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实真诚真勇

真实真诚真勇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传会、黄海贝著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将才铁军——抗日名将朱程》一书,已在朱程的故里,祖国的矾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内山村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这将在浙闽边界及至全国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1939年8月底,经八路军总部批准,以民团四团为基础,建立华北抗日民军,朱程任司令员。张培农还受朱程指派,及时与八路军联系,协调军事行动。朱程的真诚,使朱、张二家大小的革命情谊一直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

黄传会、黄海贝著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将才铁军——抗日名将朱程》一书,已在朱程的故里,祖国的矾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内山村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这将在浙闽边界及至全国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接到作者题签并用快递从北京寄来的这本书,在杭州旅行我感到十分欣慰,即刻翻开浏览。作者用了廖廖数百字别开生面的自序。接下来就是正文。正文分三章,一求索,二抗敌,三献身。这册大32开本,近300页的作品,我一口气把它看下去,较少间断,对感兴趣的小段还重复看了一两遍。

这部传记文学总的感觉是真实、真诚、真勇,拨动心弦,永久不忘,是部合格可以传世的作品。

(一)

朱程六岁发蒙,在高山凹蒙馆里学《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诗经》。初小在石宫,那里原是供奉明矾创始祖,俗称窑主爷的宫庙。上高小,要到30里路外的马站镇,这里课程多了公民、自然、史地、英文,在“五·四”运动精神的吹拂下,朱程初次接触到“男女平等”“反封建”“军阀混战”“剿削”等新名词。1925年初,朱程考取温州商业学校。教国文的老师叫游公任,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看到朱程敢于接受新思想,就借给他《陈独秀文集》《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课余时间,朱程还参加温州学联会,并结识了瓯海公学的陈阜。在这里作者对游公任没有多作介绍,只“传闻他是位共产党员”,其实他是平阳县地下党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与周恩来等同志有秘密交往。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金陵刻经处研究佛学。晚年卧床不起,是传主的亲密战友张培农的女儿张细君等陪他到脉搏停止。这是作者,有意不突出游的经历让读者有个想象与理解的空间,这也是作者撰写传记文学的巧妙之处。

1927年初春,朱程与同乡朱良惠、朱良密来到厦门集美中学念书。集美也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抗清的据点之一。当年郑成功的部将刘国轩所筑营垒的南门遗址,和遗址旁巨石上镌刻着陈嘉庚手迹“延平故垒”对朱程感受颇深,他联想到自己,该为社会做些什么?是年端午节,朱程记住集美校歌中最后一句“诚毅二字心中藏”,告别集美,来到武汉,加入了北伐军的青年队伍,在贺跃祖部教导队学习三个月后考进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步兵科。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德州当见习教官。几年来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朱程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怀疑到不满,特别是对他的对日妥协政策,更感愤概。经过反复思索,朱程坚决参与了反蒋组织和反蒋活动,因而也在南京陆军监狱坐了一年半的冤枉牢。然后保释回到故乡。随后由于黄埔军校老同学卓鸣鸾的介绍,朱程来到平阳麻步鳌峰小学与叶廷鹏、黄先河、陈阜等地下党一起活动。鳌峰小学停办后,他与池化龙一起到了广州,后又辗转到上海,与黄先河、张培农、陈阜等同志会合,既找工作,又建立了新的秘密,联络点。朱程经人介绍到南京铁道部所属的津浦路警察行政督察总署工作,不久,又被调到津浦路警察护路队第一大队任第三中队中队长,每月有90元大洋的薪水,他自己省吃俭用,把节约下来的钱全部于革命活动,接济陈铁军、张培农、吴毓等同志。1934年春末,朱程由上头派往日本进修铁路管理。凭着朱程的决心与毅力,他很快就闯过了日文关,还在一家叫“东方造”的书店里,陶到了《资本论》《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为建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共产党员刘披云也是在书店里一个偶然的机遇相识的,同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从此朱程成为爱国华人组成的新中华学会的骨干,他翻译了《日本政治机构与军部制霸之基础》,让国人充分了解日本政治机构和军国主义的霸权野心,使国人识破日本军国主义的阴谋与坚定抗日终于解放取得胜利的信心。

以上所述以及后面众多的战争场面,笔者都未发现文中有“虚构细节”与“合理想象”的痕迹。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有些传记文学或报告文学,传主的经历与事迹很好,品质很佳,可是由于加油加醋加味精过多,就尝不到原汗原昧了。要使这类作品真正淘得纯金,达到真实,不是轻而易举的。作家黄传会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出版巨著海军三部曲:《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录》;《希望工程纪实》《首例农民告县长案始末》《中国贫困警示录》等等纪实作品,而且与传主是同乡近郊,又十分熟悉军旅生活,所以才能出此佳作。

(二)

这个传记文学另一特点是真诚。对首长,对战友,对部属,朱程都极真诚,因而能得到首长的支持信任,战友的真心相助,部属的钦佩、爱戴。朱程派团政治部主任殷震夏去八路军总部,向总部首长汇报了民四团脱顽的经过。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由殷震夏带回了亲笔信。朱程接到首长的亲笔信,万分激动,他“像一个流浪许久的孩子,终于我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不久,朱彭二首长又派朱光带着慰问品专程来部队慰问。不久,朱程遵照两位首长来信的邀请,去八路军总部当面回报工作。事隔七八个年代,作者还能在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史料中梳理出关于接见过程的一段简短文字,实在是难能可贵。原文是:“一天,朱程从强计编村出发,兴高采烈地到达武乡县下河村八路军总部,谒见朱德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受到这位首长的亲切接见,并进行了热情的交谈。同时,商讨了部队的整训计划、番号,今后行动方向和任务等问题。”1939年8月底,经八路军总部批准,以民团四团为基础,建立华北抗日民军,朱程任司令员。朱程建议,将闻允志从杭大一分校调回任一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闻允志,1904年出生于浠水县,曾留学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是中国留日学生会的领导人之一。朱、闻二人亲如兄弟,生死与共。朱程的爱人郝淑斋就是同闻允志一起赶赴杭大学习去的。闻允志牺牲于1940年,一生36个春秋与朱程的真减凝同在一起,曾毕业于广州讲习所的张培农受朱程的委托赶赴西安,会见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主任伍云甫。听了张培农的回报,同意建立抗日武装队伍,并要张培农返回浙南动员爱国青年北上抗日。张培农还受朱程指派,及时与八路军联系,协调军事行动。张培农还搜集日、伪、顽军的情报,使朱程指挥的战斗不断取得胜利。因操劳过度,张培农不幸于1939年身患重病谢世。朱程悲痛欲绝。朱程的真诚,使朱、张二家大小的革命情谊一直延续到第二代、第三代。

传记中记述朱程与郝淑斋两人的恋爱结婚的过程,着墨不是很多,但颇传奇、真诚,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敌人开始“大扫荡”时,正是郝淑斋的预产期。郝淑斋在中华村党支部书记老张一家及王大娘一家的掩护下,东移西转,与敌人周旋了十几天,好几次都是敌人从这头进村,他们从另一头跑出。夜里,他们就露宿在村外的麦地里。四野火光冲天,遍地枪炮声不断。

郝淑斋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我在一群老乡的掩护下化装成老百姓,头蒙一条旧毛巾,梳着个小纂儿,骑着部队给我的毛驴,一连跑了十天,没洗过手脸。4月22日夜,行进途中,我突然感觉到一阵阵痛,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分娩了。可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是生孩子的地方?

这时候,一旁的王大娘也着急得不行,他对我说:丫头,要忍忍!前面不远的村头有座小庙,估计一时半会儿,鬼子不会寻到庙里的。你怎么也得再忍忍,咱们快到了。

我咬紧牙关点点头,说什么,也要坚持走到小庙里……

将近黎明,从濮阳县西刘刑同村头一座小庙里,传出一声清脆的婴儿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人间,这是朱程与郝淑斋真诚爱情的结晶。婴儿被取名为庙生,是为了让庙生长大后永远能记住这个特殊的时刻和特殊的地点。也让庙生永远记住自己是在张支书一家和王大娘一家掩护下诞生的,没有这么好的老百姓,就没有一切。过了一些日子,又传来日本鬼进村割麦子、搜刮民房的消息,郝淑斋又在《回忆录》里写着:

天还没透亮,听说敌人出动了,朱程带着部队去迎战,村里的老百姓跟着直属队往西转移。当时,我们的牲口和饲养员都不在,只有司令员的勤务兵杨鸿思提着一盏马灯,紧跟着我。见我抱着小庙生,步履艰难,就接过娃娃。我们经过一片芦苇坑时,我实在跑不动了,就说:“咱就躲这里吧。”杨鸿思说:“不行,一会儿鬼子来了,用机枪一扫射就遭殃了。”我们继续往前跑,到了中华村,村里的老百姓都已跑光了。在一片高梁地里,遇到了军分区副司令员张锡衍,他把自己的马让给我骑。转眼间,不见了勤务员和小庙生。直到天黑,勤务员抱着小庙生才匆匆找到我。此时只见,小庙生的小帽子,小鞋子都跑丢了。一整天没吃口奶水,孩子的身子软得像一堆面条……

正在研究下一步战斗和郝淑斋母女如何安置时,司令部一位参谋策马而至,通知朱程黎明前必须赶回司令部,有要务等待处理。朱程再一次抱起炕上的小庙生,亲了亲。又与郝淑斋紧紧拥抱。这位抗日名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真诚话别,竟是与妻女永远的诀别!

传记作者深入调查研究,查阅历史文献化了很大的力气,也大胆取舍素材,选择照片,尤其是撰述朱程与郝淑斋在战乱年代的恋爱、结婚、孕育婴儿的历程,以及朱程牺牲后,郝淑斋对他表达的情感,写得十分诚实直率,微妙动人,儿女情长,我猜想这准定是作者黄海贝的手笔。于是我就拨了黄传会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豪放的笑声,没有说什么,默认了。是的,黄海贝乃中国传媒大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硕士,曾担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编导,文化艺术出版社《传记文学》杂志编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著有传记文学作品多种。黄海贝是很有才华的女青年,学海无涯,望继续努力,前程无量也。

(三)

从1940年5月至1942年12月,朱程领导的华北抗日民军一旅和军分区所属部队,历经大小战斗100余次,有效地保卫了沙区根据地杨得志司令员称抗日民军为“铁军”。

1943年以后,每次战争,朱程皆身先士卒,屡立战功。7月24日朱程率领西路军,像一把利剑直揉国民党第28集团军军长李仙洲总部所在地,顽军惊慌失措,拼命逃窜。8月3日,朱程即消灭顽军一个连;10月朱程即在曹县刘家集消灭顽军300余人,随后在陈楼、朱庄、赵坝等地击溃顽军一万余人。23日,朱程亲率二十一团悄悄潜入陈楼,在一陈冲锋号中,我军将士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传二鱼与部属1000余人乖乖做了俘虏。次日,又俘虏伪顽军1000余人……

朱程真正是“勇冠三军,义高千古”。朱程看来如文雅书生,为啥如此勇敢呢?少年时,朱程曾读过《论语》,《论语·为政》云:“见义不为,无勇也”,朱程勇敢,出于义高。义高所为,是谓真勇也。法国现代大作家罗曼·罗兰也说:“人能直面此现实之人生而爱之者,是真勇士!”朱程走上革命道路特别是加人中国共产党以后,面对现实,反对悲观厌世,而是乐观爱世,爱谁恨谁,该怎么爱,该怎么恨,在他心中早有坚定的理念,所以一上战场就无所畏惧,在他最后被围困在郑庄外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一座土围子里,还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敌人野蛮地用了两次毒瓦斯,企图将我将士全部熏死。将士们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日伪军分四路向土围子进攻。朱程深情地关照受重伤的战友——袁复荣专员,直至他停止呼吸,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泪,见自己手枪的子弹打完,便从地上抓起一把步枪,连拼了几个敌人,率先向敌群冲去,出围墙便被故人的机枪子弹击中……

10月13日,天津日传报纸《庸报》第一版刊登出日军战地记者采写的《关于华北抗日民军朱程司令员战死》的报道,描述了王厂战战况的惨烈。写道:

“朱程司令员从上午十时,胸中就中了机枪穿透伤,竟坚持到下午三时,还亲自指挥战斗。日军记者不得不承认:在朱司令员的决死抵抗,必死指挥下,苦战八小时,日军受到重大损失。朱司令员立场之坚定,毅力之坚强,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

朱程,这位一辈子在红色路程上奋斗,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真不愧是抗日真勇士,民族大英雄,传记著者黄传会、黄海贝二人还在书的最后一页里写着:

我们为有朱程这位同乡

而自豪

他用自己33年短暂的生命

为我们诠释了一种精神

矗立起一座丰碑

2011年中夏于西子湖畔言志楼

附:一点说明

1950年春节前夕,笔者在浙江省平阳县矾山区(现属苍南县)中共矾山区委会书记吴长军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里。刚好邮递员送来一封信。吴长军同志折开信,看到朱德二字,就高呼起来:“是朱总司令的来信,太高兴了!”他将信交给我,叫我高声念一念,(因为吴长军同志是新四军的老干部,认字不多)这是用红色十行笺毛笔竖写的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讲二方面,一是肯定朱程烈士的功迹,二是叫区委代为慰问烈士亲属。于是,吴长军同志就敲着隔间板壁,叫朱程烈士的儿媳陈格非(就是朱思共的母亲)来看信。同时先后来的还有区长王景象,区委人员邱金侃,干部吴加琯,民政干事张世雍,区委书记秘书陈馀贵等人。

事隔六十多年了。笔者怕记忆不准,想找一位当时在场的同志证实一下,上述几位同志除陈馀贵外,都已作古。笔者经过反复寻查,才找到如今已经八十六岁的当时区委秘书陈馀贵同志。笔者与他通电话后,他说:“我是1950年到矾山区里的,当时区委和区公所就在矾山镇南下村桥头那幢五间的地主征收楼房里。我就住在吴长军书记的隔壁,陈格非同志就住在楼梯头那间。当时大家都很兴奋,山区能接到朱德总司令的亲笔信,实在是太难得。区委书记吴长军还说,此事要向平阳县委、温州地委作及时回报。并将原信给他们看。”此事如今矾山区镇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很多人知道。但此信原件如今存在那里,那要化功夫去寻找。如能找到,可将原件存重要的博物馆、档案馆,复印件可放在朱程纪念馆里。传记著作者待朱程传记再版时应予补入。

郑立于

2011年7月28日于杭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