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题二首[]

无题二首[]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首书赠日人宫崎龙介,第二首书赠宫崎龙介的夫人白莲女士;据《鲁迅日记》,此二首诗书赠于1931年6月14日。第二首诗,则主要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感慨。《无题二首》是鲁迅因宫崎家族对中国辛亥革命的支持而引发感慨,以南京城为背景,怀古喻今,沉痛地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失败,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未成的慨叹,以及对其后继者的背叛行径的讽刺和揭露,沉郁悲愤,含蓄深沉,引人共鸣。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2]绮罗成旧梦,石头城[3]上月如钩。

雨花台[4]边埋断戟[5],莫愁湖[6]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7]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注释】

[1] 此二首诗亦为书赠日本友人之作。第一首书赠日人宫崎龙介,第二首书赠宫崎龙介的夫人白莲女士;据《鲁迅日记》,此二首诗书赠于1931年6月14日。“群雄”,手迹作“英雄”,“不可见”作“杳不见”。此诗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2] 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建都于南京(古称建业或建康)。

[3] 石头城:古城名,本名金陵城,东汉末年孙权重筑后改名,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上。后用石头城代指南京。

[4] 雨花台:在南京城南聚宝山上,因砾石沉积,盛产雨花石,故名;此处筑有炮台。辛亥革命时,革命军凭借雨花台与清军作战,攻入南京城。

[5] 埋断戟:典出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6] 莫愁湖:在南京水西门外。相传六朝时洛阳女子卢莫愁曾居于此,故名。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曾在湖边建立阵亡将士纪念碑,刻有孙中山“建国成仁”的题词。

[7] 美人:指莫愁女,暗喻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先行者

【赏析】

日人宫崎龙介,是宫崎弥藏的儿子。宫崎弥藏曾同情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幸患病早逝。其弟宫崎寅藏(1871—1922),号宫崎滔天,笔名白浪庵滔天,继承其兄遗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05年在日本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宫崎寅藏参加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庆典,并参加南京临时政府筹建工作;1913年又参加筹划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的活动;1922年12月,宫崎寅藏因病在日本东京逝世。其以白浪庵滔天的笔名发表的《三十三年落花梦》,记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甚详。因宫崎寅藏在同盟会和国民党中有一定的影响,故在1931年6月,国民党政府邀请其侄子宫崎龙介和夫人白莲女士来南京。

因宫崎兄弟几个都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积极分子,长期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鲁迅又曾与宫崎寅藏有所过往,所以在内山完造的介绍下,鲁迅与宫崎龙介夫妇认识,有感于当时的政治时势,写下了此二首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在南京成立政府,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较为激烈。1931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内,蒋介石企图通过国民会议搞独裁,因约法问题与当时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发生冲突,蒋将胡软禁于南京汤山。5月5日,蒋介石如期在南京召开了国民会议。5月27日,反蒋的汪精卫、孙科、陈友仁、唐绍仪李宗仁、陈济棠等人在广州举行会议,再次组织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公开对立。不久,蒋介石一派内部又发生矛盾,大小政客纷纷离开南京,远走上海等地,有的还扬言要出国。第一首诗就是用讽刺的口吻,含蓄地描写了国民党军阀政客的争权的闹剧。

第一首诗首句“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中,因南京在长江边上,故以大江东去起兴,“聚义群雄”是作者用讽刺的口吻称呼国民党军阀政客,表达了对他们的鄙视;“又远游”则写了政客之间互相利用的丑行。他们在利益一致的时候,相互利用;利益不一致时,互相拆台分裂,甚至上演兵戈相见的丑剧,“又”字突出了这种互相勾结,既而又分裂争斗的状况的频繁。

第二句“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中,“六代绮罗”写六朝时,南京古都歌舞升平、温香软玉的太平盛况,“月如钩”则写了现时南京城凄凉的状况,二者之间对比强烈。“六代绮罗”暗喻了蒋介石政府梦想维持的政权团结、太平成象的局面,却因政客之间的权力纷争,而变成了凄清的状况,一片冷落荒凉。诗中用象征的手法,以古喻今,揭露了国民党政客们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争权夺利,各派自立政府分崩离析的局面。

第二首诗,则主要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感慨。首句“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中,“雨花台”、“莫愁湖”是南京城两处具有标志性的地方,莫愁湖还曾有南京“第一名胜”之称。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又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一片荒凉的景象,以对应第一首诗中第二句描写的景象。同时,诗人又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象征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状况。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革命党人率江浙新军攻打南京,从城外雨花台,经城南中华门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曾在莫愁湖边,建立一座江浙新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建国成仁”四字,故此二处为辛亥革命遗迹。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沉痛地感叹了革命的失败,以及对国民党军阀政客们背叛革命,葬送中山事业的愤慨。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表示辛亥革命失败,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第二句“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中,“所思美人”在诗中应喻指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此句意为,想到那些革命者们都已鞠躬尽瘁了,但革命尚未成功,后人只能由忆江天而发浩叹悲歌了。

《无题二首》是鲁迅因宫崎家族对中国辛亥革命的支持而引发感慨,以南京城为背景,怀古喻今,沉痛地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失败,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未成的慨叹,以及对其后继者的背叛行径的讽刺和揭露,沉郁悲愤,含蓄深沉,引人共鸣。

【延伸阅读】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看法

1.《鲁迅全集》第3卷,《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第409—411页。

2.《鲁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第556—559页。

3.《鲁迅全集》第7卷,《集外集拾遗·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第293—294页。

4.《鲁迅全集》第11卷,《两地书》第8、10、35封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第31、39、1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