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拂去尘埃,方见水月

拂去尘埃,方见水月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月庵原为“水月禅林”,位于安徽宿松县下仓镇境内。之所以香火旺盛,必定是有愿意千里迢迢来寻觅这一方清静,试图拂去漫漫尘埃的人。每一朵莲花里,都似藏着一枚佛的笑意,都在念诵着阿弥陀佛的真经,说着水月庵的千古善缘。每一个慕名来访的人,都是俗世里尘埃深重的人,都要经过曲曲弯弯的泥土路,方能抵达这一方净土。“水性分上下,月色无古今”。

水月庵原为“水月禅林”,位于安徽宿松县下仓镇境内。自清朝以来,一直香火绵绵,钟声不绝。源源不断前来的,有湖北的,有江西的,有本省邻县望江的,太湖的,拜佛祈福的香客都是结了善缘的。之所以香火旺盛,必定是有愿意千里迢迢来寻觅这一方清静,试图拂去漫漫尘埃的人。

我们去寻访时,正值七月盛夏,骄阳似火,万木葱茏。

拾庵院石级而上禅亭,顿觉湖风拂面,暗香来袭,暑热顿消。倚栏而望,别有洞天:紧挨着庵院的是半月形的荷塘,一汪碧水,莲叶接天,风荷正举。每一朵莲花里,都似藏着一枚佛的笑意,都在念诵着阿弥陀佛的真经,说着水月庵的千古善缘。与半月形池塘有一条堤岸相隔的,是浩浩荡荡、气象万千的黄湖。水天一色,浑茫粗朴,横无际涯。远处有水鸟翔飞,有野鸭游泳。一切自在安详。

庵堂建在此,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安静、整洁、敞亮、一望无际。远离烟火,又与尘俗紧密相连。每一个慕名来访的人,都是俗世里尘埃深重的人,都要经过曲曲弯弯的泥土路,方能抵达这一方净土。经过湖风湖水的滋润,经过梵音佛乐的洗涤,卸却尘埃,还原成赤子,再回到来处去,轻了,便不再是原来尘俗里的人了。心里藏着的愿望,也在佛面前说清楚了,佛一一明了。

“水性分上下,月色无古今”。此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黎霁帆老先生书写的大殿对联。让人乍一读,即陷入深深的震撼、迷惘,而后清明。是呀,水性分上下,所有人的顿悟与静修,都分上下的,一如水性,冷暧不同,清浊不同。深处该种什么,浅处该种什么;什么样的人,能悟到什么程度,能悟到哪些,穷其一生,又能悟到些什么?水无穷尽,人生有涯。我们不用强求自己,一切随缘。千古月色皆同,光照寰宇。而你在这千古月色之下,只能算什么呢?泥沙一枚罢了,湖水一滴罢了。几十年人生长河,说干涸了,也就干涸了,瞬间即逝,销声匿迹。而月色依然,照古照今,照见世间所有的苦难、慈悲、欢喜。又留下了千古的谁呢?所有的凡尘俗事,都不过烟云尔,用不着太多计较。人生既如此仓促,我们何不好好爱人、爱己,爱这广大的世界,何不广结善缘?用心来渡?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便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百年,大抵不过如此。再尊贵与再卑贱的人,都不过如此,不能幸免。

一出生,便注定在航行,我们的肉体与灵魂泊在一艘船上。前面是水,后面是水。来路是水,归程是水。我们永远都在水的中央。还乡,还乡,我们总在期盼着还乡。我们的家乡,隐在烟波浩渺处。回首是苍茫,抬眼是更苍茫的苍茫。是被困住,还是把稳舵,乘风破浪前行,这就是对每个舵手的行船本领与水性的考验。你要有防御大风大雨的本领,你要有在水中挣扎的本领。经得住考验的,便是雨过天晴,终将到达涅槃的彼岸,看见鲜艳的彼岸花开。佛在彼岸拈花微笑,等着你的回归。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试想:明月当空,清风徐徐,梵音缭绕,面临大湖,是怎么样一番情趣。你必定是在翻着一本大书,一本令你大彻大悟的经书。望着永远落不去的明月与湖水,你的心地该是怎么样的澄明。你必定看见拈花的佛祖。看见他慈善而悲悯的目光。他,来自天际,来自大荒,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苍凉的世界,播撒爱的雨露。他,无处不在。世界是那样的静寂,静寂得只有风声与水声相伴和;明月无语,静影沉璧,亘古一轮,却胜过万语千言。你会想:天黑了,舟子累了。鱼,都游到了天上,它们在天上游。所有的,所有的,最终都回到天上去了吧。你会想:拂去尘埃,方见水月。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佛堂。他是他自己的佛。在无边无涯的寂静里,他的心地里,会兀自开出一朵硕大的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