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出一片新天地

“扶”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河把移民扶贫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建设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把扶贫移民与扶贫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抓实施。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2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移民建房1.2万间,搬迁贫困群众4100户1.5万人,集合各方资金,对移民村进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配套建设。

“扶”出一片新天地——白河县扶贫移民搬迁纪实

走进白河县扶贫移民新村,只见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两侧的葱郁香樟树映衬着“粉墙黛瓦”新民居,迎接着一批批新主人的入住,整村扶贫移民搬迁的好政策,让那些居住偏远的后高山群众搬下山来,住进新村。

健全机制,整体规划建设

以建设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和经营整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实行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逐步推进,不断丰富整村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的人文经济和生态内涵。首先,是科学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以“居住集中化,生产集约化,生活社区化”为目标,对全县10个整村移民示范村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在规划方面,坚持做到“四个统一” ,即: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由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公路、电力、通讯等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查,综合考虑,打破镇村行政区划界限;在设计方面,将山、水、田、路、房、沼及产业等基础设施一次到位。对每个村安置点统一建房风格,一张图纸绘到底,努力形成外观靓丽、各具特色、经久耐用的农村新社区。其次,是严格监管。坚持“五级审定”程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制、法人制、招标制、公示制“四制”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建设质量终身追究制。出台了贫困户搬迁优惠政策,要求国土、林业、水利、城建、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减免14项收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统一办理手续,尽最大能力为搬迁户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减免搬迁户各种税费709.6万元,人均减免471元。

整合资源,完善配套功能

让农村群众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在整村移民搬迁工作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努力实现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到户”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六化”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捆绑了计划、财政、城建、民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卫生等部门涉农资金过亿元,实施移民区公路硬化、安全饮水、户用沼气、环境保护、垃圾处理、庭院绿化等项目建设,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在移民村还配套建设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医务室、警务室、信息室、防疫室、超市、图书室等,建设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向群众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证件代办、文体休闲、矛盾调处等多项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出行难、办事难、购物难、就医难、娱乐难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长远,提升扶贫移民成效

白河把移民扶贫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建设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把扶贫移民与扶贫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抓实施。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2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移民建房1.2万间,搬迁贫困群众4100户1.5万人,集合各方资金,对移民村进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配套建设。在抓好移民扶贫工作的同时,组织实施了96个扶贫重点村建设,着力改善重点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村容村貌和公共事业,解决了7.5万人人畜饮水困难,村村修通了水泥公路;有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6.5万人,其中实施“雨露计划”培训2781人;累计投放小额贴息贷款资金1.5亿元,大力发展以蚕桑、畜牧、烤烟、木瓜、黄姜为主的农村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全县5.3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原载2010年12月6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