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奛鸡宰无肉

奛鸡宰无肉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奛,是开明、漂亮、鲜艳夺目的意思。“奛鸡宰无肉”这句闽南俗语,乃讽刺一味讲究外貌装饰,不重视自身修养,在行动举止上,以宠为荣,虚有其表,才不副其貌矣!得知观物、论事、用人种种,都是一个道理,不能看其表象之“奛”。以学历、文凭、职称、官阶去考察一个人本无可非议,但一段时间来却有炒作之嫌,成了炒热起来的“奛”物。胡长清足称典型。

奛(闽南方言读如“况”),是开明、漂亮、鲜艳夺目的意思。“奛鸡宰无肉”这句闽南俗语,乃讽刺一味讲究外貌装饰,不重视自身修养,在行动举止上,以宠为荣,虚有其表,才不副其貌矣!

当今文凭热涨,职称火红,促使假证泛滥,伪装成灾,官阶大至副省长的胡长清,还要把自己的“羽毛”装饰更为光华出众,居然有那种铁甲脸孔,搜来一套市场上拍卖的“本科毕业证书”,在履历表上炫耀其漂亮的“羽毛”。

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病态思维现象,悄悄在世纪末的轨道上蔓延━━

为了当官,买一份假文凭“奛”起来有之;

为了评职称,买个版位发一篇论文“奛”起来有之;

为了挤在人的前列,买个什么官“奛 ”起来亦有之;

为了达标,在统计数字上不断加码“奛”起来亦屡见不鲜……

崇尚外表上的“奛”,践踏内在美德,不以为辱,反以为荣,居然你争我夺,成为时尚!

每个人都希望在用人上能找到德才兼备的贤人。可是在实际操作上,常常适得其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尸子》说:“夫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买玉不论美恶,而以大小为仪,必无良宝矣;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则伊尹、管仲不为臣矣!”得知观物、论事、用人种种,都是一个道理,不能看其表象之“奛”。

以学历、文凭、职称、官阶去考察一个人本无可非议,但一段时间来却有炒作之嫌,成了炒热起来的“奛”物。原因固然很多,视其主要的,恐怕是它与“经济”绝对挂上钩,于是人的品格在这里失衡,人的道德在这里淡化!

《人民政协报》载:辽宁省政协委员依艳丽反映:“当前在职进修学习中,有些领导借口工作紧张,只挂名不进修……但却要拿‘学位’……”

可见现在“学习”、“进修”不是被视为自身修养,自我建设,而是被视为媚人的“奛”。衣冠世态,门面装修,客厅排设……这一门科学真真在我们眼前沸沸腾腾发达起来。明明腹肚没墨汁,他胸前口袋上进口的钢笔,大号小号,应有尽有;明明家里的妻儿在节衣缩食,可他在宴食是必多点几道菜,让它“抛荒”,没人伸筷,这样好看、够格、侃气……

君不见,许多会上、台上的人很会讲道理,讲实事求是,讲以身作则,讲尽责尽力,讲社会公德……可是把他的“道理”落到实处,立即发现有近水楼台之“福”。本来楼房一套足矣,可他们多多益善,甲地搞它一套,乙地搞它一套。会上、台上那些“道理”,不怕成为“假、大、空”。

明朝刘基《卖柑者言》,用形象来概括这种人,说“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酿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胡长清足称典型。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原载《石狮日报》2000年11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