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汉门的那座红楼

兴汉门的那座红楼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次从兴汉门走过,我总要久久注视那座红楼。好,师专就师专,兴汉门就兴汉门。我们把学校呢称为“兴汉门大学”,把这座红砖楼与北大的红楼相提并论,实在是有些自傲自诩的味道。到秋冬,口粮的三分之一是红薯。红楼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又有节奏。红楼的生活清苦而富有朝气,充满温馨。二十年过去,兴汉门的那座红楼面貌依然。那座小小的红楼,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星散于长沙市的各所中学。

每次从兴汉门走过,我总要久久注视那座红楼。楼是五十年代建造的,仅三层,红砖墙,木楼板,与现代化高楼相比,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它。然而,我对它,却有着深深的眷恋。

转眼已过去二十年了!那时,我们中不少人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却被莫名其妙地录取到这座毫不显眼的“师专”里了。同学们心照不宣——贯彻“阶级路线”。事情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却满腹牢骚。陈老校长一边摔眼镜(他作报告讲到激动处,便在桌上摔眼镜),一边讲他的“苦难历程”:如何在旧社会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挣扎,如何与土匪打仗,如何如何……用的是归纳法,立意十分明确:对待生活,最要紧的是信念,是对党、对人生的信念!当他一次又一次摔眼镜之后,大家释然哄然笑了。好,师专就师专,兴汉门就兴汉门。前程天地阔,到处有青山!努力,上进,发狠读书!我们把学校呢称为“兴汉门大学”,把这座红砖楼与北大的红楼相提并论,实在是有些自傲自诩的味道。

那时的生活,真是艰苦。钵子饭,瓜菜代。到秋冬,口粮的三分之一是红薯。每餐不满一钵饭,莱是稀稀的一大钵汤,用放大镜也找不到一星油珠子.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常常饥肠辘辘,吃了上餐等下餐……

生活苦,不以为苦;读书乐,常以为乐。红楼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又有节奏。上课,考试,劳动,自修。不大的图书室,却有藏书数万册,从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诸子百家,到莎士比亚……我们广泛涉猎,手不释卷,虽受着饥饿的威胁,精神上却这样富有;虽未必刺股悬梁,却常见闻鸡起舞。冬夜读书。饥寒难耐,悄悄走出红楼,到兴汉门街边买支冰棒哄哄自己(那时副食品极少,冬天却有冰棒),咽下疲劳和口水,又回到桌边埋下头去……

红楼的生活清苦而富有朝气,充满温馨。早晨教室有歌声,傍晚院中有球赛,课间有欢笑,周末有舞会。每遇文艺会演,即使是粗喉大嗓,也认真登台,兴致勃勃,鼓腹而歌。三五同好,忽发豪兴,文学社组织起来,刊物也堂而皇之地印行。

老师们呢,都是德高望重的饱学先生,严谨而乐观,茹苦含辛而信念弥坚。那天上午第四节是古汉语课。快下课时。蒋良栋老师不知怎么讲到“染指”的典故。蒋老师曾在北大受业于李大钊先生,博学且风趣,好以手势说话,讲话讲到妙处,满头白发生光,长长寿眉抖动,眼睛眯眯笑成弯月。只见他高高翘起右手食指,重重往下一蘸,提起来,横在嘴边一唆,做个“染指于鼎”的动作。早餐喝的是稀饭,腹中早巳空空如也,听到此处,大家虽没有象宋公子一样尝到鼋的滋味,却哄笑着咋嘴咋舌了。

二十年过去,兴汉门的那座红楼面貌依然。红楼的那段生活,有如大旱年的蔗梗,甘汁不多,亦或有些苦涩,却耐人咀嚼,令人回味。那里凝聚着历史的折光,沉淀着生活的哲理。那座小小的红楼,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师,星散于长沙市的各所中学。许多年来,由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德才兼备的学生,就是用“桃李满天下”的话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大家正是怀着红楼艰苦日子中确立的信念,以师长传给我们的知识,努力播种耕耘。

犹如孩儿对于摇篮,每次从兴汉门走过,我总要久久注视这座红楼,心中充满深深的眷恋……

教师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