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皇王百趣图》序

《皇王百趣图》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年前也是这个时节,我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由于索稿较急,事后只赶写出十三篇,这就是《龙墩上的悖论》。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面世之后,反响不错。这在书名上也有所反映:“真龙天子”,沿袭了民间对皇帝的俗称;“百趣图”,意在状写其鱼龙曼衍,百态纷陈,令人目不暇接。太史公的《史记》是这方面的典范。单就数量来说,中国历史上四五百个皇帝,这里写到的不足十分之一,充其量是“尝鼎一脔”。

说起这本书的前世今生,真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三年前也是这个时节,我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一家出版社的老总臧永清先生三次造访,约我以哲学思维、文学手法写一部关于中国皇帝的历史散文。其诚可感,却之不恭,当下应承下来。由于索稿较急,事后只赶写出十三篇,这就是《龙墩上的悖论》。

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面世之后,反响不错。但我清醒地认知,并非皆因作者的写法高明,很大程度上沾了历史题材的光。因为较之现实题材,历史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更多的“空白”,具备一种文体的张力;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原型属性”,本身就蕴涵着诸多魅力,有着一般虚构人物所没有的知名度;而且,经过后人的踵事增华,头上往往罩着诡秘、神奇的光圈。从审美的角度看,历史题材具有一种“间离效果”与“陌生化”作用,比现实题材更有利于审美观照。朱光潜先生说过,“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从前’这两个字可以立即把我们带到诗和传奇的童话世界”。

至于我手下的作品,毕竟属于急就章,就像李义山诗中说的,“书被催成墨未浓”,存在着诸多未能尽如人意之处。最主要也是最明显的,是这部书没有写完,客气地说是“惜非全璧”,若是挖苦一点,则视为“断尾蜻蜓”。这样,永清先生便又出面了,怂恿我加紧动手,续写下去。这就没有任何可以犹疑的了。如果说,头一次应承是“谊不容辞”,属于“友谊出场”,因为那个“彩球”原是可接可不接的;那么,现在,则是“义不容辞”了,此举纯然关乎作者自己——总不能演了多半场就置“观众”于不顾,掉头而去吧?

在牢牢地被套紧、束手就范之后,我只好乖乖地坐下来进行补写。内容大体上增加四成;出于通盘考虑,在段落、文字、题目方面也作了某些调整。这样,就有了诸君手头这部“劳什子”。

关于本书的内容,仍是《龙墩上的悖论》序言中所陈述的:“人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研究历史活动,再现历史生活,自然应该着眼于‘春灯走马’般穿行其间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命运、人生困境、生存焦虑、生命意义的探寻。而封建帝王,作为历史活动中的特殊人群,由于他们的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予取予夺的政治威权,特别是血火交迸、激烈争夺的严酷环境——那个‘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借用佛经上的话)的龙墩宝座,往往造成灵魂扭曲、性格变态、心理畸形,时刻面临着祸福无常、命途多舛的悲惨结局。这就更会引起人们的加倍关注。”若说是有所调整,那就是更加注重了可读性、趣味性;较前更为驳杂、丰富一些。这在书名上也有所反映:“真龙天子”,沿袭了民间对皇帝的俗称;“百趣图”,意在状写其鱼龙曼衍,百态纷陈,令人目不暇接。

在二十几篇作品中,作者通过具有历史逻辑性的文本,复活那些最耐人寻味的“旧时月色”,以唤醒人们的幽渺记忆。较之一般的历史著作,其间彰显了主体性,注重运用哲学思维和辩证方法,对人物的个性、命运、生存价值、情感世界以及人性弱点等进行深度剖析;也更加关注个体心灵世界,力求从更深层面上把握具体的人生形态,揭橥心理结构的复杂性。实际上,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自我存在。文学创作,说到底是一种生命的访问、灵魂的对接,因此,要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发掘,付诸深刻的心灵体验与生命体验,而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史实陈述。也就是既穿行于枝叶扶疏的往史丛林,又能随时抽身而出,自觉地张扬主体意识,深入到历史精神的深处,去默默地同一个个飞逝的灵魂作跨越时空的对话,由感而悟、由情而理地揭示历史更深刻的真实。

古代文论谈到艺术创造时,强调“画”、“化”二字。画,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则要求把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化作心灵的东西,并设法把这种“心象”化为诗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飞翔。同样,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作品,也应该尽其可能地进行心理刻画和形象、细节的描绘。太史公的《史记》是这方面的典范。明代史学家谈迁在其《史论序》一文中,引述了东坡居士一段话:“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鼻口,或在耳目。传神者得其意思所在,则无不肖矣。”然后,他接上说:“余于史亦然。模优孟之衣冠,不如加颊上三毛也。”

比照前一部书,这回称作“全璧”,或曰“足本”,这只是相对而言。单就数量来说,中国历史上四五百个皇帝,这里写到的不足十分之一,充其量是“尝鼎一脔”。再从深度上看,书中涉及到数千年王朝兴废史中的诸多问题,像王朝继统、王位的禅让与攘夺、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后的汉化、封建士子的历史命运、人性(道德)与事功的悖反、个性与命运、道统与皇统,以及和亲、文字狱、宦祸、藩镇割据、外戚与后妃干政,等等;还有兴勃亡忽、鼠尾龙头、欲望杀身、“种了龙种,收获跳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等蕴涵奇诡的政治、文化现象,哪一个课题,不足以使专家学者穷数载之功,写成一部或几部专著呢?区区一束文稿,不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无足道也。

王充闾

2009岁杪识于沈水之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