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查阅资料,如何更近完美

查阅资料,如何更近完美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早听说著名作家郑渊洁习惯“裸写”,即不查阅任何资料地写作,想来颇为神奇。可我觉得,但凡稿件,并无“裸写”之说。资料信息的海量势必带来良莠不齐对错不分,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好生烦恼。笔者曾饱尝查阅资料的个中滋味,故而将几种常见情况中的所得与战友分享。比如保尔的名言,如果这样写:“人最可贵的是生命……”在灵感恣意纵横的暴风骤雨中,还需保持些查阅资料时小心谨慎的“和风细雨”,方能离完美更近一步。

很早听说著名作家郑渊洁习惯“裸写”,即不查阅任何资料地写作,想来颇为神奇。这或是大作家的洒脱傲气,抑或是打趣之言。可我觉得,但凡稿件,并无“裸写”之说。纵然写稿过程中可以不去查阅任何资料,但人的脑海平时留存积累的素材,不知不觉就会显露于稿件中。还有,当发现稿件涉及资料而又容易出现“硬伤”的某处,为了确保准确无误,要么求助网络,要么请教专家,要么翻看原著,要么询问作者,终究脱不了查阅的干系。

既如此,查阅算是写稿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程序,有时甚至会对一篇稿件起着存废与否的作用。当今信息时代,资料信息浩如烟海,不管你需要了解什么,只需手指在互联网上轻轻一动,百万条相关信息任你选择。资料信息的海量势必带来良莠不齐对错不分,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好生烦恼。若请教专家,没那个条件,也不能逢查必问;若翻看正版原著,既无藏书万卷,又耗时耗力;若询问作者,更是难上加难,有的根本无从谈起。笔者曾饱尝查阅资料的个中滋味,故而将几种常见情况中的所得与战友分享。

引用他人的话,要避免直接引用原话。我们在稿件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名人名言。这种名言流传很广,查阅起来版本却不尽相同,即使慧眼也难识珠。比如保尔的名言,如果这样写:“人最可贵的是生命……”那么很遗憾地说,这段话使用了引号,表示引用原话,就出现了问题:不准确。因为这段话的很多译本都不一样。若改成“保尔曾说过,人最可贵的是生命……”一个逗号,变成一句陈述句,则无懈可击。还例如,雷锋同志曾告诉询问自己姓名的被帮助的人,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因为难以考证原话,故而也是使用逗号写成陈述句,比冒号加引号写成引用原话要合适得多。

遇到同音的字,最好“顾彼失此,避实就虚”。印象最深的是我在查《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场战斗。语文课本上写的是“松谷峰战斗”。但我又查阅了政工网上一篇文章,再加上互联网,居然找出了“松骨峰”和“松鼓峰”两个版本,孰是孰非?虽是一字之差,网上也争得难分高低,而我更是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正当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想起作者魏巍告诉我们这场战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书堂站战斗。”顿觉柳暗花明,别名比正名准确百倍,正好用之。如果实在没有可“顾”之“彼”,最好换一种迂回的表达方式,直接将“此”隐去,闭口不提。

资料中的年代、数据,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不想闹出唐宋元明清倒过来更替,先有希特勒再有爱迪生等等笑话,请千万把住数字的关口。数字没有模棱两可的中立,只有对错之分。当稿件中出现一丁点儿犹豫不能下笔的年代、数据时,就一定要查书查网查人,追查到底。只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数字而已。书本随手一翻,键盘随手一敲,几句话随口一问,但对于“明日复明日”的“拖拉机”的人来说,这比登天还难。懒惰是人与生俱来的缺点之一,有的人制服它消灭它,所以成功;有的人纵容它顺从它,所以失败。战友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查阅时发现自己身上的惰性稍有抬头,请毫不手软地把它扼杀吧!

既然不可避免,不如勇往直前;既然每一篇稿件都流淌着心血和汗水,就更应该加倍精雕细琢。在灵感恣意纵横的暴风骤雨中,还需保持些查阅资料时小心谨慎的“和风细雨”,方能离完美更近一步。

火箭兵报》2011年05月07日四版通联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