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感和战斗力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感和战斗力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实施“十一五”规划为标志,宣传思想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要通过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紧密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样式,丰富和愉悦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一)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科学、求实、依法上下功夫。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感和战斗力

以实施“十一五”规划为标志,宣传思想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注入新活力,拓展新思路,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铜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干部群众的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增强“四种能力”。

增强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的能力

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我们团结奋斗、推进伟大事业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实践证明,在理论传播和教育方面,采用文化、艺术的形式比正面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要积极探索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尤其是教育人民的好形式、好途径,努力缩小意识形态的工作理念、话语体系、传播方式与群众实际需要、接受程度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善于借助文化形式、文化载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把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中,渗透到大众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之中,渗透到文化建设之中。在总结和坚持中心组学习、举办培训班和报告会等做法的基础上,多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戏剧,多举办一些成就展览、典型事迹报告会,多在媒体开办一些面对面互动式的谈话、沟通栏目,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推动理论教育从报告厅、书本里、文件夹走向群众、走进实际生活,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全市干部群众中扎根,让科学理论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成为推动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

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树立“良好的舆论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需要一个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还需要一个好的舆论环境。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生产要素可以引进,舆论环境只能靠自身营造,好的舆论环境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力。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铜川、推介铜川,反映铜川主流声音,营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浓厚氛围,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要通过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

树立“围绕中心向融入中心转变”的理念。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途径载体,积极主动地融入中心、融入大局,形成宣传思想工作与全局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要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独特的优势,找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策划开展一些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对外开放的主题活动,为加快发展创造契机、构筑平台。要加速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当今世界,谁的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资源优势,而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加以整合和开发,这种优势就容易被别人抢先利用,最终使优势变成劣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资源开发的紧迫感,突出铜川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依托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遗址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做大做强玄奘品牌、药王品牌、柳范品牌、耀瓷品牌、香山品牌、红色旅游品牌、冰雪艺术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将文化品牌转化为经济品牌,把铜川建成博采古今中外文化所长、开发与整合文化资源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新基地,建成人才辈出、文化精品荟萃的文化汇聚基地,建成底蕴深厚、令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基地,建成扎根广大群众、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基地。

增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1)要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上创特色。紧密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样式,丰富和愉悦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要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有机结合,创造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要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既鼓群众“口袋”又富群众“脑袋”,努力满足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三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培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努力形成群众文化社会办的新格局。(2)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见实效。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实现文化服务方式的优化升级。坚持重心下移,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千方百计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服务困难群体,多提供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消费层次群众的文化服务。(3)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求突破。要坚持事业产业两手抓、宣传经营两分开的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新闻媒体、文化基础设施、优秀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加快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要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着力由抓具体项目向抓政策、规划转变,由抓系统内的事业发展向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转变,由抓所属单位的创作生产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创作转变,由政府单一的投入模式向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转变。

增强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把改进创新作为常抓不懈的主题,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

(一)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科学、求实、依法上下功夫。“科学”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尤其要研究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掌握主动权。“求实”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把握群众需求特点,把面向群众的理论宣传、舆论引导、文化熏陶、道德培育,寓于群众欢迎的社科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之中,让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教育和实实在在的好处。“依法”就是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遵守宪法和法律,充分体现法治精神,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工作,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使两者相互贯通、相得益彰。

(二)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对象、渠道和阵地。(1)拓展内容,要在大力发展主流思想文化的同时,正视其他多种思想文化的存在,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要有不同的要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团结所有社会成员一起向上、共同前进。(2)拓展对象,要适应当前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的新特点,适应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团人”、“社会人”的新特点,在继续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军人和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把我们的工作向新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生活困难群体拓展,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3)拓展渠道,要适应宣传思想工作越来越同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相融合的新特点,既立足农村、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等现有工作体系,又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和群众团体、行业组织的作用,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之中,推动社会各方面都来做宣传思想工作。(4)拓展阵地,要在巩固和做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主动适应新型媒体迅猛发展的趋势,积极占领互联网阵地,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之成为传播主流舆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

(三)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善于创造宣传契机、创新宣传形式。创造宣传契机,就是要利用各类纪念日,搞好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宣传;利用工作获得的荣誉,进行发展成就的宣传;利用节庆,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或其他主题活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利用重要会议、商务活动在铜举办之机,做好对外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就是要打造新闻宣传强势品牌,及时、深入、准确地挖掘铜川发展进程中的新闻题材,策划新闻“亮点”,把“亮点”做“大”做“热”。同时要积极探索媒体广告形式、报刊专版形式、公共场所和公交工具宣传形式、媒体新闻交流形式、多媒体外宣品传播形式、文艺作品宣传形式,增强宣传工作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既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又为宣传思想工作必将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宣传思想工作只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在促进和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事业中实现新跨越,展示新作为。

(陕西省委《中心组学习动态》第2期2006年4月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