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茶大全紫阳茶叶

名茶大全紫阳茶叶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紫阳有产名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在距今3000年的商周时期,陕南已产茶。这表明包括紫阳在内的巴国,当时茶叶种植已相当普遍,并成为贡品。清代又立《陕西茶法》,并将紫阳茶列为当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紫阳人积累了丰富的产茶经验。紫阳已经形成名茶群体。在紫阳茶的生产历史上,茶农和科技人员创造和研制出不少风味名茶。紫阳茶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说到喝茶,除少数老年人嗜饮红茶外,大多数陕西人都喜欢喝陕西的紫阳茶。提起紫阳茶,它在陕西还真有点小名气,可就整体茶文化而言,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朦胧肤浅。

当然,这并不是认为紫阳茶有超出全国其他地区茶的“天香国色”,也无意为它争列中国几大名茶之一。只是说它具有相当明显的个性特色而未被人们所认识。

紫阳有产名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紫阳茶有以陕西紫阳为中心的镇巴、西乡、安康、汉阴、石泉、岚皋、汉中以及四川的宣汉、万源等诸县形成的“紫阳茶区”。该茶区是个内陆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由于有秦岭、大巴山作南北屏障,这里除具有一般茶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壤微酸性等自然条件外,还具有山高、谷深、低日照、云雾多、溪流江河密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含硒量高等独特而优越的生态环境。早春时节,河水蒸发,烟雨蒙蒙,土地湿润,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又大,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大巴山及其支脉米仓山、凤凰山绵亘于紫阳茶区内,峰峦起伏不绝,汉江、任河、洞河奔流其间,溪流纵横交错,山林天光幽微,清泉汩汩,碧草茵茵,竹树苍翠,形成了一个“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荫蔽高湿自然环境。茶树生长在300—1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天天在云滋雾润之中,又不受寒风烈日侵蚀,日照短而漫射光多,促使茶树叶片肥厚,经久耐泡。加之这里的茶树多间作在柑橘枇杷、桃、杏、柿、李、桂花等十多种果树花木之中,其茶树、果树、花木根脉相通,枝丫相交,花香、果香、茶香融为一体,使紫阳茶别具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悠久的产茶历史为紫阳茶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距今3000年的商周时期,陕南已产茶。有史为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华阳国志·巴志》:“盛产桑蚕,麻……茶、蜜”,“皆纳贡之”。这表明包括紫阳在内的巴国,当时茶叶种植已相当普遍,并成为贡品。唐代,陕南为山南道,问世于唐代的陆羽《茶经》曾把山南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首。唐代山南茶在上贡朝廷的同时也进入长安市场,并加入到西北边区的“茶马贸易”活动之中。宋、元、明继承唐制,仍实行“茶马互市”,促进了陕南茶叶的发展,一度使紫阳茶区出现了“其民昼夜治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的繁忙景象。清代又立《陕西茶法》,并将紫阳茶列为当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西乡县志》载:“至清代,陕南惟紫阳茶有名”。

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紫阳人积累了丰富的产茶经验。首先是培育出了“紫阳群体”茶叶良种,其特点是生长迅速,发芽早,产量高,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茶叶的香气清雅,滋味醇和,叶片特嫩而耐冲泡。其次是在采茶方面,能根据气候的不同和茶品的差异,选择灵活多样的采集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采与养之间、产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再次是在制茶技术上不断革新,逐步从古老的蒸青和最早的焙烤发展到炒青,丰富了陕西茶文化内容,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陕西茶业的新发展,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紫阳已经形成名茶群体。在紫阳茶的生产历史上,茶农和科技人员创造和研制出不少风味名茶。其品种之多样,制作之精巧,品质之优良,风味之独特,受到著名茶叶专家和广大饮茶者的一致好评。其中镇巴的“秦巴雾毫”,原名“雌鸡岭茶”,传说曾为汉高租刘邦特别嗜饮;平利的“三里垭毛尖”,在清代列为贡品;岚皋的“龙安茶”和白河的“歌风茶”,明清两代在省内外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享有很高声誉。最近几年新开发的紫阳“翠峰”和“香毫”、平利“八仙云雾”、岚皋“龙安碧旋”、安康“银峰”和“珍眉”、南郑“汉水银梭”、西乡“午子仙毫”、勉县“定军茗眉”、城固“银毫”、宁强“金牛早”以及四川万源的“巴山雀舌”等,都是紫阳茶中的佼佼者。这些名茶,论外形,有的如同银针,有的弯如细丝,有的卷成蛔形,有的形似银梭.有的酷似新月,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论内质,有的清香飘逸,有的醇香味甘,有的栗香浓郁,集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于一身,仿佛是大自然灵气的浓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紫阳毛尖”不只在唐代“每岁充贡”,上世纪50年代还曾与“西湖龙井”和“碧岁春”并列为全国名茶,载入《当代中国》,后又被列为世界名产之一,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其所以享有如此的盛誉,除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外,主要得力于其巧采精制。紫阳毛尖以芽细叶嫩为上品,采摘要求十分严格,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开园采摘。采摘一芽1—2片,即茶农说的“鸦雀嘴”,茶叶只有两厘米那么长。此时芽叶细嫩,表面具有茸毛,全身白毫,即为“毛尖”。大约4—5万多个茶尖才能制出一公斤特级紫阳毛尖来。一个采茶能手一天最多只能采鲜叶11.5公斤。有人曾赞美道:“雨前一样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采茶讲究,制茶更精细。要经过拣列、杀青、揉捻、摊凉、复干提毫、阴干、选拣、包装等十多道精制工序,道道工序要求严格。先从杀青说起,将鲜叶倒人烧红的铁锅中,急翻快炒,要求“翻得快,撒得开,捞得净,手势轻”,达到均匀杀透。待嫩叶软化成深绿时取出,薄铺摊凉冷却,再行手工揉捻,用力先轻后重,转动先大后小,挤出茶汁,使茶叶卷成条状,再摊凉,阴到半干。如此反复揉捻、摊凉3—6次,茶芽紧裹成条,白毫显露,进行初烘焙香,复干提毫,凉到含水率低于6%即可进行筛、风、抖、簸、飘、选拣、包装。通过如此巧采精制的紫阳毛尖,条索紧秀,白毫显露,芽叶鲜嫩,汤色清绿,香气清爽,滋味醇厚,饮后回甘生津,具有浓郁的熟栗子香。喝上一杯这样的名茶,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紫阳茶是延年益寿的良药。据国际硒元素学术研讨会报道,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类有40多种疾病都与缺硒有关,而我国有22个省市约1亿多人缺硒。世界上也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缺硒补硒成了这些国家、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增进健康的必要和有效手段。紫阳是1982年发现的我国第二个高硒区。土壤分析表明,陕西省紫阳、安康、平利、岚皋、镇巴、西乡等县大部分地区都是明显的富硒区,而这里恰是紫阳茶的主产区,茶叶中的含硒量比较丰富,所以有人也把紫阳茶称为“紫阳富硒茶”。

1989年9月,由陕西省科委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定,“紫阳富硒茶有4个特点:一个是营养成分丰富。茶叶除富含有氨基酸、荣叶酸、儿茶酸、咖啡碱外,还含有维生素E和锌,且自然品质好。二是无污染、无农药残毒。三是含硒量高,为食品富硒标准安全范围的最佳水平,居国内外茶叶含硒量之首。饮用富硒茶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符合我国饮食传统,又简便易行的天然补硒途径。四是有防癌抑癌,抗衰老功能。经常饮用此茶,可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有一定作用。”看来人称紫阳茶是“延年益寿的良药”,并非言过其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