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创作是否需要主题

艺术创作是否需要主题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总是要求我们“主题明确”的。越具体就越狭隘,世界在一个很小的“应该”范围内打转。第一它极大地限制了创造力,第二创造结果和“应该”不一样会产生怀疑和痛苦,这种“应该”范围越小就容易陷入到怀疑和痛苦当中。在我们观赏一幅印像画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摒弃那些固定在我们头脑中的框架,比如树一定是绿色的,花一定是红的,也要能在一片混沌中用心去捕捉到我们渴求共鸣的一幕,比如太强烈的光带来的白色小路、或树木……

艺术创作是否需要主题

燕窝:跟着无穷走,好是好,那么在你的绘画中处处是“无主题变奏”了?这似乎有点违背我们从小学习的那些教条了。老师总是要求我们“主题明确”的。

■何坚宁:这种观感会延伸出另一个问题,艺术家是有主题好还是无主题好,是自觉好还是不自觉好。

我认为绝对无目的是不可能的。比如我对自然的热爱、对黄色的热爱、对光和生命的热爱……它们本身就带着明显的方向性。它们也是一种大方向,在这方向下打造我的画,我的画也就是我的容器,装入尽量多的对生命诠释的可能。因此我赞同一个人确立自己的方向,反对把这个方向规定为特别具体的目标。越具体就越狭隘,世界在一个很小的“应该”范围内打转。第一它极大地限制了创造力,第二创造结果和“应该”不一样会产生怀疑和痛苦,这种“应该”范围越小就容易陷入到怀疑和痛苦当中。

主题是人们在创造作品、诠释世界,或评价艺术品时最常用的一个标尺。使用它的人常常把主题规范到无比具体的程度,非得摆在这个框架里他们才能读懂世界、读懂艺术品,一脱出框架以外就造成了困惑和不懂的痛苦。

要善于放弃这种具体,也要善于辩认、捕捉和确立。在我们观赏一幅印像画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摒弃那些固定在我们头脑中的框架,比如树一定是绿色的,花一定是红的,也要能在一片混沌中用心去捕捉到我们渴求共鸣的一幕,比如太强烈的光带来的白色小路、或树木……无论放弃还是确立,都需要一定的自觉,顺势而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