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苗族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苗族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苗族民间传说,其武术立堂子念的《请师诀》和一般咒语所言,苗族武术始于“裒尤”,即蚩尤,乃九黎三苗之首领。苗族武术起源的主要原因是战争。苗族武术在长期流传中,流派很多,套路各异。从以上所述,可见苗族武术源于上古时期。历史的起伏、战争和压迫,促使苗族武术的发展。之后,清末苗族武师唐瑞与土家族武师罗国龄、汉族武师朱国福等综合整理而形成了独特的“苗家武术”。
苗族武术_武术·射弩

第四节 苗族武术

苗族武术源远流长。苗拳中的“蚩尤拳”据传诞生于公元前25世纪以前的蚩尤时代。据苗族民间传说,其武术立堂子念的《请师诀》和一般咒语所言,苗族武术始于“裒尤”,即蚩尤,乃九黎三苗之首领。苗族武术起源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人们为了提高格斗、械斗的技能和技巧,为寻找一些方法与形式,湘西一带苗族称之为“舞拳舞棍”。在苗区,“舞拳舞棍”经久为习俗,蔚然成风,不管男女老少,几乎每人都懂得技击的常识和几手过硬的武功。其开展之经常及广泛,实为罕见。武术,苗语为“勾动”。它和“劳动生产”“功夫”“技术”属同音异义。谁的武艺好,则称谁为“汝勾动”。

一、源流

苗族武术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通过狩猎、畜牧、农业等生产活动和部落战争而得以发展,那时,“苗族祖先属古老蚩尤部落,后南迁‘古洞庭、右彭’之地,形成‘三苗’,战国时迁玉溪史称‘玉溪蛮’”。他们以石制器、猎食为生,同毒虫猛兽搏斗,后又以祭祖“打牛”、芦笙舞蹈、踏花步、擂铜鼓、板凳舞等形成了本民族武术的萌芽。随着阶级的产生,苗族备受统治者压迫,因此苗族武术越来越快地得到发展。

奴隶社会时期,铸铜业的发展,又为苗族提供了斧、钺、戈、矛等青铜兵器;进入封建社会后,铁器、牛耕的使用,加速了生产、武术的发展。同时苗弩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张弩、弩、大小木单弩、大小竹竿弩、伏远弩等。铁器的出现,更有了剑、戟、殳、钩、斧、锏、锥、刀、匕首等。而苗家的双环刀,却与众不同,《贵州通志》:“九股苗所用之利刃,名曰双环刀……造刃之法,子初生时,亲家送铁一块,匠人造成初样,埋于泥土中,每年取出冶炼一次,至十六岁时成利口。”

苗族武术在长期流传中,流派很多,套路各异。其中主要有粘功、策手、点穴、花拳四大方面。花拳套路丰富多彩,有“八门擒打”“张家拳”“猴儿拳”“猫儿拳”“犟子拳”“娃崽拳”“养身拳”等,器械有棍、叉、刀、剑、档把、枪、棒管烟、竹条镖等。

从以上所述,可见苗族武术源于上古时期。历史的起伏、战争和压迫,促使苗族武术的发展。有史可查,明万历年间播州地区的苗族杨应龙起义,清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湘黔地区的苗族吴八月、石柳邓起义,清咸丰年间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张秀起义,这些起义都推动了苗族武术的迅猛发展。同时,张秀、杨大陆等为了加强训练士卒武功,他们融少林武当等各大名派之精华于苗族武术之中而后自成一派。之后,清末苗族武师唐瑞与土家族武师罗国龄、汉族武师朱国福等综合整理而形成了独特的“苗家武术”。

二、特点

(一)苗族武术具有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劲力突出、发招狠绝的特点

不管是拳术还是器械套路都是打“四门”,形成“四门拳”“四门棍”“四门刀”“四门镗”等“四门”套路。搏斗时脚踩“品”字桩能攻能防,以变求胜;进退中脚走“之”字,蜿若游蛇行走,确保进退灵活。

(二)苗族武术的传授非常注重武德教育

古往今来,苗族男女老少都崇武健身,但师傅授艺之前都要徒弟在祖师灵前发誓遵守师训。特别是“点穴”一类武功出则取人性命于股掌之间,不到生死关头绝不能用以对人,路见不平一般也只能用一般招式助人。因此,苗族人中习武人众,但兹事者却没有,习武之人一般都脾气好,知礼节,重义气,肯忍让,诚实本分。

三、内容

(一)拳术

拳术是苗族武术的基础,苗拳属南拳范畴。演练过程中节奏偏慢,讲究一招一式,架势清楚,动作朴实无华,位置路线清楚手法上,上肢运动较多,着重手臂挥舞,劈确挑拨,推插勾拦,格挂靠挤,心气催力,劲力实出。身法上,沉肩垂肘,含胸拨背,弓步、跪步、歇步、虎步、丁步,少有大跳步,讲究下肢稳固,不管上肢如何运动,下肢要稳如磐石,切忌轻浮。这样才能保持重心,体势平衡,快而不乱,猛而不浮。腿法上,苗拳没有后挑腿、穿心腿旋风腿,只有扫img7腿、踢腿、铲腿、顶膝,总的要求是“腿不过膝”在套路结构上,一个套路一去一返的一合中动作是相同的,在一合拳中,左右势的动作是相同的,这对训练左手大有好处,在技击上有很大的价值。每个套路合与合之间用一个相同的动作来衔接。

练习苗拳一有要领歌,二有拳谱。要领歌主要是告诉人们练习时要注意的问题,如练拳诀,“眼是侦探,心是指挥,身手脚步紧相随”,“头劲顶破天,出手对乳端;两肩须下坠,腰凝砥柱般;高低须有度,里肘回指间;磕膝须里靠,里剑向外翻;口呼鼻吸气,气下起丹田”。又如练对打诀,“手肘如闪电,返步身要偏,膝起闪两边,伸缩赛猿猴。则进身要偏,两眼望下边”;“打头起势随脚走,走时速起站中央,脚踏中门抢四位,两肘齐发人难当”;“策手策手,选择数手,若不择手,莫乱动手”。再如防械诀,“刀避刃,棍避锋,叉避三尖,img8避弓”。练拳时有拳谱,边唱边打,如金牛村石氏小四门的拳谱如下:“金刚捣碓,左右格掌,冲拳拉弓,美女梳头,鸳鸯腿,鹭鸶伸腿上步双冲拳,左旋身左右格掌冲拳拉弓,左右砍手,美女梳头,双震脚,蹲势上步双冲拳,左旋身虚步左右虎口,张飞脱靴,挖米锤地,童子拜观音,左旋身左右掏阴锤,金猫捕鼠。”

在湘西境内流传一种蚩钳手,苗语称“拳谱果”。它源于金牛村石氏家族,拳术部分动作原始,架势凶猛。拳中有4种手形。一曰“把枷椎”,译成汉语叫“螯钳手”。这种手形像螃蟹的前螯。其手形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上,拇指向下,第二、三指关节勾。此手若练得法,凡是抓住脉搏主要部位,最易伤人。用法的口诀是:“螯钳钳手钳半边,寸关尺上是险关。抓人抖手皮肉破,脉伤血阻身热寒。”二曰“果摩斗”,译成汉语叫“勾镰手”,因手形似镰刀而得名。先伸掌,四指并拢伸直,后并排向掌内折曲,与掌心成120°,拇指用力直压在食指二、三指骨折曲处。用法的口诀是:“拳掌来攻胸,勾镰绞腕中。侧身手勾住,掌背去擦珠。”三曰“果国转摆”,译成汉语叫“猪蹄锤”。它由勾镰手变形而成,即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全卷曲成拳形,拇指用力直压在食指二、三指骨弯曲处,指尖稍翘,与食指齐平,凸出于下三指骨外。四曰“果国间老”,译成汉语叫“钉子锤”。拳形为四指并拢向掌心卷曲,再将拇指紧抵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三节骨上,凸于无名指和小指外。无名指和小指指尖紧顶拳心。上两种手法,主要是对付对方气功训练有素,用平拳无法击垮对方的气防。所以须马上见机行事,速将手拳变猪蹄捶泄功夫,神萎力消,以达到胜对方的目的。其用法口诀是:“彼方气功练有根,手拳无法伤其身。须用猪蹄钉子锤,按穴打点最得力,疾痛气必泄,动垮力必虚。”除蚩尤拳以外,花垣地区还流传一种以裁缝的剪刀和铁尺为武器的剪尺拳。剪尺拳的基本动作是右手拿剪刀,可格、架挟、剪、点、戳等;左手拿铁尺,可劈、挑、捅等。剪尺拳的拳谱如下:一、立尺开剪,燕子穿梁,剪架泰山,黑鸦咬腕;赤地斩蛇,尺量华山,春燕截柳,神尺降妖。二、旋风卷浪,电闪雷劈,剪绞妲己,韦佛挥杵,尺打孽,神杵砸地,蚩尤借兵,夸父追日,哪吒风云,风火轮动;二龙绞柱,银针探海;金鸡啄珠,日月共明。三、猴儿跳涧,抛翻天印,脚踢华山,青龙出洞,双儿夺乳,杵撞钟鸣。

(二)气功

苗族的气功要数两河乡桐木村的气功队最为有名。这个武术队诞生于倒牛寨,此地在1200多米的摩天岭半山腰上,地势十分险要,居住在这里的三四十户人家皆姓麻。本寨气功大师麻胜珍练就祖传的气功绝技,其弟子要数麻兴思练功最为认真,功夫过硬,他曾带气功队到湘川黔边境表演,也曾随县里的绝技团到省城、深圳等地演出,受到好评。他们表演的节目有以下几项“击顶碎石”,就是用4块崭新的青砖牢牢地抵住表演者的下巴另4块火砖也死死地压在他的头顶,一个虎背熊腰的小伙子,双手抡起大锤,瞪着圆眼屏住气,看准砖块,“哼”地声猛击下去,霎时间,上下两叠砖纷纷断落于地,表演者的天灵盖和下巴丝毫无伤。“赤卧钢钉”,在两块大木板上钉满密密麻麻尖锐的铁钉,表演者赤身仰卧于其中一块之上,用另一块压在上面,4个彪形大汉扛来二三百斤的大块石放在上层木板之上,一个大汉抡起大锤,反复地朝石块打击,直到大石块破裂落地为止,而夹在铁钉中间的表演者却坦然自若。“掌削顽石”,表演者拿起一块青条石,左手紧紧夹住,其右掌“气功”发动后,“嗨”的一声,刹那间,石块便如刀削斧砍般地齐刷刷地被砍掉了。“独指通砖”,表演者把一块乌黑发亮的青砖,手放于地,将气功运到手指上,对着青砖猛钻过去,一缕青烟过后,砖块便亮出一个通天的大窟窿。“气断钢丝”,选两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手牵筷子般粗细的钢丝,密密麻麻地将表演者全身紧紧地缠绕,表演者运足气,发功于全身,只听见“嗯”的一声,钢丝便节节断落于地。“轻身若无”,表演者把一张薄纸将两头固定在木架上,运足气后,100多斤的苗家汉子双脚站在纸上,纸张丝毫无损;又在桌子的四角摆上4个鸡蛋,或4块白嫩白嫩的豆腐,表演者在鸡蛋或豆腐上来回走动,如同闲庭信步。除以上节目外,还有“汽车过身”“肚皮切菜”“肚皮砍柴”“缨枪刺喉”“赤卧钢叉”等。

(三)耍棍

耍棍,也就是以棍为武器进行的一种武术活动。棍,一般用竹或圆木做成,以手掌可握为宜,长约两米。耍时,先要横向握棍向观众示意,然后才按正式套路展开动作,时打时挡,时伸时拉,时左时右,时前时后,有攻有防,令人目不暇接。在有的地方,耍棍还可以两人对打,一进一退,一攻一防,动作敏捷,让观众连声叫好。在昭通市的威信县一带,流行一种扭棍比赛,由两人执棍相对,棍棒相交,反向扭转,看谁能将对方扭翻或使对方脱手。这也是耍棍的一种方式。

(四)甩连枷

所谓连枷,就是用一节铁链拴上两节棍棒做成。甩时,根据需要,时握一棍,甩出另一棍;时握两棍,横拉抵挡对方攻击。甩连枷要特别掌握好收、放、旋转、低甩等几个重要环节,收要有力,放要准确,旋转要稳,低甩要平,要不然连枷不但打不中目标,相反还会甩中自己。可以说,甩连枷的套路不很严格,但很要一番技术。关于甩连枷的来源,据说过去是从打麦子、打荞子等开始的。现在,我们偶尔还可以看到有人用一节绳索拴上两根木棍甩打麦子、荞子之类。看来,甩连枷有可能就由打麦子、荞子的方式演变而成。

(五)扔流星

扔流星砣是一种较简单的武术,说起来,只要“扔”就行了但是,“扔”讲究的是准。流星砣系用一铁链系住一铁球,使用时将铁球抛向目标即可,它虽然没有什么套路,但要击中目标,同样需要下一番工夫。一方面,要扔得重,扔得准;另一方面,又要收得快,收得好。做到这两个方面,扔流星砣才算达到相当的水平。实战时也才可以使人致命。扔流星砣现在所见不多,但在过去,由于流星砣是一种致命武器,有不少人经常练习或使用,是苗族的一项重要武术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