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才识读书味

才识读书味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读书节前,《文汇报》副总编辑吴振标先生同我讲起他读书的故事。同事黄玉峰也经常告诫我:“一个人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即使是到了老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阅读促进自我完善,使我们更好地关心他人,表达自我。人生苦短,少年不识书滋味的我,现在是时候要借鉴吴振标先生的读书方法并以黄玉峰老师的话为指导,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了。读书的道理,确实已尽在其中了。

读书,应该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我们阅读书本,其实它们也在观察我们。

1996年底,校首届读书节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全校因此掀起了一阵读书热潮。身在其中的我,自然也联想到了有关自己读书的一些事。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与书极少沾边的农民家庭,加之家境贫寒,除了上学用的课本,所能读到的书很少。但是,渴望读书的信念从未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消失过。不仅曾有过要做一位读书人的想法,还有想成为一个写书人的奢望。后来,环境逐渐变好了,读到的书越来越多,但仍时有一种读书太少的愧疚感。因为工作后的我,明显感到“内功”不足,这让自称“读书人”的我感到无限悲哀。

有一次,在办公室聊天的时候,发现竟有好几位同事和我有相似的经历。想读书、记忆力好的时候,没有书读;后来有书读了,却因为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去读。偶尔读几本,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于是,便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

记得读书节前,《文汇报》副总编辑吴振标先生同我讲起他读书的故事。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读一个小时的书,这样不论厚薄,一年差不多可以读上五十多本。当时,我曾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的知识面很宽广,读的书的确比我多得多。

同事黄玉峰也经常告诫我:“一个人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即使是到了老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现在看来,他的观念非常“新潮”。事实上,作为本校乃至上海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及作家,他讲起课来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而且有独到的见地,这均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好读书的习惯有关。

阅读促进自我完善,使我们更好地关心他人,表达自我。人生苦短,少年不识书滋味的我,现在是时候要借鉴吴振标先生的读书方法并以黄玉峰老师的话为指导,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了。唯如此,才能弥补过去时光少读书的遗憾,才能重新觅得在一座座精神城堡里流连忘返的情趣,体验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更丰富的世故人情。

英国人塞缪尔·斯曼尔斯说过:“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淘淘其乐。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读书的道理,确实已尽在其中了。

闲暇时,苦闷时,路途中,只要有一本好书相伴,欢乐的阳光就会晒遍心灵。置身其中,我看到有的书里春光明媚,温暖我心;有的书里刀光剑影,畅扬心怀;有的书里情爱悱恻,让人感唱;有的书里博大精深,启人思考……是那些美好的书构建了我们灵魂的小屋,我们不妨用鲜花和阳光一样的叹赞,来装饰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