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乡乐队演奏

家乡乐队演奏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乡的鼓阁搞得越来越红火,鼓阁的制作也更加精致美观,众多的演奏手和各档齐全的乐器,简直是一个像样的民族乐队。鼓阁就是家乡庙会中一支流动的民族器乐合奏队。建国后,鼓阁在国家的重视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2年,家乡的鼓阁在参加镇海县民间文艺座谈会的表演中,首次演奏了流行歌曲,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后,家乡的鼓阁进行了不断的改造和创新。

家乡的鼓阁搞得越来越红火,鼓阁的制作也更加精致美观,众多的演奏手和各档齐全的乐器,简直是一个像样的民族乐队。

北仑的鼓阁是在清末的光绪年间,由乡间的民乐爱好者从戏剧伴奏的板腔音乐,移植成民族器乐合奏的形式后搬上庙会(亦称行会)的。

鼓阁就是一台有鼓有锣的亭阁。初时制作颇为简单,用单背木椅一把,四角绑上四根竹柱,顶上用柏树枝扎成亭阁形,周围插上纸花彩旗就成。后来也有黄杨雕刻,画龙嵌骨,飞檐翘角的大鼓阁。但不论式样各异,大小不同,鼓阁的里面都摆有板鼓、木鼓、京鼓、扁鼓四个鼓,右旁挂着堂锣、音锣、小锣、叫锣四个锣。

鼓阁由二人抬着行动,一人掌鼓,一人操锣,后面紧随着一支民乐队,乐队多由唢呐、竹笛、二胡、板胡、越胡、三弦、琵琶、月琴等乐器组成,演奏的乐曲以民间喜见乐闻的江南丝竹《三六》《细则》《将军令》等为主。鼓阁就是家乡庙会中一支流动的民族器乐合奏队。

由于鼓阁制作简便,乐队组成容易,演奏的乐曲悠扬婉转,洋溢着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深受乡民们的喜爱。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家乡的吹、拉、弹、打成风,民间的业余乐手比比皆是,形成了名副其实的民乐之乡。不少出类拔萃的音乐人才,如著名音乐家周大风、越剧琴师贺孝忠、李海凡等,就是在当时鼓阁演奏的熏陶中脱颖而出的。

1945年,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家乡举行了盛大的“胜利会”,心花怒放的乡民们组成了近十台鼓阁,其时鼓角齐鸣,乐声喧天。乐手们争首竞雄、各显绝技,有的用越胡拉出了鸡啼狗吠的音韵;有的用牙咬断二胡的内弦,独弦操《三六》;有的用鼻孔吹笛,一气呵成《细则》,有的集子孙媳辈独家出了一台鼓阁;充分展示了人们对抗战胜利的欢乐心情和民间鼓阁的风貌。

建国后,鼓阁在国家的重视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2年,家乡的鼓阁在参加镇海县民间文艺座谈会的表演中,首次演奏了流行歌曲,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评价。还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鼓阁参加了庆祝党的“九大”召开活动,表演中,始用“革命歌曲”的旋律,还加入了舞蹈队和合唱队,形成了载歌载舞的新格局。可是被“一花独放”的文艺生活憋得一肚子气的乐手们乘着隙机,中途竟大奏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传统乐曲,吓得当权者们目瞪口呆,却使乡民们笑逐颜开,拍手称快。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鼓阁进行了不断的改造和创新。1989年,在参加区首届艺术节的表演中,鼓阁的乐器布局中加入了大提琴、扬琴、旗锣等,加强了低音部,使乐队更加完整,并演奏了现代器乐曲,使古老的鼓阁增加了现代感。在庆祝香港回归和宁波广场文艺演出时,演奏者们借鉴舟山锣鼓的宏伟气势,又加入了“十面锣”和“五音鼓”,为鼓阁的创新迈出了新的一步。

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家乡的鼓阁这朵民间文艺小花,将开得越来越鲜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