殖性感染,产生新的病毒粒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