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亘古男儿一放翁

亘古男儿一放翁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秋风瑟瑟,愁思满腹,有太多的迹象表明,陆游老了,已不能效死疆场。显然,这里没有浩叹,唯有余悲,是陆游在做最后交代,同时也是留下的唯一遗愿。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说,陆游曾多次表达过类似的心愿,并不是在此诗中首次流露。陆游死后二十四年,南宋和蒙古会师灭金,刘克庄《端嘉杂诗》第四首中追忆陆游:“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亘古男儿一放翁

孩儿巷在杭州是一条有名气的古巷,不只因此巷在宋代以制卖泥孩子得名,更因大诗人陆游晚年流寓于此,有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路过孩儿巷98号陆游故居,不知为何,我竟想起了陆游写岳飞和韩世忠的两句诗。多少次来往湖上,他痛悼岳飞蒙冤,“惊心六十余年事,双塔依然在翠微”;喟叹韩世忠晚年生涯,“白发龙钟空自笑”“醉尉怒呵如不闻”。前尘漠漠,后世茫茫,何处是书生报国处,何处是故国家园。秋风瑟瑟,愁思满腹,有太多的迹象表明,陆游老了,已不能效死疆场。但他忍不住总是激动,他有未完的心事,且对此怀有无穷的希望。

回顾历史,陆游的生命有八十二年在宋金对峙、干戈扰攘中度过。可怜他三岁时,北宋就覆亡了,金人的铁骑开始踏遍大江南北。追忆平生,他恨自己在西北——宋金两国前线待得太短,怨朝廷不让他参战,笑僚友们每每太书生。抗金的岁月里,他只有过一两次上马杀敌、冲锋陷阵的机会。太多时候他在蜀州、嘉州、夔州、荣州、叙州,或充幕府或委任地方,但均未谋兵。大散关的气息、剑门关的气象,他好熟悉又距他好远,于是他不停地呼唤、奋斗了半生,同时也遗憾了半生。现在他老了,僵卧荒村,人说老年多梦,在梦里他常重历故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时也呓语,“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宋诗尚筋骨,尚瘦硬。翻开陆游的《剑南诗稿》,私以为《示儿》一诗足为宋诗最高精神之体现,此诗融合了爱国、复国、救国、忧国之思。陆游息影良久,或许他已壮志蹉跎,但笔调却不见委婉,诗中连用“死去”“悲”“家祭”等词。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宁宗嘉定三年(1210)除夕前夜,陆游吟罢此诗后溘然长逝。临终,他反复叮嘱,若他日中原光复,勿忘告慰他之亡灵。显然,这里没有浩叹,唯有余悲,是陆游在做最后交代,同时也是留下的唯一遗愿。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说,陆游曾多次表达过类似的心愿,并不是在此诗中首次流露。他此前的四首诗已表明他的遗愿由来已久,“死前恨不见中原”“但有一可恨,不见复两京”。以至他死后,南宋的形势每有大变,都会有人想到此诗。陆游死后二十四年,南宋和蒙古会师灭金,刘克庄《端嘉杂诗》第四首中追忆陆游:“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陆游死后六十年,元师灭宋,“九州同”倒是实现了,但却是元人统治下的“九州同”。元初,陆游的浙江同乡、小他一百一十七岁的林景熙在读了他的诗卷后,题了一首七言古诗,《书陆放翁书卷后》,末四句为:“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可谓感怀故旧,于凄恻中见悲壮。

遂想陆游的晚景定是十分凄惨,贫病不说,家国难在,唯有以笔写心,摭拾梦片,硬撑、强挨过岁月流年。于是我又想到严复先生写给其孙严侨的《示儿孙》:“神州需健者,勿止大吾门。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陆游已可安息,他的声音已留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每到民族或个人危亡之时,定会回响在那些有识之士的耳畔。民国不少爱国将领于逝前,仍要儿孙在病榻前朗读此诗,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家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