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灾难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军队,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到普通老百姓,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迅速、高效、有条不紊地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之中,并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瞬间的灾难牵动了全国军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坚守自己的岗位,并不意味着退缩。坚守更不是逃避推卸。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普通的时刻由于大自然数秒钟的宣泄而让历史铭记。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汶川,一个普通的山区小县由于山崩地裂天摇地动而让世界的目光停留。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又一场重大灾难。正如温家宝总理16日上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这次地震,强度和范围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灾难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军队,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到普通老百姓,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迅速、高效、有条不紊地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之中,并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瞬间的灾难牵动了全国军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连日来,举国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戮力同心,共赴国难。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奉献自己的爱心、散发自己的热量、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虽然帮助灾区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能为灾区人民做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也不可能都到灾区亲自参加抢险救灾和进行灾后重建。那唯一能做的,除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外,就是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也是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作贡献。

因为坚守不是懦弱胆小。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我们和灾区同胞骨肉相牵、血脉相连、心心相印。坚守自己的岗位,并不意味着退缩。因为我们都是战士,只是战场不同而已。试想,全国十三亿人民都到灾区一线,不要说抗震救灾,就是自己都保障不了自己。只要我们坚守岗位,勤奋工作,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人人安全、事事稳定、处处和谐,就能为抗震救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已经在一线的同志们能够集中精力实施救援,这也是对抗震救灾斗争的有力支援。

坚守也不是冷眼旁观。一个人担负不同的角色,就有着不同的责任。我们没有到一线,但我们同样可以为党和国家分忧。除了捐钱捐物献血,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就做好什么,比如有很多地区已经接收了不少伤员就医、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学;还有人提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和灾区政府协作,向受灾群众“捐义务培训”“捐就业岗位”。即使我们什么忙也帮不上,我们还可以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好本职工作的落实上,促进各项工作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库更加殷实,人民更加富裕,国家也就能多为灾区运送一些急需的物品,灾区人民也能够尽快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正如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市银格户外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视察时强调的,“努力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帐篷,就是对灾区群众的最大关爱,就是对抗震救灾的最大支持”。

坚守更不是逃避推卸。“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坚守的岗位有着千差万别,承担的职位可能高低不一,但党把我们放在哪个岗位上,就要在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党中央、国务院特别强调,现在抗震救灾仍然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仍然还是抗震救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两手抓”,一手毫不放松抓抗震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经济发展。只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就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灾区人民医治创伤、重建家园提供更多的物资保证和财力支持。

(原载《银川晚报》2008年6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