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战金鸡滩

转战金鸡滩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金鸡滩需要,我就去那里,竭尽全力地做好工作就是了。全社7个大队中,除了发源于金鸡滩大队的二道河则可以自流灌溉包括上河在内的600亩、榆东渠可灌溉海流滩和上河的1070亩耕地外,东滩3个大队和井界都是旱滩地。1975年 8月份,榆林县革命委员会专门来金鸡滩召开了有北部各公社参加的打机井现场会,已打成的机井和马槽井在第二年的夏、秋田粮食增产上收到了明显的效益。

走出县委大门,我心里沉甸甸的。由一个社情好、民风正的公社,调到一个社情和民风都有点复杂的地方,我能够挑好这副担子吗?直至回到家里,脑子里还乱哄哄的,思绪万千,一时难以平静下来。从1972年11月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榆林县委三次提拔和调动了我的工作,而且任务越来越艰巨,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呢?能当一名合格的公社党委书记吗?主观上还是有信心的,将来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去检验,出水才看两腿泥嘛。听母亲说,父亲在家里养病期间,凡是有人来看望,总要高兴地对人说:“我现在已经有了接班人啦!”我一定要把父亲这个班接好,将自己的全部才华,奉献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第二天,也就是7月3日中午,按照公社电话约定的,金鸡滩大队的拖拉机进城来办事,我找到了蒋德林师傅,同他一起来到了金鸡滩公社。本来,应该先去岔河则交接一下手续,但县委领导指示先去新的岗位,工作安排好了,再抽空去岔河则公社交手续。好吧,听从组织的调遣,那时有一首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其中一句歌词是“哪里需要哪安家!”现在,金鸡滩需要,我就去那里,竭尽全力地做好工作就是了。

金鸡滩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美丽的金色雄鸡,飞到榆林城北30公里处,发现这里土地肥美,水草丰茂,便飞落下来安了家,由此而得名;二是原来这里荆棘(席芨草)遍滩,便取其谐音名之。

到职以后,我用一天多的时间翻阅了有关文件资料,又找了几位副职领导和秘书了解全公社的基本概况。第三天,座谈欢送了老书记段世杰,履行了移、接交手续的简单程序,便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首先,带了一名干部下到各个大队转了一圈,同大小队干部见面、座谈,掌握社情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公社7个大队辖54个生产队,有1578户,7285人,总面积为380平方公里,有农耕地4.3万多亩。在了解全社大概情况的基础上,开始了脚踏实地的工作。经过公社党委集体讨论,确定了当前工作的三项任务:即组织理论宣讲队、加强水源建设和抓紧秋收生产。

组织理论宣讲队伍,是为了以大学习、大批判为动力,凝聚人心,推动工作。先抓公社机关干部和所属事业单位职工的学习,除了正常下乡和外出开会者,凡在机关的干部职工每天早晨坚持学习两个小时。学习的内容有年初中共中央1号文件,即批转清华大学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以及后来印发的“评法批儒”和评《水浒》等一系列材料,还有《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的社论以及评论员文章等。具体要求是除了集体学习,还要利用晚上时间自学,同时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文章,各单位还要办好“学习专栏”。集体学习不仅要念文章,还要开展讨论,以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在当好学生的前提下再当先生,即抽出干部中的学习骨干,在公社举办每期5天的“理论队伍学习班”,培训大队干部、插队和返乡知识青年以及公民办教师。然后,要他们回到生产队在“政治夜校”当好辅导员。这里的农民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那些学习资料也多半听不懂。比如,文件中“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有的农民听以后说:“林彪那个反革命样还敢笑话孔老二哩!”还有的社员说:“我听广播上天天说要批粮批款哩,原来是批林批孔,空高兴了一场!”反正对这些农民的要求也不高,能记住一句是一句,听懂一点算一点,只要坚持学习起来,并且边学习边批判,就可以起到弘扬正气、压倒歪风的作用。

为什么要先抓水源建设呢?不仅是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还因为这里相对南部山区水资源富集一些,通过挖马槽井可以利用地表水,打机井可以挖出地下水。有了水就可以将基本平缓的沙滩地改造成水浇地,增加粮食产量。全社7个大队中,除了发源于金鸡滩大队的二道河则可以自流灌溉包括上河在内的600亩、榆东渠可灌溉海流滩和上河的1070亩耕地外,东滩3个大队和井界都是旱滩地。原来,社员打的小沙井只能浇灌少量的自留地,集体耕地仍然受着“十年九旱”的威胁。鉴于此,7月18日,公社党委扩大会专题讨论了这一问题,最后决定全公社立即启动停滞了几年的打机井,给各大队分配任务30眼,力争完成50眼。马槽井至少每个生产队一口,多者更好。会后,找来井界大队原来的打井技术员姚锁明落实任务,同时要求各大队开始备料,并组织打井专业队,除配合打机井外,巡回各生产队大挖马槽井。有关打井配套工具和水泥管等问题,又同县水利局的老艾座谈,请求县上帮助解决。就这样,各生产队都重视了水源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1975年 8月份,榆林县革命委员会专门来金鸡滩召开了有北部各公社参加的打机井现场会,已打成的机井和马槽井在第二年的夏、秋田粮食增产上收到了明显的效益。

至于秋收,是季节性的工作,公社会上统一布置,再派干部下去检查督促就行了。秋收工作着重强调抓紧收打,防止霜冻灾害,做到快收快打,颗粒归仓,以保证社员的基本生活所需。同时,力争超额完成粮、油征购任务。

以上这三项工作,也算不上习惯上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除了水源建设一项是顾及长远利益的基本建设外,其余两项都是日常性的工作。不过,这两个月的工作还算初见成效,起码达到了稳定全社局面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