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望一颗闪烁的星星

守望一颗闪烁的星星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林是我的学生,又是我的同事,我们曾经一起相处几十年。从此,这个从福建来的小女生——林韵玲,一直快乐地生活、学习在师生们的视野中。小林还继续主持一千多学生的管理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小林挑选班长的原则是态度重于能力,她挑选学生干部的标准是要有责任心、工作踏实、为人公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南大学资开系系主任 古德生)

愿昨夜星辰今犹在,永远闪耀暖世间。

——题记

小林(林韵玲老师)是我的学生,又是我的同事,我们曾经一起相处几十年。我在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当助教的那一年,也就是1960年,她考上了我们学校。作为新生第一次到采矿工程系参加迎新会,她就很引人注目,虽然个子不高,但很打眼:穿着蓝衣裤,挂着娃娃脸,挎着布书包,两只光脚丫。从此,这个从福建来的小女生——林韵玲,一直快乐地生活、学习在师生们的视野中。她很纯朴,时常挂着灿烂的笑容,她心中装着一团火,待人、做事总是满腔热情、竭尽全力,从她乐观向上的身上好像从来都看不见有什么不快或值得记挂的事。从她大学学习生涯到毕业留校从事大学党务与学生工作,以至退休后在学校担任老年大学校长,她一直都是那样刻苦努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总能做出一些超出平凡的成绩。至今回想,点点滴滴仍然留在心中。

她退休后,我仍在岗位上工作,还经常出差,因此,我们相见的次数也就少得多了,偶尔在路上相逢,才得知她在老年大学继续忙碌。我知道这是她一生忙碌的习惯所致,谁也不能让她停下奔忙的脚步。哪里知道,在满脸笑容背后,她却在默默地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出差北京的时候,她竟然一别人世,留下了永远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这着实让人刻骨揪心般地悲痛和惋惜。

小林读大学的前三年,我没有机会上他们年级的课,所以也很少见面。到她大四临近毕业时,我才有机会上他们年级的“金属矿床开采”辅导课,那时她似乎已经是系里的学生干部了。她说话、办事都那么踏实有力,又风风火火;而作为工作较忙的学生干部,她对待学习也同样丝毫不懈怠;我每星期有2~3个晚上会到学生宿舍给学生答疑解惑,小林总是在晚自习下课前出现在教室,她一进门就向老师道声好,然后拿出一张记着疑难问题的小纸条,一一请教,非常认真。也就是那张小纸条,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小女生的钢笔字不是蝇头病体,而是刚劲有力、酣畅淋漓,可谓自成一体,我夸了几句,她只是咧嘴一笑,不置可否。

1965年,林韵玲大学毕业,留在系里主持学生工作,兼党总支干事。不料,1966年,遇上狂躁炽热的政治气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开始出现无休止的派性斗争,后又扩展到社会上,大字报、大游行、大串联、大批判铺天盖地。在那种狂躁的社会环境下,人性的阴暗面已一丝不掩、肆无忌惮地暴露着,偌大的校园,已经难觅一角安宁,学校随之处于瘫痪状态。我和小林在这场运动中常有聊天,我们的观点也总是相同,这多少让人心底多了一份安宁。在那种政治气候混沌的年代,人心大多惘然,我们有过无奈,也有过彷徨。如何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对主持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小林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尽管当时事事难辨亦难做,但作为一个主持上千名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者、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凭借自身的觉悟,主动、大胆地开展工作,靠个人魅力把学生干部团结在自己周围,并依靠干部带领好学生。那时候她总是身体力行,耐心地做学生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她都没早没晚,坚持跟学生们在一起,甚至跟随学生队伍外出,协助学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测事件;她每日筋疲力尽,声音嘶哑,经常忙碌到学生宿舍熄灯,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在那种复杂、近乎疯狂的政治社会环境下,她心头始终沉甸甸地装着两件事:一是保护好学生,不能出现人身安全事故;二是让学生不要伤害他人和损害国家利益。为此,她就像骆驼似地驮背着两个驼峰,昂举着那与身躯不相称的小脑袋,逆着狂躁的风沙,眯着双眼,像似对天地间任何变故与动静都不屑一顾,只是守着自己的信念缓缓前行。直到1978年,她才走出大漠。一场洗礼过后,眼前的图景才得以黑白分明。

1985年,我被提升为教授,当上了系主任,主持采矿工程系的工作。在这期间,跟小林的接触就更多了。小林还继续主持一千多学生的管理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时她已经成长了、成熟了。她主持的学生工作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很有章法,系领导层对她主管的工作无不称奇叫好。

记得有一次,上级部门说要召开全系的学生干部会议,她邀请我以系主任的身份出席会议,讲几句话。这次会议,主要是布置班干部改选和班子建设工作。会上,她的一席话非常有见地,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对学生们说:中学时,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承担的多是老师交代的事情,如管理班上的学习、纪律、卫生。中学生还处于成长期,自我管理能力不够,能做好这些工作就很不错了。到了大学,同学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班干部不宜再事事都管,应该转而采取一些宽松民主的管理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管,要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接着,她反问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当时就觉得她提的问题很中肯、很新鲜。最后,在面面相觑中,她向大家给出了答案:“大学生的班干部,最重要的是上传下达和班级建设”。事后仔细想想,确有道理,中学生还幼稚,做好老师交代的事情就可以了,而大学生已经长大了,独立意识较强了,同学们已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班级意识相对淡薄了,因此,“班级建设”对班干部来说,是个突出的任务,是一个大难题。显然,只要求班干部上传下达已经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施展才能,才有可能把班级建设好。

会后,小林还跟我讲到,一个齐心又有活力的班委会,决定了积极向上的班风。班级建设的关键在于挑选班长,班长选好了,就能把其他干部带好,班里的工作也就做好了一大半。小林挑选班长的原则是态度重于能力,她挑选学生干部的标准是要有责任心、工作踏实、为人公正。她总是说,学生在老师面前总是规规矩矩的,短时间内老师不一定能看出什么,而同学们朝夕相处,天性释放,彼此间有更多的了解:谁正直无私、谁勤快踏实、谁耐心细致、谁多才多艺,他们都一清二楚。因此,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综合分析他们的意见,谁来当班长,谁来当委员,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时的采矿工程系里,每隔两周就有一次班干部会议。会上主要是传达上面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收集和回答班干部提出的问题,并反馈给系里的党政领导或老师,这是上传下达信息的重要节点。小林认为:信息最讲时效性,因此,她把班干部上传下达信息的及时程度,视为班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评判标准。因为信息传达的延误,可能会让学生错过申请报名时间、错失参加活动的机会等等。这些观点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改观和进步。

在小林的领导下,我们系的学生会干部和班级干部总是成长得很快,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例如,我们系在学校每年的体育运动会上,总会获得许多奖状,团体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这其中有一部分功劳肯定要归功于小林,是她操持全程的活动,是她不辞劳苦地动员、组织,是她起早贪黑在运动场上陪伴学生训练。开运动会的前一天,还动员系里干部和老师们到体育场给运动员鼓劲加油。全系师生都非常关注、很齐心。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的运动员出场时,步伐整齐,清一色的运动服,很有势气,赢得场上一片喝彩声。小林还是拉拉队中嗓子最尖的一个。小林当时的音容笑貌,至今还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作为一名政治思想工作者,小林很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她的关怀培养下,学生中出现了不少党的积极分子,他们一批批地参加党的知识学习班,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习和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中成为表率,从中得到锻炼,成长得很快。我们系每年都有好些班级获得“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这跟学生干部和党的积极分子发挥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好些学生在毕业之前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以后的重要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采矿工程系(今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每年都有数百名毕业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前,都要留下毕业照,小林总是像送别自己的孩子一样,说长道短,嘱咐个不停;学生们也都恋恋不舍,离不开朝夕相处的林老师,年年如此。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时间已经跨越了30多个春秋,小林手中已攒有几十张毕业生的集体照,有的已经渐渐泛黄了,但她惜之如金。这一张张照片,可以追寻一段段逝去的岁月,它记录着小林为一批批大学生成长所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也记载着小林一生为培养国家人才所付出的艰辛。

大地造化出亿万年的硅化木,人们能想象出它当年枝繁叶茂的身躯,如今已升华为亮丽晶莹的美玉。它那活体时的年轮,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久远的信念和业绩。它依然素面朝天,忠实地守护着旷世情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