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忽悠”探源

“忽悠”探源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那一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播出后,一个土得掉渣的东北方言词“忽悠”开始走向大众语汇,就连不少学者的讲座里也广泛使用起来,其流行度已经足以让正规的字典把它收进文学语言词汇。

自从那一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播出后,一个土得掉渣的东北方言词“忽悠”开始走向大众语汇,就连不少学者的讲座里也广泛使用起来,其流行度已经足以让正规的字典把它收进文学语言词汇。

200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忽悠”的解释是:“晃动:旗杆叫风吹得直忽悠;渔船上的灯火忽悠忽悠的。

2006年出版的《新新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对“忽悠”的解释是:

1.(动)晃动。例:远处灯火忽悠忽悠的。

2.(动)方言指诓骗;耍弄(设圈套引诱)。例:老人的钱被骗子忽悠走了。

3.(名)方言中指骗子。例:小忽悠把老忽悠忽悠了一把。

显然,人民日报出版社版的解释更全面一些。

但是,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趁着2012年春节联欢会还没有开播,我拼凑了一些材料,卖弄一把老资格,把忽悠的来龙去脉给梳理一下,欢迎东北老头老太太提供更多的例证,彻底弄明白这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新词之前生今世。

以上这些话,算是序言吧。

一、忽悠是连绵词

忽悠,古代汉语语汇里未见其踪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汉语新词。这个词纯粹靠语音连结而成,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叠韵连绵词。

连绵词一般都具有词义不十分确定的特点。忽悠一词,则充分显现出其孳乳滚动的张力,差不多是沾边就赖上。这与它一直在民间口语里蓄势待发有关。

现在几乎可以说,忽悠一词,没有什么别的词语能够完全取代。例如:忽悠义近蒙骗、欺骗、诓骗、劝导、劝诱、诱惑、诱导、引诱、鼓动、鼓噪、鼓吹、吹嘘、动员、宣传、宣导、蛊惑、煽动、误导、广告、号召、祈求、请求、诉求、游说,但是没有一个词与忽悠完全等同。

所以,忽悠一词,就在现代汉语里站稳了脚跟。然而,忽悠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第一,忽悠含有飘忽不定、晃来晃去的意思。本来是指人感觉自己脚下没根,身体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例如:我在山坡上忽悠一下子就摔倒了。这可以算是忽悠的最初含义。大体属于形容词、副词,或者不及物动词。

第二,忽悠引申为动词,是指用言语把别人引入歧途,在情绪冲动中放弃现实利益,而追求虚幻利益的行为。

二、忽与悠

忽与悠二字,本不相涉。忽,古属晓母物部,入声。悠,古属余母幽部。这两个字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就不搭界。

忽与悠的含义也相差很多。忽,最早的含义是忽视、轻忽,字形从心。《尚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可证。后来衍生出迅速、突然等义。悠,最早的含义是忧患,字形也从心。《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证。以后又引申为久远、绵长,以及飘荡、摆动等义。

忽与悠这两个字,都能构成叠音词。忽忽,表示时间过得飞快,跟匆匆差不多。但更多的是表示迷惑、神情恍惚。例如,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怅自失”。司马迁《报任安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行则不知所如往”。这两个忽忽,就都有恍惚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悠悠忽忽”,简直就是“忽忽悠悠”的老祖宗。所以,从根儿上讲,它们都没有离开心情变化。

悠悠,古代文学作品里用得更为广泛,而且含义滚动得几乎无迹可求。大体上最早是表示深思、忧思。例如《诗经·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尔后有孳乳出遥远、安静、周流、庸俗等义。这些义项在现代汉语里基本都保留着。

倏忽,又作儵忽,大概是古今通用的连绵词中比较难懂的一个。它的含义是疾速,近似于瞬息间,一眨眼。可是爱开玩笑的庄子,也拿倏忽来涮了一把,封这两个字为帝王。《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同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词汇这玩意儿,就像不安分守己的女人,总想红杏出墙;又像喜欢拈花惹草的男士,一有机会就越出常轨。忽与悠在两条平行线上走了几千年,虽然多次邂逅,但却没有黏乎在一起。它们都在等待时机,也许是等哪个红娘来牵线吧!

三、呼吁的音讹变异

忽与悠其实用不着别人来牵线搭桥,它们自己就会变。当“忽”字甩掉了入声韵尾T的束缚,就跟“悠”同气相求变成叠韵了。倏忽,颠倒过来就是忽倏。而倏字从犬攸声;悠字从心攸声(见《说文解字》)。大约二字读音相差不多。但光靠语音相近还不能构成“忽悠”这个连绵词。

在忽悠形成过程中,闯入了一个不速之客——呼吁。

呼吁的“吁”,写成繁体字挺麻烦:“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徐陵的人,他写的《檄周文》里就有“籲天呼地,望伫哀救”。后来遂形成一个双音词“呼籲”,是向人们恳求的意思。上世纪后半叶简化为“呼吁”。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小说,叫做《黑人籲天录》,也译作《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年轻时喜欢看报纸,民国年间的报纸几乎每一天都有“呼籲”二字。饥民灾民呼籲救援,社会各界人士呼籲停止内战。我家回到沈阳后,生活无着,就有人替我们呼籲别人怜悯。

呼籲的“籲”,是个入声字,在东北土话里,读作YAO,把那个入声韵尾K给弄丢了。于是,“忽悠”跟“呼籲”在东北人的口语里,读音就几乎完全相同了。而且,“呼籲”跟“忽悠”的含义,还真有那么一点相似,都有要求别人做点什么的意思。富有创新精神的东北人,干脆就把“呼籲”跟“忽悠”给合二而一了。

现在,国内读者对“呼籲”这个词比较陌生,“呼吁”也很少看见。今天央视报道有温家宝呼吁叙利亚冲突双方和平解决问题。似乎“呼吁”一词是专门为国际政治预备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都不用“呼吁”这个词了。

究其原委,大约要从1959年彭德怀的一首诗讲起。彭德怀在诗中有“我为人民鼓与呼”句。显然,这个“呼”是呼吁的意思。这还了得!竟敢为民请命,不是反党是什么?于是,“呼吁”一词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但是,老百姓可不管你那一套,尤其是二人转演员,大多是黑土地里长大的底层草根。他们一不留神就给“忽悠”来了一个滑稽变脸,把正儿八经的“呼吁”蒙上了一道丑角面具,成了一个贬义词。一顿嫁接,基因突变,就发生在最近这短短的四十年间。

四、忽悠源自诚信缺失

忽悠跟呼吁杂交后生出来的畸形儿,变身为一个及物动词,而且经常以使动用法的身份出现。例如,某甲忽悠了某乙,意思是使某乙陷于情绪动荡中,身不由己地受别人支配。从这方面看,忽悠的含义类似怂恿、撺掇、唆使、煽动、游说。

千万别以为忽悠是东北人的专利,尽管它产生于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忽悠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诚信缺失。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一股大跃进狂飙,随后就流行共产风、浮夸风,吹牛成为时尚,撒谎得到升迁。当时报刊上充斥着“共产主义是金桥,人民公社架金桥”的宣传口号。这种政治空头支票一开出来,吸引了急于摆脱“一穷二白”的广大民众,心旌动摇,如痴如狂。

记得在1958年秋天,我的同班同学G君某在人民公社成立大会上发表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说,其略曰:将来实行共产主义,拖拉机在前面收割,后面拉着的车上就把小麦磨成了面粉,然后又直接包成了饺子。大伙跟在后面吃饺子就行了。

后来出现了全国性的饥荒。群众给大跃进运动起了一个雅号:大轰大嗡、大呼隆。这两个词已经跟大忽悠相差无几了。但是,当时由于缺乏言论自由,舞台以及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并没有出现忽悠一词。

忽悠正式登台,是在市场经济初期。如果说,政治忽悠还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市场忽悠就纯粹是现实主义的欺诈。赵本山的《卖拐》把忽悠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才能够广泛流行,并且经久不衰。

无论是政治忽悠,还是市场忽悠,全都是在不规范、不成熟的状况下,投机分子钻空子的行为。而忽悠者得以售其奸,又都是由于被忽悠者的幼稚、贪婪、轻信、无知、无奈。

东北黑土地并不是忽悠产生的根源。政治生态失衡,市场发育不全,才是忽悠滋生的肥沃土壤。

五、忽悠古已有之

忽悠这个词出现较晚,但忽悠这一行为却是古已有之。比较明显的忽悠活动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张仪是两个大忽悠,而他们的师傅鬼谷子可称忽悠祖师爷。那个时代处士横议,相当于忽悠的词儿是游说。

但是,忽悠并非政治家的专利。早在政治性忽悠出现以前,市场上就存在商业性忽悠。韩非子那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就是老资格的忽悠,虽然效果并不好,弄得挺尴尬。比韩非子更早的还有孔夫子治理市场欺诈行为的故事。据说有一个名叫沈犹氏的人,早上到市场去卖羊,总是把羊肚子用水灌得饱饱的。听说孔子当了鲁国司寇(司法部长),就赶紧逃到别的地方去忽悠了。

秦汉时代的大忽悠,大多是方士,忽悠的内容是长生不老,卢生恐怕要算是忽悠界的名人了。秦皇汉武都被忽悠得迷迷瞪瞪,晕晕倒倒,最后落一个短命的下场。但是此后历代帝王中还是有人乐此不疲,而且,追求得道成仙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贵族、显宦都想多活几年,结果却反误了卿卿性命。

现代的大忽悠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抓住人们追求美容美体的心理,吹嘘各种药物、手术、器材的神奇功效,结果造成欲美而反丑的悲剧。

在忽悠行当里,还有情感忽悠一门,男女都有。一句“我爱你”就能把那些渴望获得爱情的人给忽悠得神魂颠倒。这可是忽悠界的新秀哇!

忽悠的危害莫过于文化—宗教忽悠。描绘一个极乐世界、天堂、地狱,然后利用一些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制造末日恐怖,撺掇人们集体自杀。这种忽悠,一般被称为邪教。但几乎所有宗教都可能被利用来作为忽悠的工具。

忽悠的受众,大多有自身弱点,愚昧、贪婪、虚荣、轻信、无知,都可能成为苍蝇叮进鸡蛋的那道缝隙。

人要想不被忽悠,还真挺难的。我自己就有超过十次被忽悠的不良记录,因此也才可能写出这篇文章。

看来真得掌握一点防忽悠的常识和技巧,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防止忽悠得逞的措施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