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唤醒黄土地的人们

唤醒黄土地的人们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地质行业中被公认最苦最累的,是搞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在黄土高原的西海固地区,一支区域地质调查队伍开展了宁夏地区第一次正规的区域地质普查,唤醒了黄土地,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的统称,即按1∶20万编幅的J-48-XXXⅥ和J-48-XXXV两个图幅的所在地区。绝大多数人还都是单身青年,妻室和婚姻尚未纳入生活内容。

唤醒黄土地的人们

魏博文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着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着我们的帐篷……”

离开工作岗位虽然已经20年,但几十年地质工作的情形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特别是每当唱起或听到那首《勘探队员之歌》,总感觉到异常亲切,觉得这首歌的词,在字里行间,把野外地质人员的情趣和奔放的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地质事业也在快速腾飞,特别是在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上改进尤为显著。每当看到野外地质人员乘坐着大轿车,拉运着齐全且适用的装备出发时,抚今忆昔,真是天壤之别。正所谓桃甜忆李苦,在为当代的地质工作者庆贺的同时,禁不住就要忆想老一代野外地质人员所经历的那些艰苦岁月。

众所周知,地质行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非常艰苦的行业之一。在地质行业中被公认最苦最累的,是搞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现代化建设,地质工作是先行,1∶20万的区域地质测量是深入开展地质工作的基础,是先行的先行,大片沉睡的土地就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者踏入的脚步声中开始苏醒。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在黄土高原的西海固地区,一支区域地质调查队伍开展了宁夏地区第一次正规的区域地质普查,唤醒了黄土地,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的统称,即按1∶20万编幅的J-48-XXXⅥ和J-48-XXXV两个图幅的所在地区。工作区域内交通闭塞,干旱少雨,居民稀少,回汉民共居。当时,这一地区还基本上保持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原貌,群众生活相当贫困,曾有“全国贫穷之最”的说法,居民住的大都是窑洞,有木架的土房。在冬春交替冰雪未消的季节,地质队员每到达居民点,常看到一些小孩光着脚甚至赤着身,跑出窑洞追着看稀罕,在雪地上跑来跑去。地质队在很多方面总是要受到地域经济条件的影响。当时,主食定量满足不了需要,品种上黄米占较大比例,面粉主要用到跑路线携带午餐用。地区粮站从来不供应大米,只能在出队时少量带一些;副食条件也很差,蔬菜经常买不到,有时能买来倭瓜之类掺在黄米饭里就算是很幸福的享受了。每天跑几十里的路线,靠这样的营养来源,的确入不敷出。每天总是腿软疲乏,腹内发空。这时才真正体会到“行百里,半九十”这句格言真实含意。

工作区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为区调工作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当时约100职工的区测队,只有一台负重两吨半的卡车,主要是用在跑生活、协作上,很少为野外生产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搬家,以及入冬前的收队,就靠雇用老乡的毛驴。地形条件为跑路线带来的麻烦就更使人头疼。由于黄土覆盖很厚,垂直节理又极度发育,造成地表的严重切割,有时望去距离不到200米,看是一片完整的平地,到跟前就会遇到几十米宽,二三十米深的陡峭切沟。两壁近似垂直,攀登非常困难。为了跨越一道横沟,有时不得不绕道,一二百米,找个勉强可以通行的斜坡。在攀登太陡的沟壁时,地质员们常说俏皮话:“我们应该留下遗嘱。”话虽夸张,但是可见其艰险,事实上,这样的地形条件也确实给生产安全带来威胁,分队技术负责人王世环同志因晚上赶路,就不慎滑落到十几米的深沟里,脊椎骨摔伤错位,险些造成终生残废。

为了加快任务完成进度,有时一次布置几天的工作量。路线要连续照直跑下去,不走回头路,直到下一个集中站。这时,简单的行装、干粮、漱洗用具和工作用具都要随身携带,每天要在坎坷的地形上走几十里路,还要按规范选点、观察、记录、述描。途中很少能遇到一个可以供挡风避雨的休息地点,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连棵歇脚乘凉的树也见不到。疲劳、酷热、干燥只能无可回避地承受下来。到达住宿点,还要寻找生产队干部安排食宿。有些地方,水井是稀罕的,老乡的生活用水是靠水窖在雨季收集储存维持,一天劳累,要想洗个澡擦拭一下汗垢,那简直是奢望。早晨能每人给一茶缸水作为洗漱之用,主人就算是非常慷慨大方了。衣服破了就用橡皮膏粘起来,更可笑的是裤子破了就用地质包遮挡,好在见外人的机会不多。

物质条件是这样,精神食粮贫乏,也同样使人难耐。当时,电视机还是神秘的传闻,只听说过没见到过;半导体收音机价格还很昂贵,不可能配备到小队。订报纸无法投递,每当路经公社所在地,能看到10天前的报纸,听一听新闻广播,简直像吃到一餐可口的饱饭一样。绝大多数人还都是单身青年,妻室和婚姻尚未纳入生活内容。但只身在外,远离家乡亲朋,通信仍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发信还比较容易,收到回信就是旷日持久的事了,只能寄到队部,有人回队办事才能把信带回。每当家中有亟待了解的情况时,其焦急心情可以想象。当时大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克服困难毫不畏缩地完成所肩负的任务。

有辛劳也有愉快。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是地质工作者的使命”。在这一豪迈口号鼓舞下,大家都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在风尘仆仆中见不到愁眉苦脸。有的人风趣诙谐,特别是每当全队集中整理资料,小结工作和政治学习时,伙伴集中在一起,谈笑风生,说说唱唱,那也是一片欢乐的景象。有时还拼凑一些简单的文艺节目,为当地老乡演出联欢,节目水平虽不高,却真有点“轰动”,方圆几里内的居民,很多都合家出动赶去观赏。

辛勤劳动也获得了很大的快乐。在1964年春,图幅最后验收,全国第一批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达到甲级标准的只有20多幅,宁夏这2幅都榜上有名,获得了专家们的好评,为宁夏地质队争得了荣誉。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功和喜悦,更坚定了职工们的信心,使他们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作者单位系宁夏老科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