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昨天已经做过的事情无法改变,今天只能承受消化昨天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审慎的今天的行为确保安全,进而守护明天的安稳,才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真谛与最终价值。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成为那次金融危机标志性的事件。进而言之,今天的经营方略、行动和观念,决定了明天的生存状况。这是一直困扰并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中国如此,世界亦如此。

银行风险的核心理念是:科学的底线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目标和命运。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过去才8个年头,社会又早已变得浮躁与自负、自私与短视。当年有多少金融巨船或沉没或支离破碎,在人们的记忆中淡淡远去。可作为银行的管理者来说,是万万不能忘记那些巨船是如何沉没的,是如何撞上冰山的,抑或冰山是如何形成的。

我认为,昨天已经做过的事情无法改变,今天只能承受消化昨天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审慎的今天的行为确保安全,进而守护明天的安稳,才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真谛与最终价值。

如下的一些体会与感悟有助于我们明天的安稳与安全。

其一,制定规则,确保明天的发展。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成为那次金融危机标志性的事件。事实上,雷曼兄弟也必将载入世界金融风险史的史册。纵观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无论原因有多千奇百怪,但杠杆率过高、激进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导致短期行为、风险管理不独立、风险过度集中、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等等这些几乎类同的错误被重复演绎,失败原因却往往惊人的相似。

我是非常赞成《远离冰山》作者朱小黄的理念,一家银行,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跟着起舞,唯独风险管理人员应该例外,因为他必须有独立、清醒的态度看紧底线和边界。现在,再回过头去看,2009年底,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全面风险机制建设指导意见》就不难理解监管部门的用心良苦。确实,像我们这样的县级法人银行,企业生死存亡关键在于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在于法人治理,法人治理在于如何认知风险、如何制订规则,避免各类危机的产生。避免危机是上策,应对危机是中策,承受危机是下策,而应对危机的关键是树立理性、稳健和审慎的危机管理理念。进而言之,今天的经营方略、行动和观念,决定了明天的生存状况。

什么是企业管理乃至公司治理的核心价值?

朱认为,强调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没有错,但是过度强调势必会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企业高层管理者正确决策的唯一有效的定位指标是顾客效用和竞争力。用我们现在的时兴话说,唯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要为自己的广大客户、为利益相关者、为整个社会增进福祉。所以,守成与防范,谨慎与稳重,正是银行家所应具备的素养。

其二,基本原则,构筑银行未来。

综合经营还是分业经营?这是一直困扰并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中国如此,世界亦如此。一种理论认为,以政策制约为取向的分业经营比以推动经济发展、快速整合市场因素为取向的综合经营更适合中国的现状。这种观点已成为我国金融监管者的主导思想,但国际上公认的综合经营指传统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在一家银行共存,而我们国内通常所说的综合经营等同于早先九十年代的混业经营,即银行、信托、保险(甚至包含投资业务)在一家银行共存。

市场竞争的策略有多种选择,核心都是以己之长,克己之短,要比优势更优,长处更长。推而广之则我们这类小法人县域银行,扎根“三农”、面向城镇、巩固传统、创新发展就成为首要的基本原则。

与经济同期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于长期在金融业中,并关注经济与金融的共生现象的人来说,这条原则不难理解,反周期也罢、政策传导滞后也罢、风险危机显现的反差也罢……这些体现在银行经营上的难点在于既要获得今天的发展,又要确保明天的安全。只有那些稳健的、保守的、能够守住风险边界的银行,才是真正的赢家。

发展基于稳健原则,效率基于安全原则,战略基于文化原则,了解客户的原则,关注流动性原则,坚守诚信办事原则……这些原则在近几年总结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成败得失中已讲得很多。于我自己的从业与管理体会来说,其中的流动性原则最受各级监管者与经营者重视。但我也认为,这个原则几十年如一日,未被细化、深化、规范化。与二十年前相比,中国银行业的产品、财务、资金管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流动性公式一直不变。我认为,流动性完全可以分成一级、二级、三级……正像M0、M1、M2……一样来细化、规范化各家银行的流动性全貌,而不是就一个公式加加减减那样简单。前几年的流动性高度紧张充分说明了规则的模糊和监管的脱节(令人高兴的是,2015年银监部门出台了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

一个真正成熟理性的银行,它可能会放弃掉一些诱人的市场机会,但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会轻易改变自己长期形成的机制和理念。

其三,底线决定银行的命运。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底线已经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的价值远远大于一次相悖的个案价值。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生存高于一切。所以,设计和遵守什么样的底线,实际上决定了银行的命运。

底线一——将合规理念与经营理念紧密结合;

底线二——充分发挥银行经营的资本约束功能;

底线三——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

底线四——把握风险分散效应的实际效果;

底线五——注重银行收益覆盖风险的定性与定量平衡;

底线六——结构决定命运,边界守护未来;

底线七——在经营中坚守环保底线;

底线八——将公序良俗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中。

其四,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在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方面,有三个主要抓手:一是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工具技术创新;三是风险管理文化重塑。我们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逐渐地认识到,银行的发展从以规模论英雄到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再到经营银行风险,是一个价值观念逐步深化的过程。银行的游戏规则已经演变成谁更能控制风险,管理风险为核心内容。由此,也引申出风险管理的四大核心问题:

对风险管理的认知与识别,即在哪儿赚钱的问题;

生存方式与发展路径的关系,即靠什么赚钱的问题;

效率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即怎么赚钱的问题;

风险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即能赚多少钱的问题。

朱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实现六大转换(这一点,我是有深切感受的):

过程管理向边界管理转换;

研究纯粹的风险向在市场、业务、流程中研究风险转换;

从依靠典型事件判断风险向依靠数据分析判断风险转换;

主要靠对人的控制向主要靠技术的控制转换;

从管理性风险控制向市场性风险管理转换;

从以批发业务为主的风险管理架构向全面风险管理转换。

其五,危机管理的大智慧。

就一家银行来说,危机无时不在,所谓经营货币即等于经营风险,由于银行本身的特性,银行成为社会公众企业。由此,风险会来自各个方面。我们通常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根据风险—危机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第一,风险是一个从渐变、量变最后形成质变的过程;第二,最大的风险在于对风险认识不足;第三,现代银行业的各类风险在于组织或个人浮躁和贪婪;第四,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风险与过去曾发生的风险,甚至是危机已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一个理性的银行管理者,要从风险—危机的类别及早识别、预警、应急预案和情景模拟,包括压力测试。

说到应急预案与压力测试,我又是深有体会的。监管当局在对银行业的评级(通常称为骆驼评级法)中早已有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利率压力测试。金融界、经济界,包括央行高层频频在各类杂志和活动中发言:2013年的贷款利率放开后,下一步就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趋向。因为存款利率一直是政策性极强的行货指令性政策,我戏称之为“屋顶原则”,即存款的高限。即使在上浮50%的政策下,还是不能打破高限的。今后怎么办?在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前,央行必定还有渐进式的局部放开,如:五年期存款完全市场化、大额存款可协定利率。也就给我们这类小法人银行带来政策风险,或完全可称为政策危机。“屋顶原则”被打破,我们以什么来“锚定”我们的各档利率?我们拿什么来弥补显而易见的净利差的缩小?我们凭什么还能保有市场份额?我们靠什么来消除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危机?

远离冰山容易,认识冰山不易。只有充分认识并有准备,才能安全地远离冰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