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修信江书院钟灵台记

重修信江书院钟灵台记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闻书院者,国家教养人才之地也。信州境内之鹅湖、怀玉、信江、叠山诸书院,皆迭经兴废,代有修葺,而终不废置也。信江书院居信水之南,丰溪之北。四十六年,知府康基渊继续拓建堂馆,改额信江书院。钟灵台即钟公所创修也。旧教育走向终结,书院亦成历史遗产。赖省厅电告,文物须当保护;憾草率还原,钟灵犹失旧貌。分步计划,则十八排、近思堂、乐育堂、钟灵台均先期高拱。

余闻书院者,国家教养人才之地也。信州境内之鹅湖、怀玉、信江、叠山诸书院,皆迭经兴废,代有修葺,而终不废置也。

信江书院居信水之南,丰溪之北。两水交汇,有钟山耸峙。登钟山而临水,遥岑远目,见信江西去,灵山北旋;若长虹之饮川,似朱雀之揖前。明天启间,郡守蒋如奇于其地砌石卷洞,架木为桥,名之曰钟灵桥,而“钟灵”之名遂专焉。

前人以其地幽雅,为郡治佳处,康熙间,郡人即知府张国正祠设为义学,教养弟子,初匾曲江书院。历数十年而黍离矣,郡守周錞元始创为钟灵书院。乾隆八年,知府陈世璔以其规模狭小,难容多士,乃为修葺增广,建学舍八十余间,后山作楼,以祀朱子,易名紫阳书院。四十六年,知府康基渊继续拓建堂馆,改额信江书院。又历三十年,又得知府王赓言慨然以修复为己任,于堂屋倾颓之际,自捐俸银为倡,而七邑影从,筹银数千,使书院“士自远来,居住有室,饮食有资,教诲有师”。至同治六年,书院再历半世纪风雨,而旧制荡然,赖钟世桢来守广信,书院得以重建,且得旧志而增删之。钟灵台即钟公所创修也。

古人有云:“国之有台,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其颂文王有德,民心附之也。或问钟氏既新讲舍,复冈其西以为台者,其有说乎?曰:“从善者如登。升高必自下。士之从吾游者,吾与之聚而升焉。升而不已,视此台矣。”则钟公筑台,深有所寄也。古人云:从善者如登,从恶者如崩。盖谓从善之难也。《书》云:“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盖以喻敬德有渐,善政有渐,当自其细微积累而成。然则,钟公之筑台,其所喻教养国子、培育英才之意深矣。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辛亥革命废除科举,五四运动西学东渐。旧教育走向终结,书院亦成历史遗产。然百年兴衰,旧建既坍于风雨;文艺办校,高台终毁于一旦。赖省厅电告,文物须当保护;憾草率还原,钟灵犹失旧貌。改革开放,盛世初逢。文保高格,省列其中。搬迁修复,市政沟通。庀工零七,求原形以设计;耗资百万,历两载而峥嵘。分步计划,则十八排、近思堂、乐育堂、钟灵台均先期高拱。再期实施,则又新书屋、夕秀亭、课春草堂已赫然完工。书院之兴,指日可隆也。

余观钟灵一台,隈山而周,莅水而遒;钟灵毓秀,迥出群楼。东驰吴越,西极楚丘。骚人墨客,俊采来游。抱珍御宝,雅聚信州。春布阳和,鼓浪催舟。秋霞暖阁,月朗吴讴。公园两聚,岸矗高楼;长桥熙攘,富接民流。是台之兴也,将牵动教育兴、人才新、旅游兴、经济兴、民风正也。

书院之修,前任之市委书记姚亚平、市长刘和平,继任之书记蔡晓明、市长董仚生,市委宣传部长程建平均戮力支持矣。而董其事者,市文化(文物)局长涂相珍也。

(二○○九年岁在己丑仲春信州吴长庚谨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