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在得人”

“官在得人”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贯彻“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唐太宗还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在《职官令》中,对各级政府机构、官员设置作了明确规定,对妄置机构,私设冗员规定了惩罚条款,轻则受杖刑;重则判处徒刑,反映了唐太宗贯彻“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原则的决心,这对贞观年间精简机构、防止官员冗滥起了很大作用。不是在“得人”上下功夫,而是贪图“员多”,总以为人多好办事。由此可见,数量多不如质量好,“得人”远远胜于“员多”。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较为贤明的一个皇帝,他为了巩固唐王朝的统治,采取和推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治国方针。其中,精简机构、任人唯贤就是重要内容之一。他即位不久,就提出了“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就是说,政府机构的设置和官员的配备,重点是“得人”,即官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他还对宰相房玄龄讲了官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任用官员,宁可少而精,不可多而滥,重要的是“得其才”。为了贯彻“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唐太宗还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在《职官令》中,对各级政府机构、官员设置作了明确规定,对妄置机构,私设冗员规定了惩罚条款,轻则受杖刑;重则判处徒刑,反映了唐太宗贯彻“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原则的决心,这对贞观年间精简机构、防止官员冗滥起了很大作用。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原则,对于我们今天各级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设置,仍有借鉴的意义。

目前,不少政府机关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些人在考虑设置机构人员问题上,有宁多勿少思想。不是在“得人”上下功夫,而是贪图“员多”,总以为人多好办事。结果是机构重叠,因人设事,工作相互推诿、互相扯皮,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并由此而产生连锁反应,带来工勤保障人员增加、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样,“员多”了,不是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而是降低了机关工作效率。纵观有些机关、部门,人员济济一堂,但真正能拿得起来,工作独当一面的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数量多不如质量好,“得人”远远胜于“员多”。

封建的国家制度就是一个官僚制度,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是它固有的弊病。纵然有个别贤明的君主,想要革除这一弊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能真正做到的。但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却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因而,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仍有可以借鉴之处。为了解决机关臃肿的状况,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制定相应的规定、措施,保证编制的严格执行。比如,对于那些私自超编者,就应追究他的责任。大家不仅都要想通,而且要牢牢记住: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