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廉勤克举的徐横山

廉勤克举的徐横山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途经钱塘时,正遇王守仁出狱归,谪赴龙场驿,徐横山即北面称弟子及门,莫有先者。举教办学,讲授“王学”“良知”之说,廉勤克举其职。徐横山升任为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进而,徐横山又强调在道德修养上下工夫。有《王阳明传习录》三卷,《徐横山遗文集》卷上、卷下两集,《王阳明全集》卷一至卷三、卷二五。

廉勤克举的徐横山

明代,在横河镇马堰村北宜灌弄,出了一位名人,他的名字叫徐爱,字曰仁,号横山,以号行,当地人都叫他“横山太公”。这个村中有一座横卧着的瘦而长的小山,原名叫蛇山,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遂将此山命名为横山,当地人只知道徐横山而不知徐爱。他是明代状元、吏部尚书、王华之爱婿,也是兵部尚书、杰出的心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王守仁之妹夫,“王学”的及门弟子。生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自幼聪颖,天资淳和,读书勤奋,族中人人赞之。明弘治十六年(1503),他在余姚孔庙乡试,中癸亥科秀才,正德元年(1507),赴省城应试,考中丁卯科举人。在途经钱塘时,正遇王守仁出狱归,谪赴龙场驿,徐横山即北面称弟子及门,莫有先者。是年秋,徐横山赴京会试,考中戊辰科进士,因权奸刘瑾大忌余姚人,凡余姚人不得在京任职,故而至正德四年(1510)六月才出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县)知州,任期内政绩卓著,革去赋外非法、虚冒之税,禁抑势利之家,以宽民怨。凡有依仗权奸当行不法之徒,缉拿而绳之以法。举教办学,讲授“王学”“良知”之说,廉勤克举其职。此时,正值刘六、刘七农民起义,他也顺应朝廷镇压过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军。但他能及时做好保护老百姓不受霍乱之害的十条措施,且多被朝廷采纳。正德五年(1511),权阉刘瑾终因谋反获罪,被武宗诛杀。徐横山升任为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遂被召入京,旋即任南京刑部主事,与徐横山“同官南中,朝夕不离”(光绪《余姚县志·列传》、《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正德七年冬,徐横山与王阳明同舟归越,一路上探讨学问,论《大学》宗旨,他把王阳明所说的话,整理记录成《传习录》,进行广泛宣传。因为当时,有不少学者还不相信、不了解“良知”学说,在长期的朱程理学思想的统治下,人们十分崇尚朱熹注疏的《大学》和《中庸》,而把“事不师古,欲立异以为高”的王阳明“心学”视为“异端”。徐横山一方面公开评论被人们奉为经典的朱熹所注疏的《大学》,一方面阐述、注解“良知”要旨,进行辨析,使王阳明的学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接受,门人日益增多。

正德八年(1514)五月,徐横山曾陪同王守仁和同学蔡彦希、朱守中等到蜀山旁的龙山永乐寺,赋诗唱和。夏天,同游四明山白水冲,寻龙溪,登杖锡至雪窦寺,上千丈岩,经奉化,过赤城山(天台县北),越宁波后归余姚故里,写有《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

正德九年秋,共邀岳丈王华租船载酒,赴上虞东山游视。是年冬,徐横山升任南京工部都水郎中,南京工部虞衡司郎中。在任职期间,关注钱财出纳,尽力节省浮费。他一生为官,清正勤廉,恪守其职。有一年,徐爱赴衡山游玩,夜宿衡山,梦中见一老僧抚摸他的背,叹口气说:“你与颜渊同德,亦与颜渊同寿。”颜渊是孔子最喜爱、最得力的学生,勤奋好学,安贫乐道,品德高尚,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之,是为“复圣”,但寿命很短(光绪《余姚县志·列传》)。

正德十二年(1518),当王守仁巡抚南赣时,上任之前,徐横山亦请告约,有朝一日辞官回家,同归阳明之麓(绍兴阳明洞)讲学,这样既能朝夕相处,又能聆听教诲,以研究百世之业。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正德十五年(1521)五月十七日,徐横山归余姚马堰省亲时病卒,年仅31岁,葬于山阴县(今绍兴)迪埠山麓。王阳明得知徐横山病卒的消息后,非常伤心,说:“子与颜子同德,亦与颜子同寿。”

徐横山生前未有著述行世,嘉靖十三年(1534),他83岁的父亲古真翁,因痛失爱子,检索徐横山遗稿,正其讹,补其缺,编成上、下两集《徐横山遗文集》,附哀词,留存至今。

他死后,乡人为了纪念他,将横卧村中的“蛇山”,更名为“横山”,在横山上建造了“横山殿”,殿内祀徐横山塑像,俗称“横山太公”,至今还留有遗址。

对于徐横山的学术思想,黄宗羲曾认为:“阳明之学,先生(徐横山)为得其真。”确实,徐横山对“王学”有很高的造诣,他认为:“夫有体(知)斯有用(行)有终必有始。将以康斋之践履为体为始耶?将以白沙之造诣为用为终耶?是体用始终歧为二也。世固有谓某有体无用,有用无体者,仆窃不然。”在他看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只是“体”和“用”的关系。这里,他强调了“用”的重要性。借此批判了“体用始终歧为二”的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是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体现。如:“吾师之教,谓人之心有体有用,犹之水木有根源,有枝叶流派。学则如培浚溉疏,故木水在培溉其根,浚疏其源,根盛源深,则枝流自然茂且长。”很明显,在徐横山的心目中,“王学”最大的特色就是“返身实践”,这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进而,徐横山又强调在道德修养上下工夫。他认为“人性本善也,而邪恶者客感也。感之在于一念,去之在于一念,无难事,无多术。且自恃禀性柔,未能为大恶,则以为如是可以终身矣,而坦坦然适,而荡荡然乐也,孰知久则私与忧复作也。”这就是王阳明“(人欲)才有着时,良品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的道德修养哲学的主要观点。就是说只要“感之”、“去之”,就能充分发扬良知,去除“邪恶客感”的纷扰,以达到理想境界。有《王阳明传习录》三卷,《徐横山遗文集》卷上、卷下两集,《王阳明全集》卷一至卷三、卷二五。对王阳明学说的理解和研究较为深透,行之切实,真正达到贤者的标准。在历代王朝的宫廷记载中,把人放到与孔子的学生颜渊并列的地位是很少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